本發明涉及建筑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基坑在開挖之前,通常需要建立圍護結構,以達到擋土、擋水的目的,圍護結構可以是連續墻、鋼護板或攪拌樁的形式,圍護結構的頂部設有撐梁支護,撐梁支護連接圍護結構的兩個相對的邊,這種結構使得基坑開挖空間小,會影響后續對基坑的開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支撐結構,使得基坑開挖空間大,從而方便對基坑進行開挖。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支撐結構,包括圍護結構,所述圍護結構的轉角處設有斜撐,在圍護結構的外圍設有支護結構,所述支護結構銜接在每相鄰的兩組斜撐之間并且與斜撐和圍護結構結合為一體,所述支護結構的兩端與長度最長的斜撐銜接,所述支護結構為桁架支護,所述桁架支護與圍護結構之間設有交叉設置的撐梁支護。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圍護結構為鋼護板、連續墻或攪拌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支撐結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上述支護結構,可使基坑開挖空間大,從而方便對基坑進行開挖。
(2)采用上述撐梁支護,可使得支撐結構整體更加穩定,承受力更大。
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發明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請參考圖1,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圍護結構1,所述圍護結構1的轉角處設有斜撐2,在圍護結構1的外圍設有支護結構3,所述支護結構3銜接在每相鄰的兩組斜撐2之間并且與斜撐2和圍護結構1結合為一體。所述支護結構3的兩端與長度最長的斜撐2銜接。所述圍護結構1為鋼護板、連續墻或攪拌樁。所述支護結構3為桁架支護,所述桁架支護與圍護結構1之間設有交叉設置的撐梁支護5。
采用了上述結構之后,可使得基坑開挖空間大,從而方便對基坑進行開挖。
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發明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