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橡膠瀝青混流式攪拌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筑路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橡膠瀝青混合的裝置。
背景技術:
橡膠瀝青是將橡膠粉和添加劑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溫度為190 2Q。 C的基質瀝青中, 經充分攪拌、混合而成。傳統的攪拌器主要由瀝青罐體、吊式支承、馬達、攪拌軸、垂直攪 拌葉片、下支承、火管構成,垂直攪拌葉片固定在攪拌軸上,吊式支承和馬達固定在瀝青罐 頂,下支承固定在瀝青罐體底部,攪拌軸垂直穿過吊式支承和下支承并自如旋轉,旋轉的同 時將罐內攪拌均勻。由于橡膠瀝青黏度高,而且橡膠粉容易結團、沉淀,傳統的攪拌器很難 實現橡膠瀝青的均勻攪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傳統的攪拌器難以將原料攪拌均勻的不足,提供一種攪拌、 混合更均勻的橡膠瀝青混流式攪拌器。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瀝青罐體、吊式支承、馬達、攪拌軸、水平攪拌葉片、垂直攪拌葉片、 下支承、隔板、火管構成。隔板把瀝青罐體(1)分成左右兩個獨成體系的部分一_如此分別 攪拌,避免了罐內橡膠瀝青打旋;水平攪拌葉片、垂直攪拌葉片分別固定在攪拌軸上,垂直 攪拌葉片上裝有螺旋葉,如此之水平攪拌葉片、垂直攪拌葉片結構,在攪拌軸上,呈上下大 小不一的階梯框式一一垂直攪拌葉片使橡膠瀝青產生水平環向流,水平環向流使橡膠瀝青在 兩端板形成的角形區域發生碰撞,產生紊流,帶有螺旋葉的水平攪拌葉片使橡膠瀝青產生上 下循環流,使流體沿罐壁上下翻騰,從而實現全罐無死角的均勻混合;攪拌器下部接近罐底, 流體穿過火管,強化傳熱,避免結焦。
工作時,開動液壓馬達后,混流式攪拌器使橡膠瀝青在瀝青罐內上下翻騰,不會發生黏 性液體的爬桿效應(使液體全部包裹在攪拌器上,與攪拌軸同步旋轉),從而使混合和傳熱得 以正常進行。
本實用新型有效地實現了全罐無死角的均勻混合,防止了結焦等現象的發生。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端面剖面示意圖。
圖中1、瀝青罐體;2、吊式支承;3、液壓馬達;4、攪拌軸 直攪拌葉片;7、下支承;8、隔板;9、火管。帶有箭頭的曲線 之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敘述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 如圖所示攪拌器主要由瀝青罐體l、吊式支承2、液壓馬達3、攪拌軸4、水平攪拌葉 片5、垂直攪拌葉片6、下支承7、隔板8、火管9構成。隔板8把瀝青罐體1分成了左右兩 個獨成體系的部分;吊式支承2和液壓馬達3固定在瀝青罐體1的頂部,下支承7焊接在瀝 青罐體l的底部;拌軸4垂直穿過支承2和下支承7,自如旋轉;水平攪拌葉片5和垂直攪
;5、水平攪拌葉片;6、垂 ,示橡膠瀝青產生的循環流拌葉片6焊接在攪拌軸4上,呈上大、下小的階梯框式;水平攪拌葉片5上焊有螺旋片;階 梯框架的下端伸入火管底部。
權利要求1. 橡膠瀝青混流式攪拌器,有瀝青罐體(1)、吊式支承(2)、馬達(3)、攪拌軸(4)、垂直攪拌葉片(6)、下支承(7)、火管(9),垂直攪拌葉片(6)固定在攪拌軸(4)上,吊式支承(2)和馬達(3)固定在瀝青罐頂,下支承(7)固定在瀝青罐體(1)底部,攪拌軸(4)垂直穿過吊式支承(2)和下支承(7)并自如旋轉,其特征在于隔板(8)把瀝青罐體(1)分成左右兩個獨成體系的部分;攪拌軸(4)上固定有水平攪拌葉片(5)。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瀝青混流式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水平攪拌葉片(5)和 垂直攪拌葉片(6)分別固定在攪拌軸(4)上,呈階梯框式。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瀝青混流式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水平攪拌葉片(5)上 固定有螺旋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橡膠瀝青混流式攪拌器,由瀝青罐體、吊式支承、馬達、攪拌軸、垂直攪拌葉片、下支承、火管構成。隔板把瀝青罐體分成左右兩個獨成體系的部分;垂直攪拌葉片、水平攪拌葉片分別固定在攪拌軸上,呈階梯框式;水平攪拌葉片上固定有螺旋片。本實用新型能使橡膠瀝青在瀝青罐內上下翻騰,避免了黏性液體的爬桿效應,從而使混合和傳熱得以正常進行,有效地實現了全罐無死角的均勻混合,防止了結焦等現象的發生。
文檔編號E01C19/08GK201288291SQ20082022225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3日
發明者劉玉龍, 孫建西, 李太杰 申請人:西安達剛路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