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城市交叉路口的立交方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道路交道中交叉路口的立體交叉通過方案,特別是城市中小交叉
路口的立交橋。
技術背景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特別是轎車的數量飛速增加, 這給交通,特別是城市交通造成了擁擠,尤其是城市中心的交叉路口的擁堵更是突出。這些 地方由于受城市發展的限制和人們活動需要的影響,無法修筑大型立交橋來解決交通擁擠 的問題。因此需要采用一種既不過大占用城市用地和空間,又能有效地將行人與機動車分 隔開來,同時能最大限度地方便人們活動的方案。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城市中心的交叉路口修筑一種既不過大占用城市用地和 空間位置,又能有效地將行人與機動車隔開的立交橋,解決城市中心交通擁擠的問題。 本本實用新型方案的實施辦法是本方案是修筑一座單層立交橋于交叉路口 (無 論是十字路口還是三叉路口 ),橋上行車橋下行人。車輛在橋上分道和匯流,避免交會帶來 的擁堵。車輛駛向交叉路口時,沿引橋坡道駛上橋面,坡道引橋隨橋體道路的升高向右側地 面為非機動車和人行道的方向展寬,使車輛在坡道橋上分出直行、左轉彎、右轉彎三個導向
車道(三叉路口只要左轉彎和右轉彎二個導向車道)。當機動車在橋上走過交叉路口時, 駛離立交橋有兩條通道,一條路是靠近交叉路口中心的供直行和左轉彎車輛匯流后穿行橋 體駛下地面的內側坡道橋,下橋后沿地面道路駛離交叉路口 ;另一條路是靠路邊的從立交 橋上供右轉彎車輛駛離交叉路口時下橋去行的外側坡道橋,兩條道(橋)路在離交叉路口 遠處匯流。除供直行和左轉彎車輛匯流后駛離交叉路口的地面道路外,剩下的地面道路和 交叉路口中心的地面部分,均為行人和非機動車交會并向各方向疏散的中間通道和中心活 動區域。兩條機動車駛離立交橋的道(橋)路中,靠路邊從立交橋上供右轉彎車輛下橋去 行的外側坡道橋,對前一條駛離立交橋的通道還具有補充作用,當靠近交叉路口中心的供 直行和左轉彎車輛匯流后穿行橋體駛下地面的內側坡道橋或前行地面道路發生交通事故 或遇交通堵塞時,可利用供右轉彎車輛駛離交叉路口的外側坡道橋進行疏散。在供右轉彎 車輛駛離交叉路口的外側坡道橋下,供直行和左轉彎車輛匯流后駛離交叉路口的地面道路 旁設立公交站,能更有效地提高交叉路口的效率,方便人們的交通和活動。在正常情況下, 機動車沿引橋坡道駛上立交橋時,根據各自的去向分別按照直行、左轉彎、右轉彎的合理分 道,直行車輛與左轉彎車輛先在立交橋上匯流,沿內側坡道橋下立交橋,順地面道路前行, 在遠處與外側坡道橋下來的右轉彎車輛匯流后駛離交叉路口 ;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過地面的 中間通道和中心活動區實現交叉路口的換道。
本方案具有以下特點 1、行人與機動車完全分離行駛,消除人車交通事故隱患,有效地防止重大交通事故的發生。本立交方案以機動車行駛橋面,行人和非機動車走橋下路面為主的方式,將行人 與機動車完全分隔開來,使行人的無序不影響機動車的正常行駛,這樣既提高了行車速度, 又避免了交通事故的發生。 2、機動車的提前分道和無交錯匯流,極大地提高車輛的通過能力。本立交方案在 引橋上就提前將駛向交叉路口的車輛分成三個去行方向,合理地安排車輛沿著不同去行方 向的分道行駛;在通過交叉路口中,以兩次互不影響其他車輛行駛的匯流,巧取車輛的交 會,使機動車在通過交叉路口時,能保持一定的行駛速度,縮短了車輛通過交叉路口的時 間,提高了交叉路口的車輛通過能力。 3、極大地方便了行人,人性化更強。本立交方案讓行人和非機動車走橋下路面,使 行人免去了拾階爬坡的辛勞和不便,一方面方便了過路的行人,另一方面打消了人們圖便 利翻越穿行機動車道的念頭。同時機動車道的橋體,還能為路面的行人遮陽擋雨。不僅從 源頭上消除交通事故隱患,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理念。 4、占地面積小,易于實施。本立交方案中的立交橋的橋面僅供機動車行駛,橋體通 過對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空中擴張延伸,達到橋面的車輛分道要求。因此對原有地面道 路的寬度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有四車道以上即可,這是大部分城市繁忙道路的狀況。這些交 叉路口的地面資源緊缺,無法修筑大型立交橋,本方案可彌補此間不足,有利于實施。 5、公交站點設在交叉路口,有利于行人的方便和城市中心的繁榮。本立交方案在 交叉路口的每個轉角預留的公交車站設置點,能給市民和過路的游客帶來很大的方便。交 叉路口原本就是人們的交通集散地,讓人們在這里上下轉乘公交車,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 們的行程效率,這樣的方便必然受到大家的歡迎,是該交叉路口繁華升級的潛在力量。 6、留有交通堵塞預案,確保道路暢通。本立交方案中兩條機動車駛離立交橋的道 (橋)路中,靠路邊從立交橋上供右轉彎車輛下行的外側坡道橋,對另一條駛離立交橋的通 道還具有補充作用,當靠近交叉路口中心供的直行和左轉彎車輛匯流后穿行橋體駛下地面 的內側坡道橋或前行地面道路發生交通事故或遇交通堵塞時,可利用供右轉彎車輛駛離交 叉路口的外側坡道橋進行疏散。很好地保證了道路的暢通。
圖1是本立交方案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立交方案俯視平面示意圖。 圖3是本立交方案機動車橋上分道、匯流和行駛方向示意圖。 圖4是本立交方案行人和非機動車中間通道和中心活動區域示意圖。 圖中所標1為靠近交叉路口中心的供車輛穿行橋體駛下地面的內側坡道橋;2為
車輛上橋直行導向車道;3為車輛上橋左轉彎導向車道;4為車輛上橋右轉彎導向車道;5
為車輛右轉彎后下橋去行的外側坡道橋;6為立交橋下車輛過渡到地面的道路;7為車輛駛
離交叉路口的地面去行道路;8為公交車站設置處;9為路邊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10為行
人和非機動車匯入交叉路口中心活動區的中間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的立體示意圖顯示了橋面的各條行車道和靠近中心供車輛穿過橋體到達地面道路的內側坡道橋與右轉彎車輛下橋去行的外側坡道橋。開往交叉路口的車輛在到達立 交橋頂前,分別駛入直行2、左轉彎3、右轉彎4三個方向的導向車道,車道2的直行車輛與 車道3的左轉彎車輛匯流后,沿內側坡道橋車道1經車道1和車道6穿過橋體到達地面,沿 車道7開往去行方向;右轉彎車輛在進入導向車道4后,右轉彎沿外側坡道橋車道5開往去 行方向,并在遠處與車道7開來的車輛匯流駛離交叉路口。 行人和非機動車在交叉路口路邊拐角的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9行走,經由中間通 道IO匯入中心活動區,在中心活動區內根據自己的去行方向,選擇相應的中間通道10離 去。在8相應位置設置公交車站,能極大地方便行人。
權利要求一種城市交叉路口的立交方案中,其特征是在立交橋上有在到達橋頂前供車輛上橋的分成三個車道的坡道橋、供左轉彎車輛行駛的彎道橋、供直行和左轉彎車輛匯流后穿行橋體駛下地面的靠近交叉路口中心的內側坡道橋和供右轉彎車輛駛離交叉路口的靠路邊的外側坡道橋;在地面上把供直行和左轉彎車輛匯流后駛離交叉路口的橋下地面道路部分與供行人和非機動車在交叉路口行走的中間交匯通道和中心活動區部分隔開。
專利摘要一種城市交叉路口的立交方案是一種不過大占用城市用地和空間位置的人車分行的立交橋。它通過對上橋車輛按照直行2、左轉3、右轉4的合理分道,使車輛根據各自的去向互不干擾地進入各自的車道;分道后的車輛,經過直行車輛與左轉彎車輛的匯流,在靠近交叉路口中心處走過穿行橋體駛下地面的內側坡道橋1,沿地面道路駛離立交橋,并在遠處與外側坡道橋5下來的右轉彎車輛匯流離開交叉路口。利用地面剩下的大部分空間,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過中間通道和中心活動區實現交叉路口的換道。這樣人車分道確保了交通安全,同時合理的車輛匯流縮短了機動車通過交叉路口的時間。
文檔編號E01C1/04GK201525995SQ20092013689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3日
發明者朱立新 申請人:朱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