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防護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高架橋、立交的建設方興未艾。高架橋從以往解決車輛擁堵,保障交通暢通為主,向兼顧城市景觀、環境保護等多種功能方向發展。尤其是高架橋梁的路側防撞護欄,在以往主要設置扶手、交通標志的基礎上,增加了綠化槽、聲屏障、防落網等附屬設施安裝需求。由于防撞護欄截面尺寸有限,給綠化槽、聲音屏障的同時安裝造成不少困難。事實上,當聲音屏障、防落網與綠化槽同時安裝有矛盾時,往往采取以求安全為目的而舍棄綠化槽的處理方法,造成綠化槽不連續,影響高架景觀。當防撞護欄僅 需設置綠化槽時,綠化又多采用臨時吊掛的方式來實現,雖取得了一些綠化效果,但外掛的綠化槽箱影響高架橋梁的外觀形象,破壞了線形的整體美觀,此外高空吊掛既留下安全隱患,又不利更換養護。對綠化槽、聲屏障同時安裝也有橫向布置兩種方法。一種將綠化槽布置于聲屏障外側,采用懸掛或支撐的方法,其缺點為不利于澆灌、更換等養護工作,且不安全。另一種加綠化槽布置于聲屏障內側,采用擱置的方法,其缺點為高架沿線兩側行人不能感受到垂直綠化的景觀氛圍,綠化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因此,尋求一種城市高架橋梁防撞護欄主要附屬設施一一綠化槽、聲屏障的有機結合的布置方法,對營造安全、通暢、環保、美觀的高架橋梁有積極的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將防護欄、綠化槽和聲音屏障一體化結合設置,以達到滿足交通、環保、景觀的綜合功能,發揮整體效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包括一防撞護欄,所述防撞護欄設置在路面上,其中,還包括凹槽裝置,所述凹槽裝置的底部安裝在所述防撞護欄的頂面;還包括一聲音屏障板,所述聲音屏障板的底部設置有一底部支撐部件,所述底部支撐部件垂直于所述路面安裝在所述防撞護欄上表面,所述底部支撐部件的底部與所述凹槽裝置的最上端之間有一預設距離。上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中,所述防撞護欄為鋼筋砼防撞裝置。上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中,所述底部支撐部件包括兩個側端支持部件和一個底端支持部件,所述側端支持部件垂直安裝于所述底端支持部件,所述側端支持部件通過第一底座固定安裝在所述防撞護欄中;所述聲音屏障板由下至上有第一吸音板組、隔音板、第二吸音板組拼合而成。上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中,所述側端支持部件為H型鋼。[0011]上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中,所述底端支持部件為槽鋼支撐。上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中,所述凹槽裝置為玻璃鋼制成。上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中,所述凹槽裝置底部通過第二底座固定安裝在所述防撞護欄頂面。上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中,所述底部支撐部件的底部與所述凹槽裝置的最上端之間的預設距離為10cm-15cm。上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中,所述凹槽裝置的寬度小于所述防撞護欄上端的寬度。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在垂直方向上設置了防撞護欄、用于設置綠化植物的凹槽裝置以及聲音屏障板,達到既滿足景觀功能,有滿足環保功能,隔音功能以及安全功能的視線,而且減少了空間占用面積,并且便于綠化凹槽裝置、聲·音屏障板的維修和養護。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的沿著C-C方向的剖視圖;圖3是圖I中的沿著D-D方向的剖視圖;圖4是圖I中的沿著A-A方向的剖視圖;圖5是圖I中的沿著B-B方向的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中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中的沿著E-E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原理圖和具體操作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結合圖I、圖2和圖3中所示,一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包括一防撞護欄1,防撞護欄I設置在路面上,其中,還包括凹槽裝置2,凹槽裝置2的底面安裝在防撞護欄I的上端;還包括一聲音屏障板3,聲音屏障板3的底部設置有一底部支撐部件(圖中未標不),該底部支撐部件包括一底部支持部件31和兩個側端支持部件32,聲音屏障板3設置在凹槽裝置2上方,實施中,該凹槽裝置2為放置綠化植物區域,底部支撐部件垂直于路面安裝在防撞護欄I的上表面,并且底部支撐部件的底部與凹槽裝置2的最上端之間有一預設距離即在底部支持部件31與凹槽裝置2的上端形成一容納空間,例如,該容納空間的垂直高度為10cm-15cm,從而有利于凹槽裝置2中的綠化植物的生長、采光及澆灌。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結合圖1,圖3以及圖4該聲音屏障板3包括兩個側端支持部件32,該兩個側端支持部件32通過第一底座33固定安裝在防撞護欄I中,用于固定聲音屏障板3,進一步地,如圖6和圖7中所示,該聲音屏障板3還包括隔音板34,隔音板34的兩端分別與側端支持部件32連接,可以將隔音板34通過第一固定部件(圖中未標示)橫向固定安裝在側端支持部件32上;并且在隔音板32之間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安裝一個或多個吸音板35,該吸音板35的兩端也通過第二固定部件(圖中未標示)也安裝在側端支持部件32上。實施中,該聲音屏障板3中間安裝有一塊隔音板34,在隔音板34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安裝有兩塊吸音板3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該隔音板34可以是透明材料制成的隔音板。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該防撞護欄I為鋼筋砼防撞裝置。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聲音屏障板3的兩個側端支持部件32為H型鋼,并且使用槽鋼作為其底部支持部件31。結合圖1,圖2以及圖5中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凹槽裝置2為玻璃鋼制成,并且該凹槽裝置2的底部通過第二底座21固定安裝在防撞護欄I上,并且該凹槽裝置2的寬度小于防撞護欄頂端的寬度。 結合圖I至圖5中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底座33和第二底座21可以分別為預埋在防撞護欄I中的鋼板,通過螺栓分別將聲音屏障板3的兩個側端支持部件32和凹槽裝置2的底部固定在鋼板制成的第一底座33和第二底座21之中。另外,還可以將用防落網等各種裝置替換本實用新型中的聲音屏障板3的使用。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綠化槽、聲音屏障任意布置,非一體化的設計,從而產生的互不協調等帶來的各種不便,采用將防撞護欄、綠化槽以及聲音屏障板一體化、統一設計,在豎直方向上依次由下往上的設計和布置,實現環保、景觀、安全的多重功能,而且節約空間,方便各個裝置的維護。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只是作為范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實用新型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出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包括一防撞護欄,所述防撞護欄設置在路面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凹槽裝置,所述凹槽裝置的底部安裝在所述防撞護欄的頂面;還包括一聲音屏障板,所述聲音屏障板的底部設置有一底部支撐部件,所述底部支撐部件垂直于所述路面安裝在所述防撞護欄上表面,所述底部支撐部件的底部與所述凹槽裝置的最上端之間有一預設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護欄為鋼筋砼防撞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撐部件包括兩個側端支持部件和一個底端支持部件,所述側端支持部件垂直安裝于所述底端支持部件,所述側端支持部件通過第一底座固定安裝在所述防撞護欄中;所述聲音屏障板由下至上有第一吸音板組、隔音板、第二吸音板組拼合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端支持部件為H型鋼。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支持部件為槽鋼支撐。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裝置為玻璃鋼制成。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裝置底部通過第二底座固定安裝在所述防撞護欄頂面。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撐部件的底部與所述凹槽裝置的最上端之間的預設距離為10cm-15cm。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裝置的寬度小于所述防撞護欄上端的寬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包括一防撞護欄,所述防撞護欄設置在路面上,其中,還包括凹槽裝置,所述凹槽裝置的底部安裝在所述防撞護欄的頂面;還包括一聲音屏障板,所述聲音屏障板的底部設置有一底部支撐部件,所述底部支撐部件垂直于所述路面安裝在所述防撞護欄上表面,所述底部支撐部件的底部與所述凹槽裝置的最上端之間有一預設距離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體化高架防撞護欄裝置,將防護欄、綠化槽和聲音屏障一體化結合設置,以達到滿足交通、環保、景觀的綜合功能,發揮整體效益。
文檔編號E01F15/08GK202658554SQ201220291310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孔慶偉, 廖彩鳳 申請人:上海市政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