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公路架橋機核心機構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公路架橋機用簡支承載剛柔結合的斜交角度自調節的起重縱移桁車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交通壓力的與日俱增,我國各地公路建設特別是城際、環城高速公路的建設工程井噴發展,基于公路架橋機架設橋梁預制梁施工工藝以其效率高、安全性高、場地占用少、作業靈活等優點,已成為行業施工的主要方式,傳統公路架橋機多采用桁架雙列主梁結構,上部走行起重天車,起重天車采用縱移桁車和橫移小車組成,縱移桁車采用兩端固定式輪箱連接,但是存在以下缺點I、縱移桁車走行平順性不好,易偏載、車輪騰空、驅動不足,對主梁軌道平整度要求高;2、斜交橋架設時需要多次移動小車或架橋機支腿,同時需要人工拆換連接,效率低,而且存在安全隱患;3、彎橋架架設時不方便調節角度,給架設帶來困難。以上缺點的存在給架橋機的架設工作帶來很多的不便,工作效率低,顯然不適應橋梁架設的需求,而起重天車在架橋機的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設計一個良好的斜交角度自調節的起重縱移桁車機構,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全高效的公路架橋機用簡支承載剛柔結合的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包括天車主梁、左縱移輪箱、柔性連接座、剛性連接座、右縱移輪箱和導向機構,所述天車主梁的左邊設置有柔性連接座,所述柔性連接座連接有左縱移輪箱,所述天車主梁的右邊設置有剛性連接座、所述剛性連接座連接有右縱移輪箱,所述柔性連接座和剛性連接座之間設置有所述的導向機構;所述天車主梁包括兩個縱向的箱梁,所述兩個縱向的箱梁通過兩個橫聯連接組成矩形框架結構;所述箱梁上安裝有導軌和限位器,所述橫聯的底部設置有用于聯系剛性連接座及柔性連接座的安裝座。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柔性連接座采用活動鉸接耳座式結構,通過連接法蘭板連接天車主梁的安裝座和左、右縱移輪箱,用于爬坡架設時調節角度。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連接法蘭板設有用于角度自調的雙排圓周孔。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剛性連接座直接與右縱移輪箱焊接在一起,所述剛性連接座部設置有連接法蘭板,與柔性連接座相似用于角度調節。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縱移輪箱通過兩個擺線針輪減速機共同驅動,所述左縱移輪箱上設有縱向鉸接孔,通過銷軸與柔性連接座相連。[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右縱移輪箱采用兩個擺線針輪減速機共同驅動,其與剛性連接座剛性焊接,無法旋轉,實現剛性支撐和縱向行走。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機構為套筒結構,可在伸縮至固定位置時進行固定,在縱移輪箱旋轉角度時起導向保護作用,完成斜交橋的架設。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機構,適用于公路箱梁或T梁橋的各種工況架設,具有爬坡適應性好、斜交架設便捷、作業靈活等特點,其具體優點和積極效果為I、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采用左右縱移輪箱一側采用固定連接,一側采用鉸接,形成一剛一柔結構,能自適應軌道,增強走行的接觸面積和驅動力,降低對主梁軌道平面度的要求。2、縱移行走采用變角度機構,通過走行輪箱的差速驅動實現旋轉支座的調整,可以快速得到所需的角度,無需人工換梁,便于斜橋和彎橋的架設。 3、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其角度可以調整,便于在小弧度彎橋架設中進行微調,保證落梁精度。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天車主梁的結構圖; 圖3是柔性鉸接側斷面圖;圖4是正常架設狀態圖;圖5是斜交橋架設時天車調整狀態圖。圖中1、天車主梁;2、左縱移輪箱;3、柔性連接座;4、剛性連接座;5、右縱移輪箱;
6、導向機構;7、箱梁;8、橫聯;9、導軌;10、限位器;11安裝座;12連接法蘭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參見圖I和圖2,本實用新型示出一種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其包括天車主梁I、左縱移輪箱2、柔性連接座3、剛性連接座4、右縱移輪箱5和導向機構6,所述天車主梁I的左邊設置有柔性連接座3,所述柔性連接座3連接有左縱移輪箱2,所述天車主梁I的右邊設置有剛性連接座4、所述剛性連接座4連接有右縱移輪箱5,所述柔性連接座3和剛性連接座4之間設置有所述的導向機構6 ;其走行于雙列桁架主梁頂部軌道上,實現天車縱向移動和喂梁作業,所述天車主梁I包括兩個縱向的箱梁7,所述兩個縱向的箱梁7通過兩個橫聯8連接組成矩形框架結構;所述箱梁7上安裝有導軌9和限位器10,用于頂部橫移起重小車的走行和防護限位,所述橫聯8的底部設置有用于聯系剛性連接座4及柔性連接座3的安裝座11。參見圖I和圖3,所述柔性連接座3采用活動鉸接耳座式結構,通過連接法蘭板12連接天車主梁I的安裝座11和左、右縱移輪箱2,5,用于爬坡架設時調節角度,其與天車主梁I連接座部位采用嵌套套管結構,可以繞其旋轉,連接法蘭板12設有雙排圓周孔用于角度自調的連接。[0028]參見圖1,所述剛性連接座4直接與右縱移輪箱5焊接在一起,所述剛性連接座4頂部設置有連接法蘭板12,與柔性連接座3相似用于角度調節。參見圖I和圖3,所述左縱移輪箱2通過兩個擺線針輪減速機共同驅動,所述左縱移輪箱2上設有縱向鉸接孔,通過銷軸與柔性連接座3相連以實現縱向柔性鉸接;所述右縱移輪箱5也采用兩個擺線針輪減速機共同驅動,其與剛性連接座4剛性焊接,其無法旋轉,實現了剛性支撐和縱向行走。參見圖1,所述導向機構6為套筒結構,可在伸縮至固定位置時進行固定,在縱移輪箱旋轉角度時起導向保護作用,按照設計軌跡進行,完成斜交橋的架設。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的縱向走行過程如下參見圖I和圖3,當縱移桁車走行至軌道不平處時,右縱移輪箱5和剛性連接座4保持剛性連接,車輪兩點接觸軌道;左縱移輪箱2和柔性連接座3繞銷軸轉動,可以根據軌道的坡度情況自動調節角度,始終保持兩輪接觸軌道。這樣整個工作狀態就將四點支撐變成了三點支撐,根據三點確定平面的原理,使機構保持了良好的接觸,這樣就形成了一剛一柔的簡支承載剛柔結合的結構,最大化地降低了對軌道加工質量的要求,提高了爬坡能力。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的斜交橋過程如下參見圖4和圖5,當架設前方是斜交橋時,拆除剛性連接座4、柔性連接座3和天車主梁I上安裝座之間的螺栓,左縱移輪箱2和右縱移輪箱5差速走行,此時因天車主梁I為剛性結構,故實際為兩輪箱繞安裝座位置的嵌套結構旋轉,在導向機構6的導向下,結合兩列主梁的同步縮短間距,形成前后錯位后重新連接螺栓固定連接座,這樣就將斜交角度要求通過左右走行輪箱的前后錯位來實現了,從而達到斜交橋架設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機構,適用于公路箱梁或T梁橋的各種工況架設,存在爬坡適應性好、斜交架設便捷、作業靈活等特點,其具體優點和積極效果為I、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采用左右縱移輪箱一側采用固定連接,一側采用鉸接,形成一剛一柔結構,能自適應軌道,增強走行的接觸面積和驅動力,降低對主梁軌道平面度的要求。2、縱移行走采用變角度機構,通過走行輪箱的差速驅動實現旋轉支座的調整,可以快速得到所需的角度,無需人工換梁,便于斜橋和彎橋的架設。3、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其角度可以調整,便于在小弧度彎橋架設中進行微調,保證落梁精度。
權利要求1.一種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天車主梁(I)、左縱移輪箱(2)、柔性連接座(3)、剛性連接座(4)、右縱移輪箱(5)和導向機構(6),所述天車主梁(I)的左邊設置有柔性連接座(3),所述柔性連接座(3 )連接有左縱移輪箱(2 ),所述天車主梁(I)的右邊設置有剛性連接座(4)、所述剛性連接座(4)連接有右縱移輪箱(5),所述柔性連接座(3)和剛性連接座(4)之間設置有所述的導向機構(6);所述天車主梁(I)包括兩個縱向的箱梁(7),所述兩個縱向的箱梁(7)通過兩個橫聯(8)連接組成矩形框架結構;所述箱梁(7)上安裝有導軌(9)和限位器(10),所述橫聯(8)的底部設置有用于聯系剛性連接座(4)及柔性連接座(3)的安裝座(1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連接座(3)采用活動鉸接耳座式結構,通過連接法蘭板(12)聯系天車主梁(I)的安裝座(II)和左、右縱移輪箱(2,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其特征在于連接法蘭板(12)設有用于角度自調的雙排圓周孔。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剛性連接座(4)直接與右縱移輪箱(5)焊接在一起,所述剛性連接座(4)頂部設置有連接法蘭板(12)。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縱移輪箱(2)通過兩個擺線針輪減速機共同驅動,所述左縱移輪箱(2)上設有縱向鉸接孔,通過銷軸與柔性連接座(3)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縱移輪箱(5)采用兩個擺線針輪減速機共同驅動,其與剛性連接座(4)剛性焊接。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機構(6)為套筒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斜交角度自調節起重天車的縱移桁車,包括天車主梁、左縱移輪箱、柔性連接座、剛性連接座、右縱移輪箱和導向機構,天車主梁的左邊設置有柔性連接座,柔性連接座連接有左縱移輪箱,天車主梁的右邊設置有剛性連接座、剛性連接座連接有右縱移輪箱,柔性連接座和剛性連接座之間設置有所述的導向機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起重縱移桁車機構,適用于公路箱梁或T梁橋的各種工況架設,存在爬坡適應性好、斜交架設便捷、作業靈活等優點。
文檔編號E01D21/00GK202766977SQ20122034274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3日
發明者王磊, 馮艷秋, 張洪濤, 程紅威, 張強, 徐陽, 張憲文, 郁成, 孟海濱, 馮志國, 劉峰, 劉艷臻, 倪寶彥, 張俊龍, 劉龍, 徐瑞華, 李朋亮, 鄭曉雯 申請人:徐州徐工鐵路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