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桁梁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
背景技術:
按照橋面位置不同,鋼桁梁橋分為上承式鋼桁梁橋、下承式鋼桁梁橋。鋼桁梁橋由桁架桿件組成,盡管整體上看鋼桁梁橋以受彎和受剪為主,但具體到每根桁架桿件則主要承受軸向力。與實腹梁相比是用稀疏的腹桿代替整體的腹板,從而節省鋼材和減輕結構自重,又由于腹桿鋼材用量比實腹梁的腹板有所減少,鋼桁梁可做成較大高度,從而具有較大的剛度及更大的跨越能力。但是,鋼桁梁的桿件和節點較多,構造較為復雜,制造較為費工。現有上承式鋼桁梁主要由上下弦桿、腹桿、上下平聯及混凝土橋面板(如圖5和6·所示)組成,一般均采用雙主桁,雙主桁弦桿之間通過上下平聯進行連接,用鋼量大,構造復雜,通透性差,影響整體美觀,且鋼桁梁的桿件和節點較多,構造較為復雜,制造較為費工。因此,需要一種用鋼量小,不影響其穩固性,構造簡單的梁橋。
實用新型內容(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上承式鋼桁梁用鋼量大,構造復雜,通透性差,影響整體美觀的問題。(二)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由下弦桿、腹桿、橋面板組成,下弦桿與腹桿通過節點板連接,腹桿與橋面板通過預埋鋼板進行連接。所述下弦桿為鋼管,鋼管內部灌注混凝土,鋼管尺寸根據結構的受力確定,鋼管的直徑為 O. 8m-1. 5m,壁厚為 O. 016m_0· 050m。所述腹桿采用三角形的布置形式,下弦桿與腹桿之間的夾角為40-70°。所述梁體的橫斷面為三角形,橫斷面內兩腹桿之間的夾角為50-90°。所述橋面板為混凝土結構。為方便拼接,增加連接部位的抗疲勞性能,腹桿采用工型桿件,桿件的寬度根據結構受力確定,為O. 3m-0. 8m,所述腹桿為鋼結構。為增加整體橋結構的抗扭性能,在每個橋墩的相應位置,主梁設置混凝土隔板,在每個混凝土隔板下方橫橋向設置2個支座,混凝土隔板厚度根據支座尺寸確定,為lm-3m,支座的長度及寬度、厚度等根據常規鋼桁梁橋的支座進行鋪設。(三)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橋是一種新型的結構形式,橫截面采用三角桁架,主梁采用單根鋼管通過腹桿與橋面混凝土板相連形成受力體系,改善了結構受力狀態,取消了上弦桿及平聯等桿件,使結構更加輕盈,受力更加簡潔,增強了結構的經濟性和美觀性,其具有以下優點I、下弦桿采用鋼管混凝土結構,保證了結構安全,減小了桿件尺寸,增強了結構的美觀性。2、下弦桿與腹 桿通過節點板連接,克服了疲勞應力,使結構受力更加安全。3、腹桿與混凝土板通過預埋鋼板進行連接。4、在結構負彎矩區的混凝土板中施加縱向預應力,以保證結構受力安全。5、由于混凝土橋面板本身具有較強的橫向抗彎剛度,因此取消了上平聯,增強了結構的經濟性和美觀性。6、在支座處設置混凝土橫隔板,橫向布置兩個支座,以保證結構的抗扭剛度。7、改善了結構受力狀態,使結構更加輕盈,受力更加簡潔節約了成本,增強了結構的經濟性和美觀性。
圖I :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的效果圖;圖2 :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的立面圖;圖3 :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的B-B橫斷面圖;圖4 :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支座處的C-C橫斷面圖;圖5 :現有上承式鋼桁結合梁的立面圖;圖6 :現有上承式鋼桁結合梁的D-D橫斷面圖;圖中1為混凝土橋面板,2為下弦桿,3為腹桿,4為混凝土橫隔板,5為支座,6為上弦桿,7為上平聯,8為下平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實施例I :一種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本橋為上承式鋼混組合梁,孔跨布置為60m+72m+60m,橫斷面為三角形,主梁采用單根鋼管混凝土結構I、腹桿3與橋面混凝土板I相連形成受力體系,與橋墩、橋面板等構成的效果圖見圖I。在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的立面圖(見圖2)中可見,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由混凝土橋面板I、腹桿3、下弦桿2組成,下弦桿與腹桿通過節點板連接,所述下弦桿采用鋼管混凝土結構,鋼管的直徑為I. 2m,鋼管壁厚為O. 04m,鋼管內灌注混凝土,腹桿為鋼結構的工型桿件,桿件的寬度為O. 5m,腹桿與橋面板通過預埋鋼板進行連接,下弦桿與腹桿平面之間的夾角為60°。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的斷面圖(見圖3、4)中可見,梁體由混凝土橋面板、腹桿和下弦桿組成。其中兩腹桿平面之間的夾角68〇。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支座處的斷面圖(見圖4)可見混凝土隔板4的厚度為2. 5m,5為支座位置,支座的長度及寬度、厚度等根據常規鋼桁梁橋的支座進行鋪設。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 由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其特征在于,由下弦桿、腹桿、橋面板組成,下弦桿與腹桿通過節點板連接,腹桿與橋面板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結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桿為鋼管,鋼管內部灌注混凝土。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結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桿的鋼管尺寸的外徑為O. 8m-1. 5m,壁厚為 16mm-50m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結合梁,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梁的橫斷面為三角形斷面,橫斷面內兩腹桿之間的夾角50-90°。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結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桿采用三角形的布置形式,下弦桿與腹桿之間的夾角為40-70°。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結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橋面板為混凝土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結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桿為鋼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結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桿采用工型桿件,桿件的寬度為O.3m_0. 8m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由下弦桿、腹桿、橋面板組成,下弦桿與腹桿通過節點板連接,腹桿與橋面板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承式三角桁架鋼桁結合梁是一種新型的結構形式,橫截面采用三角桁架,主梁采用單根鋼管通過腹桿與橋面混凝土板相連形成受力體系,改善了結構受力狀態,取消了上弦桿及平聯等桿件,使結構更加輕盈,受力更加簡潔,增強了結構的經濟性和美觀性。
文檔編號E01D19/00GK202787047SQ20122034263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3日
發明者徐升橋, 柳學發, 張華 , 李國強, 雷昕戈, 高靜青, 彭嵐平, 田青 申請人: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