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吊裝掛扣及吊裝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鋼管混凝土拱橋如雨后春筍橫跨我國的大小江河、深谷險壑,鋼管混凝土拱橋建設正異軍突起,自1990年第一座鋼管混凝土拱橋--四川旺蒼東河大橋建成以來,短短26年間建成大小鋼砼拱橋400余座,其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仍有許多未完全解決或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的問題。本發明只對現階段鋼管混凝土拱橋拱纜索吊裝施工而產生。
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吊裝一般選用纜索斜拉扣掛懸拼施工法,拱肋運輸、吊裝、懸拼都需將纜索栓系于拱肋。傳統做法是在拱肋上部焊接一牛耳,將鋼索栓系于牛耳上,傳統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缺點:第一,影響美觀;第二,鋼管部分因焊接、切割致使材料部分區域力學性質改變,從而影響結構質量;第三,由于牛耳焊接部位固定,懸拼扣掛后牛耳受力與索受力不再同一直線上,給牛耳搭接造成額外的彎矩,影響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可以實現快速、安全可靠吊裝的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吊裝掛扣及吊裝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吊裝掛扣,用于連接及吊裝拱肋鋼管,所述吊裝掛扣包括兩個環抱設置在拱肋鋼管上的吊扣環箍,所述吊扣環箍的上、下端分別對應設置有帶有螺孔的上緣板、下緣板,兩個吊扣環箍通過高強螺栓緊固在拱肋鋼管上,所述上緣板上開設有用于連接拉索的索孔,還包括用于阻止吊扣環箍沿拱肋鋼管滑動的止回環。
其中,所述止回環設置在吊扣環箍受到拉索的拉力一側的拱肋鋼管上。
其中,所述止回環包括兩個環抱設置在拱肋鋼管上的半圓鋼管,所述兩個半圓鋼管通過高強螺栓緊固在拱肋鋼管上。
應用所述吊裝掛扣進行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的吊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起吊:當拱肋鋼管運至施工現場,分別將兩個吊裝掛扣鎖緊固定在拱肋鋼管的兩端,然后通過纜索及起重機械吊運至待安裝位置;
2)安裝:首先,將吊裝掛扣和止回環固定在拱肋鋼管的1/3位置處;然后,在索孔中連接一臨時扣索,并通過該臨時扣索對拱肋鋼管的高度及安裝位置進行調整;待調整完畢后,在索孔中連接拉索,并調整吊裝掛扣的受力與拉索的拉力在同一直線上;
3)卸扣:所有的拱肋鋼管吊裝完畢并順利合攏后需拆卸拉索,松開高強螺栓將吊裝掛扣、止回環和拉索一并拆卸,完成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的吊裝施工。
其中,在對吊裝掛扣的受力方向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松開高強螺栓并轉動吊扣環箍,改變其上緣板上的索孔的位置,多個吊裝掛扣的調整逐個進行,調整完一個并鎖緊固定之后,再調整下一個,直至所有的吊裝掛扣的受力方向均與對應的拉索的拉力在同一直線上。
本發明達到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吊裝掛扣構造簡單、布局合理、易于裝卸、便于調整扣點受力方向且受力均勻,避免了傳統做法的缺點,既保證了結構美觀、又保證了構件質量,給施工帶來了極大方便,且增大了安全可靠度。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
圖1為本發明的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吊裝掛的組裝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吊裝掛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其中,1-拱肋鋼管,2-吊扣環箍,3-上緣板,4-下緣板,5-高強螺栓,6-索孔,7-拉索,8-止回環。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明,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根據圖1、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吊裝掛扣,用于連接及吊裝拱肋鋼管1,所述吊裝掛扣包括兩個環抱設置在拱肋鋼管1上的吊扣環箍2,所述吊扣環箍2的上、下端分別對應設置有帶有螺孔的上緣板3、下緣板4,兩個吊扣環箍2通過高強螺栓5緊固在拱肋鋼管1上,所述上緣板3上開設有用于連接拉索7的索孔6,還包括用于阻止吊扣環箍2沿拱肋鋼管1滑動的止回環8。
其中,所述止回環8設置在吊扣環箍2受到拉索7的拉力一側的拱肋鋼管1上。
其中,所述止回環8包括兩個環抱設置在拱肋鋼管1上的半圓鋼管,所述兩個半圓鋼管通過高強螺栓5緊固在拱肋鋼管1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應用所述吊裝掛扣進行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的吊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起吊:當拱肋鋼管1運至施工現場,分別將兩個吊裝掛扣鎖緊固定在拱肋鋼管1的兩端,然后通過纜索及起重機械吊運至待安裝位置;
2)安裝:首先,將吊裝掛扣和止回環8固定在拱肋鋼管1的1/3位置處;然后,在索孔6中連接一臨時扣索,并通過該臨時扣索對拱肋鋼管1的高度及安裝位置進行調整;待調整完畢后,在索孔6中連接拉索7,并調整吊裝掛扣的受力與拉索7的拉力在同一直線上;
3)卸扣:所有的拱肋鋼管1吊裝完畢并順利合攏后需拆卸拉索7,松開高強螺栓5將吊裝掛扣、止回環8和拉索7一并拆卸,完成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的吊裝施工。
其中,在對吊裝掛扣的受力方向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松開高強螺栓5并轉動吊扣環箍2,改變其上緣板3上的索孔6的位置,多個吊裝掛扣的調整逐個進行,調整完一個并鎖緊固定之后,再調整下一個,直至所有的吊裝掛扣的受力方向均與對應的拉索7的拉力在同一直線上。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部分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