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道路建設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瀝青混凝土新型分層碾壓方法。
背景技術:
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曾利用畜群的蹄足對土壤進行踩踏、搓揉和搗實來處理房屋的地基,壓實大壩和河堤。在19世紀中葉以前,西方的道路工程以碎石子鋪路為主,靠車輛自然碾壓壓實道路,后來出現了軋石機,促進了碎石路面的發展,才逐漸出現了馬拉滾筒進行壓實工作,這是最早的碾壓機雛形。在20世紀初,世界上公認碎石路面是當時最優良的路面而推廣于全球,壓實的概念也逐漸被人們所知。
隨后出現了碾壓機,人們對靜碾壓路機的壓實效果進行了研究,認為增加碾壓機的重量可提高壓實效果,于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致力于開發大噸位壓路機,進而提高路面的壓實效果。但隨著道路建設的發展,現在大多數道路路面為瀝青混凝土材料,壓實作業發展逐漸進入成熟期,而目前對路面壓實作業的一項重要要求是在城市里、建筑物旁、橋面上等對震動敏感的區域里施工時,必須在不產生有害震動影響的前提下使路面達到壓實標準。
而在除了壓路機本身對壓實作業的影響,壓實方式也是壓實作業的重要影響因素。現在社會瀝青道路應用越來越重要,對道路路面平整度和路面承載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現在人們也致力于研究怎樣進行壓實作業可以有效提高路面平整度和路面承載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瀝青混凝土新型分層碾壓方法,以緩解瀝青路面平整度低和瀝青路面承載力小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瀝青混凝土新型分層碾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檢測道路基層、且對所述基層進行處理;
在所述基層上攤鋪粗粒式瀝青混凝土,根據所述粗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特性對攤鋪的所述粗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底層壓實,所述底層壓實完成后形成底面層;
在所述底面層上攤鋪中粒式瀝青混凝土,根據所述中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特性對攤鋪的所述中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中層壓實,所述中層壓實完成后形成中面層;
在所述中面層上攤鋪細粒式瀝青混凝土,根據所述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特性對攤鋪的所述細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上層壓實,所述上層壓實完成后形成上面層,完成所述道路的面層修筑。
進一步的,所述上層壓實包括以下步驟:
進行至少一遍初壓,每遍所述初壓過后對路面進行溫度測量;
進行至少一遍復壓,每遍所述復壓過后對所述路面進行溫度測量;
進行至少一遍終壓;
其中,每遍所述復壓根據不同路段的實時溫度對碾壓速度進行調整,使復壓碾壓速度與所述路面溫度配合碾壓。
進一步的,利用在攤鋪所述瀝青混凝土的路段的路邊、沿道路長度方向均勻間隔的放置多個溫度測量裝置測量所述路段的溫度;
用于接收溫度信號、且處理所述溫度信號的控制系統對所述溫度信號處理、形成所述道路路段與溫度的相對關系,且所述控制系統反映出所述道路路段的碾壓速度。
進一步的,所述初壓階段的所述路面溫度在120~160℃。
進一步的,所述復壓階段的路面溫度在125~135℃。
進一步的,所述終壓結束時所述路面溫度不低于90℃。
進一步的,所述復壓階段對路面碾壓4~6遍。
進一步的,每一遍碾壓過后對所述道路進行及時檢查。
進一步的,所述中面層和上面層使用SBS改性瀝青,且所述SBS改性瀝青溶解度要求等于或大于99%,離析軟化點差等于或小于2.5℃,閃點大于等于230℃,25℃的彈性恢復等于或大于75%,針入度指數PI不小于0。
進一步的,所述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和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包含的填料質量指標為:含水量等于或小于1%,粒度范圍100%小于0.6毫米、90%至100%小于0.15毫米、75%至100%小于0.075毫米,外觀無團粒結塊、親水系數小于1。
本發明提供的瀝青混凝土新型分層碾壓方法的技術效果如下:
本發明提供的瀝青混凝土新型分層碾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檢測道路基層、且對基層進行處理;在基層上攤鋪粗粒式瀝青混凝土,根據粗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特性對攤鋪的粗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底層壓實,底層壓實完成后形成底面層;在底面層上攤鋪中粒式瀝青混凝土,根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特性對攤鋪的中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中層壓實,中層壓實完成后形成中面層;在中面層上攤鋪細粒式瀝青混凝土,根據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特性對攤鋪的細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上層壓實,上層壓實完成后形成上面層。采用該瀝青混凝土新型分層碾壓方法,在道路面層進行分層攤鋪不同的瀝青混凝土,根據每層瀝青混凝土中骨料,選擇相應的碾壓方式及碾壓速度進行分層碾壓,即對面層的每層進行不同的碾壓,使面層的每一層緊實度更好,結實穩固,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承載力和路面平整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瀝青混凝土新型分層碾壓方法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瀝青混凝土新型分層碾壓方法流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瀝青混凝土新型分層碾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檢測道路基層、且對基層進行處理;
在基層上攤鋪粗粒式瀝青混凝土,根據粗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特性對攤鋪的粗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底層壓實,底層壓實完成后形成底面層;
在底面層上攤鋪中粒式瀝青混凝土,根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特性對攤鋪的中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中層壓實,中層壓實完成后形成中面層;
在中面層上攤鋪細粒式瀝青混凝土,根據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特性對攤鋪的細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上層壓實,上層壓實完成后形成上面層,完成道路面層修筑。
本發明提供的瀝青混凝土新型碾壓方法,在道路面層進行分層攤鋪不同的瀝青混凝土,根據每層瀝青混凝土中骨料,選擇相應的碾壓方式及碾壓速度進行分層碾壓,即對面層的每層進行不同的碾壓,使面層的每一層緊實度更好,結實穩固,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承載力和路面平整度。
道路基層完成后,對基層進行檢查,對基層進行清掃等簡單處理,為修筑道路面層做準備;準備好后,在基層上攤鋪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作為底面層,根據粗粒式瀝青混凝土的骨料特點對底面層進行碾壓;底面層壓實完成后,在底面層上攤鋪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作為中面層,根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的骨料特點對中面層進行碾壓;中面層壓實完成后,在中面層上攤鋪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作為上面層,根據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的骨料特點對中面層進行碾壓;上面層壓實完成,則道路面層完成修筑。其中,粗粒式瀝青混合料是指最大骨料粒徑為26.5mm或31.5mm的瀝青混合料;中粒式瀝青混合料是指最大骨料粒徑為16mm或19mm的瀝青混合料;細粒式瀝青混合料是指最大骨料粒徑為9.5mm或13.2mm的瀝青混合料。根據面層每層攤鋪的瀝青混凝土不同對面層的每層進行不同的碾壓,可以使面層緊實度更好,穩固結實,有效提高路面的承載能力和路面平整度。
進一步的,上層壓實包括以下步驟:
進行至少一遍初壓,每遍初壓過后對路面進行溫度測量;
進行至少一遍復壓,每遍復壓過后對路面進行溫度測量;
進行至少一遍終壓;
其中,每遍復壓根據不同路段的實時溫度對碾壓速度進行調整,使復壓碾壓速度與路面溫度配合碾壓。
在中面層上攤鋪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對細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壓實,壓實環節分為初壓、復壓和終壓,初壓可緊跟攤鋪工作之后細粒式瀝青混凝土攤鋪之后馬上進行初壓,至少進行一遍初壓,在初壓每一遍過后對碾壓過的細粒式瀝青混凝土路面沿長度方向均勻間隔的分段測量路面溫度,實時掌握碾壓過后的每段路面的溫度,以保障初壓在合適的溫度進行,同時還可以分析碾壓過后的每段路面的溫度變化狀況。
初壓過后,進行至少一遍復壓,復壓是壓實環節的重要階段,主要保證瀝青混凝土的穩定成型,保證路面的穩固與結實,根據初壓過后采集的溫度數據,根據每段路面的溫度情況對復壓第一遍碾壓的碾壓速度進行適當的微調,使在一定溫度下的路面再合適的碾壓速度下進行碾壓壓實,復壓的每一遍都按復壓第一遍的步驟進行,直至復壓環節完成。這樣進行復壓,可以使路面密實度更好,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承載力和路面平整度。
復壓過后,進行至少一遍終壓,終壓主要是消除輪跡、缺陷和保證路面面層有較好的平整度的階段。
經過初壓、復壓和終壓三個層次的碾壓,細粒式瀝青混凝土會被穩固、結實的壓實,從而可以提高瀝青路面的整體質量。
進一步的,利用在攤鋪瀝青混凝土的路段的路邊、沿道路長度方向均勻間隔的放置多個溫度測量裝置測量路段的溫度;
用于接收溫度信號、且處理溫度信號的控制系統對溫度信號處理、形成道路路段與溫度的關系圖,且控制系統反映出道路路段的碾壓速度。在攤鋪瀝青混凝土的道路路邊、沿道路長度方向均勻間隔的放置多個溫度測量裝置,溫度測量裝置連接于用于接收溫度信號、且處理溫度信號的控制系統,在攤鋪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一開始就可以對攤鋪的細粒式瀝青混凝土進行溫度測量,可以實時檢測壓實過程中路面的溫度;均勻間隔的放置多個溫度檢測裝置,把路面沿長度方向分段,在一定溫差范圍內的路段視為相同路段,這樣,道路就沿長度方向被劃分為多個路段,使在調整碾壓速度時有合適的碾壓長度,不會因頻繁調整碾壓速度而導致碾壓工作繁瑣。
溫度測量裝置將檢測到的溫度信號傳遞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對溫度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形成道路路段與溫度的關系圖,且反映出不同路段的碾壓速度,這樣復壓時道路的每一個不同溫度的路段在合適的碾壓速度下進行碾壓,可以使路面緊實度更好,且整套設備簡單,使用方便。且應用這樣的裝置,碾壓時運用常見的壓路機就可以較好的配合進行路面碾壓,經濟效益好。
進一步的,溫度測量裝置可以為紅外溫度傳感器,紅外溫度傳感器精度高且靈敏度高,可以快速精確地測量碾壓過后的路面溫度,對后續溫度數據分析,及不同路段的碾壓速度反映的精準度有很大幫助,有利于提高路面的質量。
需要說明的是,溫度測量裝置也可以是其他可以測量路面溫度的裝置,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需要說明的是,測量路面溫度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測量方式,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進一步的,瀝青混凝土的攤鋪溫度不低于160℃。本實施例采用改性瀝青混凝土,在后續壓實工作中要求改性瀝青混凝土在高溫下進行碾壓,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攤鋪工作不低于160℃,溫度較高,為后續工作做準備,利于后續壓實工作的進行,有助于保證路面質量。
進一步的,初壓階段的路面溫度在120~160℃。本實施例采用改性瀝青混凝土,改性瀝青混凝土的初壓合適溫度范圍為120~160℃,初壓一般是緊跟著攤鋪工作進行,所以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溫度較高,初壓階段一直在碾壓后改性瀝青混凝土,即路面溫度為120~160℃的時候進行,則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進行初壓作業,使路面碾壓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整體質量。
進一步的,復壓階段的路面溫度在125~135℃。本實施例采用改性瀝青混凝土,改性瀝青混凝土的復壓合適溫度范圍為125~135℃,復壓作業緊跟初壓之后,隨著時間推移,碾壓后的路面溫度會逐漸降低,復壓階段在路面溫度為125~135℃時進行,則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進行復壓作業,使路面的碾壓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整體質量。
進一步的,終壓結束時路面溫度不低于90℃。本實施例采用改性瀝青混凝土,改性瀝青混凝土的終壓結束時路面溫度要求為不低于90℃,復壓完成之后進行終壓,在路面溫度不低于90℃時完成終壓作業,則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進行終壓作業,使路面碾壓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整體質量。
進一步的,初壓階段對路面碾壓2~3遍。初壓過程中采用靜壓和振動碾壓兩種方式,先進行一遍振動碾壓,然后再進行兩遍慢慢地靜壓,這樣進行初壓,可以使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碾壓均勻,且碾壓緊實,有利于提高路面質量。
需要說明的是,初壓階段的碾壓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碾壓方式,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進一步的,復壓階段對路面碾壓4~6遍。復壓過程中采用靜壓和振動碾壓兩種方式,先進行振動碾壓4遍,再進行慢慢地靜壓2遍,這樣進行復壓,可以使路面碾壓均勻,且碾壓緊實,有利于提高路面成型,提高路面承載力,進而提高路面質量。
需要說明的是,復壓階段的碾壓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碾壓方式,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進一步的,終壓階段對路面碾壓1~2遍。終壓過程采用靜壓方式,進行兩遍慢慢地靜壓,消除路面的輪痕,不平整,使路面平整度提高,有利于提高路面質量。
需要說明的是,終壓階段的碾壓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碾壓方式,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進一步的,路面進行靜壓時采用靜力雙輪壓路機。靜力雙輪壓路機壓實效果好,且壓實效率高,有利于提高壓實作業的工作效率。
需要說明的是,路面進行靜壓時也可以采用其他靜力碾壓機,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進一步的,路面進行振動碾壓時采用振動雙輪碾壓機。振動雙輪壓路機可以使路面碾壓更緊實,壓實效果好,有利于提高路面質量,且壓實效率高,有利于提高壓實作業的工作效率。
需要說明的是,路面進行振動碾壓時也可以采用其他振動壓路機,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進一步的,初壓階段保持勻速碾壓。勻速碾壓可以使路面碾壓均勻,碾壓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路面質量。
需要說明的是,初壓速度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進一步的,復壓階段保持勻速碾壓。在每一路段保持勻速碾壓,可以使路面碾壓更緊實,可以使碾壓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路面質量。
需要說明的是,復壓速度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進一步的,終壓階段保持勻速碾壓。勻速碾壓可以使路面碾壓均勻,使路面平整光滑,碾壓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整體質量。
需要說明的是,終壓速度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進一步的,每一遍碾壓過后對道路進行及時檢查。初壓、復壓或終壓的每一遍碾壓,在碾壓過后對路面進行檢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修復,保證路面質量。
進一步的,中面層和上面層使用SBS改性瀝青,且SBS改性瀝青溶解度要求等于或大于99%,離析軟化點差等于或小于2.5℃,閃點大于等于230℃,25℃的彈性恢復等于或大于75%,針入度指數PI不小于0。SBS改性瀝青比普通瀝青的高溫粘度更大,軟化點升高,用SBS改性瀝青混合形成的改性瀝青混凝土在合適的施工條件下,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溫穩定性可以有效提高。
進一步的,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和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的填料質量指標為:含水量等于或小于1%,粒度范圍100%小于0.6毫米、90%至100%小于0.15毫米、75%至100%小于0.075毫米,外觀無團粒結塊、親水系數小于1。瀝青混凝土根據骨料的粒徑大小分為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和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其三者包含的填料可以相同,所以瀝青混凝土中填料要求高,且填料在應用過程中有較高的質量,有利于提高路面質量。
需要說明的是,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和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包含的填料也可以分別為不同的要求指標,本實施例不做局限。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