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橋梁檢測車的保險拉桿裝置。
背景技術:
橋梁檢測車是一種可以為橋梁檢測人員在檢測過程中提供作業平臺,裝備有橋梁檢測儀器,用于流動檢測和(或)維修作業的專用汽車。它可以隨時移動位置,能安全、快速、高效地讓檢測人員進入作業位置進行流動檢測或維修作業。工作時不影響交通而且可以在不收回臂架的情況下慢速行駛。
橋梁檢測車中,檢測人員工作平臺的設計是極為重要的,它的安全性能直接影關系到檢測人員的人身安全,所以,如何提高檢測車中工作平臺的安全性,是設計人員工作平臺的主要內容。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橋梁檢測車保險拉桿裝置,工作平臺能夠沿回轉臺進行90度旋轉,完成橋梁各種位置上的檢測工作,整體結構緊湊、強度高、安全防護性能高,加工簡單,制作成本低廉。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橋梁檢測車保險拉桿裝置,包括回轉臺及設置在回轉臺一側的工作平臺,所述回轉臺頂部正面及背面分別鉸接有拉桿,所述拉桿的另外一端均連接有調節板,所述調節板一端設有限位塊,所述調節板通過限位塊與拉桿相連接,所述限位塊的側面連接有定位螺栓,所述調節板的另外一端與工作平臺側面鉸接,所述回轉臺底部正面設有一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通過鉸接軸與工作平臺端面上部相連接,所述連接板的右側設有油缸,所述油缸的一端與回轉臺端面底部鉸接,另外一端與工作平臺下端面鉸接。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工作平臺由多個豎支撐與行走平臺拼接而成,所述行走平臺設置在豎支撐底部,所述豎支撐上部連接有橫向扶手。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拉桿上設有與拉桿同方向延伸的腰型槽,所述調節桿的上依次設有三個腰型槽。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調節板與拉桿連接的一端上端面設置有上導向板,所述拉板與調節板連接的一端底端面設有下導向板,所述上導向板及下導向板錯位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指出的橋梁檢測車保險拉桿裝置,工作平臺能夠沿回轉臺進行90度旋轉,完成橋梁各種位置上的檢測工作,整體結構緊湊、強度高、安全防護性能高,加工簡單,制作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橋梁檢測車保險拉桿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拉桿與調節桿配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一種橋梁檢測車保險拉桿裝置,包括回轉臺1及設置在回轉臺1一側的工作平臺2,所述回轉臺1頂部正面及背面分別鉸接有拉桿3,所述拉桿3的另外一端均連接有調節板4,所述調節板4一端設有限位塊5,所述調節板4通過限位塊5與拉桿3相連接,調節板4沿拉桿3進行上下移動,調節拉桿3與調節板4之間的距離,適應工作平臺2與回轉臺1之間的角度變化,所述限位塊5的側面連接有定位螺栓6,將拉桿3底端與限位塊5鎖緊。
所述調節板4的另外一端與工作平臺2側面鉸接,即作為工作平臺2與回轉臺1的連接臂,又作為伸縮桿使用。所述回轉臺1底部正面設有一連接板11,所述連接板11通過鉸接軸7與工作平臺2端面上部相連接,所述連接板11的右側設有油缸8,油缸8作為工作平臺2繞回轉臺1轉動的動力裝置使用,所述油缸8的一端與回轉臺1端面底部鉸接,另外一端與工作平臺2下端面鉸接。
在所述工作平臺2由多個豎支撐21與行走平臺22拼接而成,所述行走平臺22設置在豎支撐21底部,所述豎支撐21上部連接有橫向扶手23,組成檢測人員的工作臺,使用安全可靠。
所述拉桿3上設有與拉桿3同方向延伸的腰型槽31,所述調節桿4的上依次設有三個腰型槽41,調節桿4帶動限位塊5沿腰型槽31上下移動,通過定位螺栓6鎖緊拉桿3與調節桿4的相對位置。
所述調節板4與拉桿3連接的一端上端面設置有上導向板9,所述拉板3與調節板4連接的一端底端面設有下導向板10,所述上導向板9及下導向板10錯位設置,防止調節板4與拉桿3的調節過程中,發生偏斜而導致工作平臺2不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指出的橋梁檢測車保險拉桿裝置,工作平臺能夠沿回轉臺進行90度旋轉,完成橋梁各種位置上的檢測工作,整體結構緊湊、強度高、安全防護性能高,加工簡單,制作成本低廉。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說明書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