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彎板復合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微彎板是一種拱形的受力構件,常用于鋼架拱橋和桁架拱橋的橋面系結構中,橫向安放在拱肋上。微彎板跨度一般不超過3.0米,用途是將作用于橋面的恒載和活載產生的橫向彎矩轉為受壓后傳遞至拱肋。微彎板主要為受壓構件,可用圬工材料制作,能大大節約混凝土和鋼材。鋼架拱橋和桁架拱橋因其構件少、自重輕、施工方便、經濟指標低而在20世紀80年代前后在我國廣泛應用,至今仍有不少該類型橋梁(已加固或未加固)在使用當中。
但受原設計的限制和實際交通量及車輛荷載的增加,該類型橋梁出現了很多病害,其中微彎板病害尤為顯著。圖一為微彎板橫截面設計樣圖,而圖二為微彎板橫截面設計實際示意圖,由此可見針對微彎板,常見的做法是更換新的微彎板。但是,由于原施工水平較差,在拆除老微彎板后,往往發現拱肋上方的微彎板的支撐面寬度較小,和原設計不符。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彎板復合支撐結構,其加大了微彎板的受力支撐面寬度,受力均勻合理,實現了無礙安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彎板復合支撐結構,包括兩端固定設置的拱助,及固定在拱助上端部的支撐組件,及固定在兩側支撐組件上的橋面微彎板,所述支撐組件包括支撐板,及固定在支撐板上的加強助板。
進一步的,所述加強助板由縱向通長的豎向鋼板和橫向方向的三角形加勁鋼板組成。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組件具體采用的是鋼支撐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具體采用的是鋼支撐板。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和加強助板的厚度為14毫米以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拱助上端固定有支撐組件,且支撐組件包括支撐板和加強助板共同受力,其可以加強支撐面的鋼度,減小支撐面的撓度,加大了微彎板的受力支撐面寬度,受力均勻合理,實現了無礙安裝。
附圖說明
圖1為原有微彎板橫截面設計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原有微彎板橫截面實際結構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微彎板復合支撐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微彎板復合支撐結構中支撐組件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微彎板復合支撐結構中加強助板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參閱圖1至圖5所示,一種微彎板復合支撐結構,包括兩端固定設置的拱助1,及固定在拱助1上端部的鋼支撐組件2,及固定在兩側鋼支撐組件2上的橋面微彎板3,所述鋼支撐組件2包括鋼支撐板21,及固定在鋼支撐板21上的加強助板22。
所述加強助板22由縱向通長的豎向鋼板23和橫向方向的三角形加勁鋼板24組成。
所述鋼支撐板21和加強助板22的厚度為14毫米以上。
在本實施例中,根據計算,采用較厚(14毫米以上)的鋼板加工焊接成鋼支撐板21和加強助板22,鋼支撐縱向長度同微彎板長度。為滿足支撐面受力需要,加強支撐面的鋼度,減小支撐面的撓度,在支撐面下方增加加勁肋板22。加勁肋板22采用縱向通長的豎向鋼板23和橫向方向的三角形加勁鋼板24組成,三角形加勁鋼板24在縱向的間距為50厘米,豎向鋼板23和三角形加勁鋼板24厚度同鋼支撐板21厚度相等。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一種微彎板復合支撐結構采用在拱助1上端固定有14毫米以上的鋼支撐組件2,且鋼支撐組件2包括鋼支撐板21和加強助板22共同受力,其可以加強支撐面的鋼度,減小支撐面的撓度,加大了微彎板的受力支撐面寬度,受力均勻合理,實現了無礙安裝。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