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基礎建設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架橋梁和地下綜合管廊合建結構。
背景技術:
橋梁結構的基礎工程和綜合管廊等地下結構一般分開建設,并且分開建設時相互要有一定的安全距離,在城市用地緊張的情況下會相互成為對方的障礙。
目前綜合管廊有將雨水、污水納入建設的要求,但是雨污水如管廊后便需要隔一定距離設置檢修井等,建設費用大大增加,而且檢修井往往設在道路機動車道位置,對道路行車等造成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架橋梁和地下綜合管廊合建結構。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高架橋梁和地下綜合管廊合建結構,包括橋梁,所述橋梁為由若干個橋板單元形成的組合式橋梁或整體澆筑形成的一體式橋梁,所述橋梁的支撐基礎為沉井單元,所述橋梁的下端均勻設有若干個所述沉井單元,所述沉井單元包括井壁,所述井壁沿橋梁長度方向對稱開設有兩個開孔,所述井壁的上端通過一組豎桿連接有橫支撐桿,所述橫支撐桿的上端面與橋梁的下端面相抵,相鄰的兩個位于不同沉井單元上的開孔通過矩形管道相互連接,形成橋隧一體的立體綜合走廊,根據管廊尺寸不同,分別可作為管線綜合管廊、雨水污水綜合管廊,以及城市地下道路等。
進一步地,所述井壁的下端設有刀刃狀的刃腳。
進一步地,所述橫支撐桿的長度與橋板單元的寬度相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矩形管道和開孔連接處進行密封和加強處理。
進一步地,所述沉井元為圓形沉井或矩形沉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高架橋梁和地下綜合管廊合建的形式后,大大提高城市空間綜合利用效率,可有效解決大型城市中交通、各類管線以及雨水、污水的綜合需求。
2、沉井單元既作為橋梁基礎,又作為地下結構的工作檢修井,橋梁的荷載可滿足地下結構的抗浮需求,地下結構的浮力起到支撐橋梁結構的作用,互補的結構形式可以顯著降低工程綜合造價。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沉井單元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橋梁,2-沉井單元,201-井壁,202-開孔,203-豎桿,204-橫支撐桿,3-矩形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高架橋梁和地下綜合管廊合建結構,包括橋梁1,橋梁1為由若干個橋板單元形成的組合式橋梁或整體澆筑形成的一體式橋梁,橋梁1的支撐基礎為沉井單元2,橋梁1的下端均勻設有若干個沉井單元2,沉井單元2包括井壁201,井壁201沿橋梁1長度方向對稱開設有兩個開孔202,井壁201的上端通過一組豎桿203連接有橫支撐桿204,橫支撐桿204的上端面與橋梁1的下端面相抵,相鄰的兩個位于不同沉井單元2上的開孔202通過矩形管道3相互連接,形成橋隧一體的立體綜合走廊,根據管廊尺寸不同,分別可作為管線綜合管廊、雨水污水綜合管廊,以及城市地下道路等。
其中,井壁201的下端設有刀刃狀的刃腳,橫支撐桿204的長度與橋板單元1的寬度相配合,矩形管道3和開孔202連接處進行密封和加強處理,沉井單元2為圓形沉井。
本實施例的一個具體應用為:采用高架橋梁和地下綜合管廊合建的形式后,大大提高城市空間綜合利用效率,可有效解決大型城市中交通、各類管線以及雨水、污水的綜合需求;沉井單元2既作為橋梁1基礎,又作為地下結構的工作檢修井,橋梁1的荷載可滿足地下結構的抗浮需求,地下結構的浮力起到支撐橋梁結構的作用,互補的結構形式可以顯著降低工程綜合造價。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及應用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沉井單元2為矩形沉井。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過著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