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施工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橋梁施工過程中,常常會對位于橋梁懸臂部位的支架進行預壓施工。但是,現有的高墩墩頂現澆混凝土托架預壓施工方法大多是采用水箱抽水預壓或放置重物堆載預壓,上述預壓裝置及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由于預壓荷載較大,預壓施工面積較小,使得預壓水箱較高,墩柱兩側每一級別預壓荷載下的托架變形不便于觀測,且預壓墩柱兩側的預壓荷載平衡不好控制,施工過程中人員及機械使用較多。
2.托架預壓過程中,如托架變形出現異常時,對托架卸載速度慢,不能及時消除潛在危險源。
3.由于預壓荷載較大,預壓所需要的預壓物較多,在預壓物吊裝過程中存在高空安全隱患,且起重機只能對墩柱兩側進行輪流加載,對墩柱造成偏心受壓,容易使墩柱受拉側開裂,施工過程中人員及機械使用較多,施工周期長,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其能夠輕松地控制墩柱兩側的預壓載荷平衡性,方便托架上的預壓荷載快速拆卸,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可以大大減少人員和機械的使用,縮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其包括第一反力架、第二反力架、第一千斤頂以及第二千斤頂,第一反力架和第二反力架分別安裝于高墩墩頂的兩側,第一反力架和第二反力架分別設置有第一反力部和第二反力部,高墩墩頂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砼托架和第二砼托架,第一反力部伸出高墩墩頂且位于第一砼托架上方,第一千斤頂均設置于第一砼托架和第一反力部之間,第二反力部伸出高墩墩頂且位于第二砼托架上方,第二千斤頂均設置于第二反力部和第二砼托架之間。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采用在高墩兩側設置相互配合的反力架和千斤頂對砼托架進行預壓的方式,相關操作人員可以通過操縱千斤頂輕松地控制墩柱兩側的預壓載荷平衡性,同時方便托架上預壓荷載快速卸載,消除砼托架變形產生的安全隱患,還可以大大減少施工過程中人員和機械的使用,從而縮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反力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匯總:
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100;
第一反力架110;
工字鋼111;
第二反力架120;
第一千斤頂130;
第二千斤頂140;
第一分配梁結構150;
第一橫向分配梁151;
第一縱向分配梁152;
第二分配梁結構160;
第二橫向分配梁161;
第二縱向分配梁162;
第一錨固筋170;
第一安裝梁171;
第一螺帽172;
第二錨固筋180;
第二安裝梁181;
第二螺帽182;
高墩墩頂200;
第一砼托架300;
第二砼托架400;
第一支承調平塊500;
第二支承調平塊600。
具體實施方式
現有的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施工方法基本都是用水箱抽水預壓或放置重物堆載預壓,存在諸多缺點:
1.大大浪費了大量人工。預壓荷載必須與實際梁重1.05~1.1倍進行施加,且預壓荷載必須全部均勻加載在托架上,需要加載的重物較多。
2.增加了施工難度。作為高空作業,特別是在作業面積較小的托架上堆載較大荷載的預壓施工,重物堆放高度較高,作業人員人身安全也存在隱患。
3.增加了許多施工重大危險源。包括高空墜落、坍塌等等。
4.對于高墩托架預壓施工,如高度超100米的,采用常規方法難度非常大,很難做到墩柱不受偏心受壓。
5.托架變形觀測難度大。作業面積較小的托架上堆載較大荷載的預壓施工,托架上的觀測點布設較為困難。
6.托架預壓過程中,如托架變形出現異常時,對托架卸載速度慢,潛在危險性較大。
針對上述情況,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100,其能夠有效改善上述問題。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請參照圖1-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100,其包括三個第一反力架110、三個第二反力架120、三個第一千斤頂130以及三個第二千斤頂140,三個反力架110與三個第一千斤頂130一一對應,三個第二反力架120與三個第二千斤頂140一一對應。
其中,上述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可以采用各種形狀和構造,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中,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均為由多根工字鋼111焊接形成的桁架結構。上述桁架結構包括多個三角框架結構,多個三角框架結構沿自身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且通過多根鋼梁連接起來。上述結構具有加工方便,自重小,強度高的特點。
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分別安裝于高墩墩頂200相對的兩側。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安裝的方式有很多,本實施例中,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通過錨固筋和螺帽安裝于高度墩頂上,具體地,第一反力架110上設置有兩根第一安裝梁171,;兩根第一安裝梁171相互平行且間隔設置,兩根第一安裝梁171均壓住第一反力架110的底部。高墩墩頂200上設置有多根第一錨固筋170,多根第一錨固筋170均豎直設置且下部預埋于高墩墩頂200,上部穿過第一安裝梁171且連接有第一螺帽172,多個第一螺帽172分別壓住兩根第一安裝梁171的上表面。
第二反力架120上設置有兩根第二安裝梁181,兩根安裝梁相互平行且間隔設置,兩根第二安裝梁181壓住第二反力架120的底部,高墩墩頂200上設置有多根第二錨固筋180,多根第二錨固筋180均豎直設置且下部預埋于高墩墩頂200,上部穿過第二安裝梁181且連接有第二螺帽182,多個第二螺帽182分別壓住兩根第二安裝梁181的上表面。
采用上述結構和方式安裝和固定第一反力和第二反力架120的目的在于其結構簡單,裝拆方便,可以有效保證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的穩定性。
為了降低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的安裝成本,本實施例中,多根第一安裝梁171和多個第二安裝梁181均選用工字鋼,多根第一錨固筋170和第二錨固筋180均選用精軋螺紋鋼,以在保證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強度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安裝的成本。精軋螺紋鋼的具體尺寸根據實際需求確定,例如本實施例中選用的28mm的精軋螺紋鋼。
為了方便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在安裝時進行調平,本實施例中,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100還包括多個第一支承調平塊500和多個第二支承調平塊600。多個第一支承調平塊500均設置于第一反力架110和高墩墩頂200之間,且支承于第一反力架110的底部遠離第一反力部的位置,多個第二支承調平塊600均設置于第二反力架120與高墩墩頂200之間,且支承于第二反力架120的底部遠離的第二反力部的位置。
設置第一支承調平塊500和第二支承調平塊600的目的在于實現對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的支承,方便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安裝時進行調平。
本實施例中,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分別設置有第一反力部和第二反力部,相應地,高墩墩頂200低于六個反力架的位置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砼托架300和第二砼托架400。第一反力部伸出高墩墩頂200處于懸空狀態,并且正好位于第一砼托架300上方,第一千斤頂130均沿第一反力架110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于第一砼托架300和第一反力部之間;第二反力部伸出高墩墩頂200處于懸空狀態,并且位于第二砼托架400上方,第二千斤頂140沿第二反力架120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于第二反力部和第二砼托架400之間。
上述第一千斤頂130和第二千斤頂140可以選用各種結構和類型,本實施例中,第一千斤頂130和第二千斤頂140均采用液壓千斤頂,相應地,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100還配有液壓油泵,第一千斤頂130和第二千斤頂140分別與液壓油泵連通。選用液壓千斤頂的目的在于其具有構造簡單、重量輕、便于攜帶,移動方便,操作方便的特點,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方便用戶對千斤頂的操控,從而輕松實現對砼托架的預壓施工。
為了提高第一千斤頂130對第一砼托架300施力的均勻性,本實施例中,第一砼托架300上設置有第一分配梁結構150,第一分配梁結構150包括多根第一橫向分配梁151和多根第一縱向分配梁152,多根第一橫向分配梁151均放置于第一砼托架300上,多根第一縱向分配梁152放置于多根第一橫向分配梁151上,第一千斤頂130分別設置于多個第一縱向分配梁152的中點位置處。
相應地,為了提高第二千斤頂140對第二砼托架400施力的均勻性,第二砼托架400上設置有第二分配梁結構160,第二分配梁結構160包括多根第二橫向分配梁161和多根第二縱向分配梁162,多根第二橫向分配梁161均放置于第二砼托架400上,多根第二縱向分配梁162放置于多根第二橫向分配梁161上,第二千斤頂140分別設置于多個第二縱向分配梁162上。
設置第一分配梁結構150和第二分配梁結構160的目的在于將預壓荷載傳遞分布到第一砼托架300和第二砼托架400上,從而提高第一砼托架300和第二砼托架400的受力均勻性,保證兩個砼托架預壓施工的穩定性。
本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100的工作原理和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分別在第一砼托架300和第二砼托架400上安裝第一分配梁結構150和第二分配梁結構160;然后,使用起重機械將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吊到高墩墩頂200的安裝位置,通過第一支承調平塊500和第二支承調平塊600將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調整水平后,由第一錨固筋170、第二錨固筋180、第一安裝梁171、第二安裝梁181、第一螺帽172和第二螺帽182將第一反力架110和第二反力架120中部壓緊錨固;之后將液壓油泵安放于高度墩頂,并在第一反力架110與第一砼托架300之間安裝第一千斤頂130,在第二反力架120和第二砼托架之間安裝第二千斤頂140,使得多個千斤頂中心與相應的反力架中軸線重合,并且調整第一千斤頂130和第二千斤頂140水平;最后啟動液壓油泵,第一千斤頂130的托爪升高抵住第一反力架110的第一反力部,然后在第一反力部的反作用力下,第一千斤頂130的底座對第一砼托架300施加壓力,相應地,第二千斤頂140的托爪升高抵住第二反力架120的第二反力部,然后在第二反力部的反作用力下,第二千斤頂140的底座對第二砼托架400施加壓力,施加的壓力隨著操作人員的操作逐級增加,從而實現對高墩墩頂200兩側砼托架的預壓施工。
綜上所述,本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100采用六個反力架和六個千斤頂配合對砼托架進行預壓的方式,相關操作人員可以通過操縱千斤頂輕松地控制墩柱兩側的預壓載荷平衡性,同時方便托架上預壓荷載快速卸載,消除砼托架變形產生的安全隱患,還可以大大減少施工過程中人員和機械的使用,從而縮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
同時,本高墩墩頂現澆砼托架預壓加載裝置100還具有以下優點:
1.所使用的材料比較少,做到了節材降耗;2.簡化了工藝,操作簡單。只需將托架整體預壓裝置按照所示要求安裝即可,操作過程中需要六個人進行油泵操作即可;3.避免了預壓荷載吊裝高空作業,減少了許多重大危險源;4.在高墩柱施工中,如高度超100米的,無大型起重設備情況下,無需過多操作,即可實現托架預壓施工。
最后,還需要說明的是,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反力架110、第二反力架120、第一千斤頂130、第四千斤頂140的數量也可以設置為其它數值,比如均為兩個或者均為四個,具體根據實際需求確定。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此外,術語“水平”、“豎直”等術語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