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露天采礦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跨膠帶運輸機的自移式行車橋。
背景技術:
采礦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它承擔著提供煤炭及各種礦物、原材料的任務。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原有礦山設備的技術改造也刻不容緩,使用高質量、高效能、高經濟效益的采礦機械設備來裝備礦山,以此來提高我國采礦工業技術的發展水平。其中,露天開采較礦井開采的生產效率高出3~7倍,且具有生產安全、勞動條件好等優點,使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備受世界各國的關注。近四十年來,國外露天采煤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世界主要產煤國家,露天采煤比重由上世紀60年代的20~30%增加到現在的40~50%,在努力擴大礦區規模的同時,不斷的制造和使用更為先進的大型開采設備。
隨著我國露天礦開采規模大型化、開采設備大型化及開采工藝的連續化,影響露天礦開采全局的運輸系統路線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而膠帶運輸機則是影響運輸路線問題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露天煤礦自卸卡車等運輸車輛的線路設置由于受到膠帶運輸機的阻隔而采用繞行式布置,這種線路布置方式使得運輸車輛的運輸距離大為增加,運距合理性低,也降低了煤炭的運輸效率,且長距離運輸會導致輪胎磨損加快,從而使汽車運輸成本增加,進而抬高了噸煤的生產成本。目前通常是采用人工搭接剛性行車橋來跨越膠帶運輸機,從而使運輸車輛從剛性行車橋上通過,以此來縮短運輸車輛的運輸路線。但人工搭接的剛性行車橋可移動性差,無法改變其安裝位置,若運輸路線變更時,則需要重新搭接行車橋才能夠滿足運輸路線的布置要求。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申請號為2015110255016的專利,提供了一種用于在道路施工領域中使用的可移動橋體,用于提供小型車輛的臨時通行,但該橋體無動力來源,在移動過程中需要牽引車輛的拖動,使用不便;在主、副橋體的連接處采用拆卸式連接,但在露天礦領域時,由于運輸車輛的載重較大,容易使橋體發生損壞,甚至導致事故的發生;且橋體的支撐固定需要使用螺栓進行固定,但在露天礦現場使用地腳螺栓固定也比較繁瑣。因此,需要一種全新的結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跨膠帶運輸機的自移式行車橋,該行車橋移動方便,可根據不同運輸路線的設定進行移動和更改行車橋的搭設位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跨膠帶運輸機的自移式行車橋,包括主橋體與兩個副橋體,所述副橋體的一端固定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兩端均設有第一鏈輪,所述主橋體長度方向上相對的兩端分別通過傳動軸與兩個副橋體鉸接,形成弧形橋面,傳動軸可相對主橋體轉動,主橋體寬度方向上相對的兩端各設有兩臺減速電機,所述減速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鏈輪,所述第二鏈輪與其相鄰的第一鏈輪之間通過傳動鏈條連接,所述傳動鏈條可帶動副橋體折疊于主橋體之上;所述主橋體長度方向上相對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一舉升液壓缸,所述第一舉升液壓缸位于主橋體與傳動軸鉸接處的下表面,第一舉升液壓缸的底部設有橋墩支座,所述主橋體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連接有主舉升液壓缸,所述主舉升液壓缸與兩側第一舉升液壓缸之間的距離均可供膠帶運輸機通過,主舉升液壓缸的底部轉動連接于履帶運輸車,所述履帶運輸車的一端設置有駕駛操縱室,所述主橋體可隨主舉升液壓缸一起相對履帶運輸車轉動。
所述副橋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舉升液壓缸,所述第二舉升液壓缸的底部設有橋墩支座。
所述橋墩支座下表面設有減震緩沖墊,所述主舉升液壓缸與履帶運輸車之間設有減震緩沖墊。
所述橋墩支座上設置有應力測控器。
所述主橋體與副橋體的上表面均設有防滑層。
所述主橋體或副橋體寬度方向相對的兩端均設有高于橋體上表面的橋體護欄。
所述第一鏈輪外設置有保護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跨膠帶運輸機的自移式行車橋,由于橋體底部設置有履帶運輸車,使該行車橋能夠自由移動,并可根據實際的運輸路線設定進行移動和更改行車橋的搭設位置,并實現行車橋橋體的自動搭接,可使運輸車輛在行車橋上跨越膠帶運輸機臨時通行,有效的解決了膠帶運輸機造成的運輸車輛在運輸繞行過程中運輸距離較大的問題,且運輸車輛在行車橋上通行時,下面的膠帶運輸機可正常工作,不會影響生產的正常運行,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由于運輸車輛運距的縮短,使車輛的運輸能力有了大幅提升,進而帶動露天礦其他工藝環節的高效運行,大大降低了露天礦的噸礦生產成本。由于該行車橋的可移動性,使得在運輸車輛的行車路線更改后,行車橋可重復利用,提高了行車橋的利用率,避免了在生產過程中重新搭建所造成的浪費。并且該行車橋的副橋體可折疊于主橋體上,減小了運輸過程中所需占用的空間和組裝拆卸副橋體的麻煩,使該行車橋的移動更加便捷,并且在主橋體與副橋體鉸接端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一舉升液壓缸,可使連接部位具有足夠的強度與穩定性,從而可以保證運輸車輛在行車橋上的行車安全。根據行車橋所跨越皮帶運輸機及運輸機上物料的高度,副橋體與地面之間可形成不同的坡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用于跨膠帶運輸機的自移式行車橋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用于跨膠帶運輸機的自移式行車橋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用于跨膠帶運輸機的自移式行車橋的左視圖;
圖4是本發明用于跨膠帶運輸機的自移式行車橋副橋體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橋體,2-副橋體,3-傳動軸,4-第一鏈輪,5-減速電機,6-第二鏈輪,7-傳動鏈條,8-第一舉升液壓缸,9-橋墩支座,10-主舉升液壓缸,11-履帶運輸車,12-第二舉升液壓缸,13-橋體護欄,14-保護罩,15-駕駛操縱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用于跨膠帶運輸機的自移式行車橋,屬于露天采礦用運輸輔助設備,用于在露天采礦運輸作業中,跨越膠帶運輸機搭設行車橋,以供運輸車輛通過,從而縮短運輸車輛的運輸路線。
本發明用于跨膠帶運輸機的自移式行車橋包括主橋體1與兩個副橋體2,副橋體2的一端固定有傳動軸3,傳動軸3的兩端均設有第一鏈輪4,主橋體1長度方向上相對的兩端分別通過傳動軸3與兩個副橋體2鉸接,形成弧形橋面,傳動軸3可相對主橋體1轉動。主橋體1與副橋體2的上表面均設有防滑層,可有效防止運輸車輛在行車橋上通過時發生滑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壞,同時又可以在運輸車輛從副橋體2駛離行車橋的過程中增大摩擦阻力,防止在下橋過程中車速過快引發事故。在本實施例中,主橋體1或副橋體2寬度方向相對的兩端均設有高于橋體上表面的橋體護欄13,橋體護欄13能有效避免運輸車輛在行車過程中從行車橋上跌落,避免事故的發生。主橋體1寬度方向上相對的兩端各設有兩臺減速電機5,減速電機5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鏈輪6,第二鏈輪6與其相鄰的第一鏈輪4之間通過傳動鏈條7連接,減速電機5通過第二鏈輪6與傳動鏈條7的傳動,進而可通過第一鏈輪4帶動固定于傳動軸3上的副橋體2相對主橋體1發生轉動,使副橋體2折疊于主橋體1之上,這也減小了行車橋的橋體所占用的空間,使行車橋的移動更加方便。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在主橋體1寬度方向上相對的兩端各設有一臺減速電機5,減速電機5的輸出軸通過單向軸承套裝有兩個第二鏈輪6,兩個第二鏈輪6內的單向軸承反向設置,每個第二鏈輪6與一側的第一鏈輪4通過傳動鏈條7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鏈輪4外設置有保護罩14,當所述行車橋在折疊后進行移動時,保護罩14可有效防止移動過程中的碰撞所造成第一鏈輪4發生損壞等情況的發生。
主橋體1長度方向上相對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一舉升液壓缸8,第一舉升液壓缸8位于主橋體1與傳動軸3鉸接處的下表面,第一舉升液壓缸8的底部設有橋墩支座9,第一舉升液壓缸8可有效支撐并穩固所述行車橋的橋體,并保證行車橋的橋面有車通過時,主橋體1與副橋體2鉸接的連接部位具有足夠的強度與穩定性。副橋體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舉升液壓缸12,第二舉升液壓缸12的底部設有橋墩支座9,以此來提高副橋體2的支撐強度。在本實施例中,橋墩支座9上設置有應力測控器,在行車橋的橋體搭建過程中,應力測控器可實時測得橋墩支座9與地面之間的接觸應力,以控制第一舉升液壓缸8或第二舉升液壓缸12的伸縮來達到設定值,從而使所述行車橋的橋體處于穩固狀態。橋墩支座9下表面設有減震緩沖墊,減震緩沖墊可減少運輸車輛在行車橋上通過時產生的震蕩對橋墩支座9所造成的應力破壞。在本實施例中,主橋體1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連接有主舉升液壓缸10,主舉升液壓缸10與兩側第一舉升液壓缸8之間的距離均可供膠帶運輸機通過。在其他實施例中,主舉升液壓缸10也可偏向一側第一舉升液壓缸8設置,保證另一側第一舉升液壓缸8與主舉升液壓缸10之間的距離可供膠帶運輸機通過,并將主橋體1靠近主舉升液壓缸10側設置偏心結構,以確保行車橋在移動過程中的穩定性,不會發生翻車等事故。主舉升液壓缸10的底部轉動連接于履帶運輸車11,主橋體1可隨主舉升液壓缸10一起相對履帶運輸車11轉動,履帶運輸車11的一端設置有駕駛操縱室15,操作人員可在駕駛操縱室15內駕駛履帶運輸車11和操控行車橋的搭建。履帶運輸車11可更好的適應露天礦不平整表面的車輛移動,且與主舉升液壓缸10一起為橋體提供穩固的支撐,并能夠為橋體提供動力來源。在本實施例中,主舉升液壓缸10與履帶運輸車11之間設有減震緩沖墊,減震緩沖墊可減少運輸車輛在行車橋上通過時產生的震蕩對履帶運輸車11所造成的應力破壞。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一次使用過程。
行車橋的搭建過程:
操作人員進入駕駛操縱室15內,駕駛履帶運輸車11將行車橋以圖4中的折疊形態運送至所需搭建行車橋的工作位置,使履帶運輸車11停靠在膠帶運輸機的一側,并調整履帶運輸車1的行走方向與膠帶運輸機的運輸方向保持一致。令主舉升液壓缸10升起至主橋體1下表面可跨越膠帶運輸機的運輸膠帶的高度,之后,主舉升液壓缸10帶動主橋體1相對履帶運輸車11轉動,使主橋體1的一端跨過運輸膠帶,并調整主橋體1與運輸膠帶之間的角度,以便于運輸車輛的通過。位置調整好之后,啟動減速電機5,通過第二鏈輪6、傳動鏈條7及第一鏈輪4,將副橋體2從主橋體1上放下,使副橋體2的自由端與地面接觸,再令第一舉升液壓缸8與第二舉升液壓缸12同時伸出,并在應力測控器測得的應力值與設定值一致時,保持壓力恒定,行車橋搭建完成。
行車橋的折疊過程:
當圖1所示狀態的行車橋需要移動至其他工作位置時,駕駛操縱室15內的操作人員首先將第一舉升液壓缸8與第二舉升液壓缸12縮回,之后,啟動減速電機5,通過第二鏈輪6、傳動鏈條7及第一鏈輪4,將副橋體2從地面升起,并折疊于主橋體1上,如圖4所示,并駕駛履帶運輸車11將行車橋運送至所需搭建行車橋的工作位置。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