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拉毛處理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30651閱讀:4718來源:國知局
一種拉毛處理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專利申請為申請日2015年8月11日、申請號201510489612.6,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橫向拉毛機及拉毛處理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本發明屬于橋梁橋面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橫向拉毛機及拉毛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公路、橋梁施工過程中,經常需要對路面或橋面進行拉毛處理,拉毛處理主要用于新舊混凝土結合,為了防止結合不牢,提高粘結力,往往在舊混凝土表面做拉毛處理,然后刷一層水泥素漿,再打上面的混凝土。對采用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的鐵路客運專線線路而言,crtsⅲ型軌道板對道床整體穩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相關資料表明如混凝土接茬表面是自然平面抗剪強度則很難達到規定要求,只有經過拉毛處理后橋面板混凝土同軌道板底座混凝土層的截面嵌鎖力和摩阻都有很大提高。因而,橋面拉毛處理需成為每一個施工單位必須認真對待的工作,作為軌道板施工的一項重要因素,各施工單位需將其列為軌道板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對箱梁橋面進行拉毛處理時,拉毛處理面積較大,單孔有上百平米,小規模梁場一般都有十幾萬平米,而混凝土橋面拉毛施工歷來未受到重視。現如今,對橋面進行拉毛處理時,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拉毛處理方式,采用的拉毛設備為掃把、毛刷、鋼絲刷等簡單工具或簡易式拉毛處理工裝,拉毛處理工藝較為簡單且拉毛處理效果較差,不能達到最初的設計要求。因而,后期還需采用鑿毛等彌補措施。其中,采用掃把、毛刷、鋼絲刷等簡單工具進行拉毛處理時,混凝土初凝時間控制對拉毛影響較大,過早容易造成面層混凝土構造破壞,稍晚拉毛效果甚微,拉毛效果不明顯,起不到拉毛作用;要提高拉毛質量就要掌握混凝土最佳拉毛時間,同時需至少8人同時進行拉毛作業。采用簡易式拉毛處理工裝進行拉毛處理時,拉毛工裝主要通過多個平行布設的切割齒進行拉毛,但實際施工時,存在拉毛間距不均勻、深淺不好控制等問題,過深造成混凝土保護層結構破壞,整體效果粗糙;并且,后期鑿毛處理效果不佳。后期進行鑿毛處理時,采用鑿毛錘或銑刨機進行鑿毛處理,其中鑿毛錘雖便宜,但只適宜小面積鑿毛,并且需消耗大量人力;銑刨機適宜大面積混凝土表面鑿毛,但設備造價及維修保養投入較高。綜上,現有的拉毛處理設備及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一次性完成拉毛處理、拉毛效果差、后續需進行鑿毛處理等問題,后期產生費用大,經濟效益不佳,并且后期鑿毛的弊端是會破壞鋼筋混凝土的保護層結構。因而,提高拉毛質量及改進拉毛處理方法是現如今橋面施工的難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橫向拉毛機,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能簡便、快速完成待拉毛區域的橫向拉毛處理過程,并且拉毛處理效果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橫向拉毛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待拉毛區域的縱向長度方向由后向前移動的走行架、安裝在所述走行架上的工作機架、布設在工作機架上且能在工作機架上進行左右橫向移動的橫移架、帶動橫移架進行左右橫向移動的橫移驅動機構和由橫移架帶動同步進行左右橫向移動且左右橫向移動過程中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橫向拉毛處理的拉毛工具,所述橫移驅動機構與橫移架之間通過傳動機構進行傳動連接;所述拉毛工具為板刷且其安裝在橫移架下方;所述走行架包括位于所述待拉毛區域上方的水平桁架、左右兩個分別支撐于水平桁架兩側下方的豎向支腿、左右兩個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豎向支腿底部的行走機構和對兩個所述行走機構進行驅動的行走驅動機構,所述行走驅動機構與兩個所述行走機構進行傳動連接;兩個所述豎向支腿分別位于所述待拉毛區域的左右兩側;所述工作機架固定安裝在水平桁架下方,所述工作機架和橫移架均與水平桁架呈平行布設;所述拉毛工具的數量為一個或多個;當所述拉毛工具的數量為多個時,多個所述拉毛工具沿待拉毛區域的橫向寬度方向由左至右布設在同一直線上。

上述一種橫向拉毛機,其特征是:所述水平桁架為呈豎直向布設的平面桁架且其由多個桁架節段拼接而成,多個所述桁架節段由左至右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板刷包括刷頭和安裝在所述刷頭底部的刷毛,所述刷頭通過連接件固定在橫移架底部。

上述一種橫向拉毛機,其特征是:所述工作機架上設置有供橫移架左右橫向移動的橫向滑道,所述橫向滑道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對橫移架進行限位的定位擋板,兩個所述定位擋板均安裝在工作機架上。

上述一種橫向拉毛機,其特征是:所述橫移驅動機構包括卷揚機和連接于所述卷揚機與橫移架之間的拖拉繩索,所述橫移架上設置有對其左右橫向移動位移進行實時檢測的位移檢測單元;所述卷揚機的電動機由電機驅動控制器進行控制,所述位移檢測單元與所述電機驅動控制器相接。

上述一種橫向拉毛機,其特征是:所述待拉毛區域為雙線鐵路的軌道板表面,所述拉毛工具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安裝在橫移架的左右兩側下方,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對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所處區域進行拉毛處理;兩個所述拉毛工具之間的間距與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之間的間距相同。

上述一種橫向拉毛機,其特征是:所述工作機架由中部機架以及位于中部機架左右兩側的左側機架和右側機架連接而成,所述左側機架和右側機架與中部機架之間均以鉸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中部機架呈水平布設且其固定安裝在水平桁架底部,所述橫移架的橫向長度大于所述中部機架的長度;

所述工作機架上設置有供橫移架左右橫向移動的橫向滑道,所述橫向滑道由左至右分為三個滑道節段,三個所述滑道節段分別為位于所述左側機架上的左側滑道、位于所述中部機架上的中部滑道和位于所述右側機架上的右側滑道,所述左側滑道與左側機架呈平行布設,所述中部滑道與中部機架呈平行布設,所述右側滑道與右側機架呈平行布設;

所述橫移架由左至右分為三個架體節段,三個所述架體節段由左至右分別為左側架體、中部架體和右側架體,所述左側架體和右側架體與中部架體之間均以鉸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中部架體的長度小于中部機架的長度,所述左側架體的左端位于左側機架上,所述右側架體的右端位于右側機架上。

上述一種橫向拉毛機,其特征是:所述水平桁架的左側安裝有一個帶動左側機架進行上下擺動以對所述左側滑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的左側坡度調節結構,所述水平桁架的右側安裝有一個帶動右側機架進行上下擺動以對所述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的右側坡度調節結構;所述左側機架安裝在左側坡度調節結構上,所述右側機架安裝在右側坡度調節結構上;

所述左側坡度調節結構和右側坡度調節結構的結構相同且二者均為彈性坡度調節結構;所述彈性坡度調節結構包括一組彈簧調節機構或多組由左至右布設的彈簧調節機構,每組所述彈簧調節機構均包括前后兩個拉伸彈簧,兩個所述拉伸彈簧對稱布設在左側機架或右側機架的前后兩側,兩個所述拉伸彈簧的底部均固定在左側機架或右側機架的前后兩側底部且二者的頂部均通過調節螺栓安裝在水平桁架底部。

同時,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方法步驟簡單、設計合理、實現方便且使用效果好、能一次性完成拉毛處理過程、后期無需進行鑿毛處理的橫向拉毛機拉毛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拉毛處理時間確定:對所述待拉毛區域的拉毛處理時間進行確定;所述待拉毛區域為混凝土構件的上表面,待所述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初凝后且終凝之前,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拉毛處理;

步驟二、橫向拉毛處理,過程如下:

步驟201、橫向拉毛機就位:將所述橫向拉毛機移動至所述待拉毛區域后部,并使所述走行架的兩個所述豎向支腿分別位于所述待拉毛區域的左右兩側;

步驟202、橫向拉毛處理:啟動所述行走驅動機構,并通過所述行走驅動機構帶動所述走行架沿待拉毛區域的縱向長度方向由后向前分多次進行移動,每一次向前移動的距離均為d;其中,d為預先設定的拉毛間距;所述走行架每一次向前移動到位后均啟動所述橫移驅動機構,并通過所述橫移驅動機構帶動橫移架向左或向右進行一次橫向移動;所述橫移架向左或向右進行一次橫向移動過程中,通過所述拉毛工具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一次橫向拉毛處理。

上述方法,其特征是:步驟202中通過所述拉毛工具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一次橫向拉毛處理后,在所述待拉毛區域上形成一道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為1.8mm~2.2mm;所述的d為前后相鄰兩道所述凹槽之間的間距;

步驟202中進行橫向拉毛處理之前,先通過調節所述拉毛工具的標高,對所述凹槽的深度進行相應調節;同時,通過調節所述走行架每一次向前移動的距離d,對前后相鄰兩道所述凹槽之間的間距進行相應調節。

上述方法,其特征是:步驟一中所述待拉毛區域為雙線鐵路的軌道板表面,所述拉毛工具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安裝在橫移架的左右兩側下方,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對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所處區域進行拉毛處理;兩個所述拉毛工具之間的間距與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之間的間距相同,所述橫移架左右橫向移動的位移與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的寬度相同;

所述工作機架由中部機架以及位于中部機架左右兩側的左側機架和右側機架連接而成,所述左側機架和右側機架與中部機架之間均以鉸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中部機架呈水平布設且其固定安裝在水平桁架底部,所述橫移架的橫向長度大于所述中部機架的長度;

所述工作機架上設置有供橫移架左右橫向移動的橫向滑道,所述橫向滑道由左至右分為三個滑道節段,三個所述滑道節段分別為位于所述左側機架上的左側滑道、位于所述中部機架上的中部滑道和位于所述右側機架上的右側滑道,所述左側滑道與左側機架呈平行布設,所述中部滑道與中部機架呈平行布設,所述右側滑道與右側機架呈平行布設;

所述橫移架由左至右分為三個架體節段,三個所述架體節段由左至右分別為左側架體、中部架體和右側架體,所述左側架體和右側架體與中部架體之間均以鉸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中部架體的長度小于中部機架的長度,所述左側架體的左端位于左側機架上,所述右側架體的右端位于右側機架上;

所述水平桁架的左側安裝有一個帶動左側機架進行上下擺動以對所述左側滑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的左側坡度調節結構,所述水平桁架的右側安裝有一個帶動右側機架進行上下擺動以對所述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的右側坡度調節結構;所述左側機架安裝在左側坡度調節結構上,所述右側機架安裝在右側坡度調節結構上;

所述左側坡度調節結構和右側坡度調節結構的結構相同且二者均為彈性坡度調節結構;所述彈性坡度調節結構包括一組彈簧調節機構或多組由左至右布設的彈簧調節機構,每組所述彈簧調節機構均包括前后兩個拉伸彈簧,兩個所述拉伸彈簧對稱布設在左側坡度調節結構或右側坡度調節結構的前后兩側,兩個所述拉伸彈簧的底部均固定在左側坡度調節結構或右側坡度調節結構的前后兩側底部且二者的頂部均通過調節螺栓安裝在水平桁架底部;

步驟201中橫向拉毛機就位時,將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移動至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的左側,或將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移動至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的右側;

步驟202中進行橫向拉毛處理之前,先根據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所處區域的坡度,通過調節左側坡度調節結構和右側坡度調節結構的調節螺栓對所述左側滑道和所述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分別進行調節,使所述左側滑道和所述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分別與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所處區域的坡度一致。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所采用的橫向拉毛機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制作簡便,投入成本較低。

2、所采用的橫向拉毛機使用操作簡便,主要由沿待拉毛區域的縱向長度方向由后向前移動的走行架、安裝在所述走行架上的工作機架、布設在工作機架上且能在工作機架上進行左右橫向移動的橫移架、帶動橫移架進行左右橫向移動的橫移驅動機構和由橫移架帶動同步進行左右橫向移動且左右橫向移動過程中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橫向拉毛處理的拉毛工具組成,實際使用時,走行架向前移動過程中,通過橫移驅動機構帶動橫移架進行左右橫向移動,即可實現通過拉毛工具對待拉毛區域進行橫向拉毛處理的目的,機械化程度高,省工、省時、省力,所需人員數量少,一至兩人便能完成橫向拉毛施工過程,并且勞動強度低,只需對橫向拉毛機進行簡便操控即可。

3、所采用的走行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拼接方便、使用效果好,跨度調節簡便,能滿足不同寬度待拉毛區域的橫向拉毛處理需求。

4、所采用的工作機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同時配合左側坡度調節結構和右側坡度調節結構,能對左側滑道或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整,同時能對左側拉毛工具或右側拉毛工具的標高進行相應調整,從而達到調控橫向拉毛處理坡度的需求,操作簡便且實現方便,坡度控制精確。所采用的左側坡度調節結構和右側坡度調節結構均為彈性坡度調節結構,結構簡單、安裝布設方便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由于彈性坡度調節結構包括一組彈簧調節機構或多組由左至右布設的彈簧調節機構,在左側機架和右側機架上安裝彈性坡度調節結構后,使得左側機架和右側機架稱為彈簧架,不僅能對所述左側滑道和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并且能滿足待拉毛區域上不同部位混凝土抗壓與抗拉強度不同的拉毛需求。

5、所采用的橫向拉毛機使用效果好且實用價值高,具有使用方便、工效高等特點,傳統人工拉毛處理設備在最佳拉毛時間節點內需至少8人同時進行拉毛施工,且人工拉毛手工操作紋理粗糙,混凝土強度低的情況下人工操作更容易破壞橋面混凝土結構;而采用本發明公開的橫向拉毛機后,只需倆人即可完成拉毛工作,能有效提高了混凝土拉毛效率和一次拉毛合格率,取代了人工拉毛處理工藝,杜絕了人工操作時因混凝土強度底對混凝土的人為損壞。因而,采用本發明公開的橫向拉毛機進行拉毛處理時,拉毛施工一次拉毛合格率較高,受混凝土強度增長影響較小,拉毛質量更容易控制,具有能有效提高拉毛效率、能減少拉毛施工過程對梁體表面混凝土的損害、能有效提高一次拉毛合格率并能杜絕采用后期鑿毛彌補措施等優點,能簡便、快速完成待拉毛區域的橫向拉毛處理過程,并且拉毛處理效果好。

6、所采用的橫向拉毛處理方法步驟簡單、設計合理、實現方便且使用效果好、能一次性完成拉毛處理過程,并且后期無需進行鑿毛處理;同時,能對拉毛處理時間進行簡便確定,避免拉毛處理時間過早或過晚帶來的諸多問題。實際施工時,拉毛深度采用拉毛工具的標高進行簡便調節,可根據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試運行,拉毛效果好且拉毛間距均勻,深度控制在2mm左右且以混凝土構件表面不聚堆為宜。并且,拉毛處理過程中,作業人員可根據混凝土強度增長不同以及表面平整度誤差情況隨時進行調節。同時,能滿足不同坡度的拉毛處理需求。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橫向拉毛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走行架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橫移架與拉毛工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工作機架與左側坡度調節結構和右側坡度調節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所采用橫向拉毛處理方法的流程框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工作機架;1-1—中部機架;1-2—左側機架;

1-3—右側機架;2—橫移架;2-1—左側架體;

2-2—中部架體;2-3—右側架體;3-1—水平桁架;

3-2—豎向支腿;3-3—行走機構;4—板刷;

5—定位擋板;6-1—左側坡度調節結構;

6-2—右側坡度調節結構;7—鉸鏈;

8—拉伸彈簧;9—調節螺栓;10-1—左側滑輪組;

10-2—右側滑輪組;11-1—左側豎向安裝板;

11-2—右側豎向安裝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橫向拉毛機,包括沿待拉毛區域的縱向長度方向由后向前移動的走行架、安裝在所述走行架上的工作機架1、布設在工作機架1上且能在工作機架1上進行左右橫向移動的橫移架2、帶動橫移架2進行左右橫向移動的橫移驅動機構和由橫移架2帶動同步進行左右橫向移動且左右橫向移動過程中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橫向拉毛處理的拉毛工具,所述橫移驅動機構與橫移架2之間通過傳動機構進行傳動連接。所述拉毛工具為板刷4且其安裝在橫移架2下方。所述走行架包括位于所述待拉毛區域上方的水平桁架3-1、左右兩個分別支撐于水平桁架3-1兩側下方的豎向支腿3-2、左右兩個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豎向支腿3-2底部的行走機構3-3和對兩個所述行走機構3-3進行驅動的行走驅動機構,所述行走驅動機構與兩個所述行走機構3-3進行傳動連接。兩個所述豎向支腿3-2分別位于所述待拉毛區域的左右兩側。所述工作機架1固定安裝在水平桁架3-1下方,所述工作機架1和橫移架2均與水平桁架3-1呈平行布設;所述拉毛工具的數量為一個或多個。當所述拉毛工具的數量為多個時,多個所述拉毛工具沿待拉毛區域的橫向寬度方向由左至右布設在同一直線上。

實際使用時,所述待拉毛區域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供行走機構3-3前后移動的走行軌道。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水平桁架3-1為呈豎直向布設的平面桁架且其由多個桁架節段拼接而成,多個所述桁架節段由左至右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因而,拆裝簡便,搬運方便,并且跨度能自行調節,能滿足不同寬度待拉毛區域的橫向拉毛處理需求。

實際使用時,所述板刷4為板面較寬、毛較粗硬的無柄刷子。

本實施例中,所述板刷4包括刷頭和安裝在所述刷頭底部的刷毛,所述刷頭通過連接件固定在橫移架2底部。并且,所述連接桿為連接桿。

本實施例中,所述待拉毛區域為雙線鐵路的軌道板表面,所述拉毛工具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安裝在橫移架2的左右兩側下方,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對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所處區域進行拉毛處理。

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拉毛工具均包括多個由前至后布設在同一直線上的板刷4,多個所述板刷4均布設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安裝在橫移架2底部。

實際施工時,所述待拉毛區域也可以為其它混凝土構件的上表面,如混凝土路面、混凝土橋面等。

并且,兩個所述拉毛工具之間的間距與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之間的間距相同,所述橫移架2左右橫向移動的最大位移與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的寬度相同。

本實施例中,所述工作機架1上設置有供橫移架2左右橫向移動的橫向滑道,所述橫向滑道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對橫移架2進行限位的定位擋板5,兩個所述定位擋板5均安裝在工作機架1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工作機架1包括底部框架和兩個分別安裝在所述水平框架前后兩側上方的斜向桁架,兩個所述斜向桁架呈對稱布設且二者均為平面桁架;兩個所述斜向桁架頂部緊固連接為一體且二者的底部分別固定在所述水平框架的前后兩側。本實施例中,所述底部框架為長方形框架。

因而,所述橫向滑道包括兩個分別布設在所述水平框架前后兩側的滑槽,兩個所述滑槽呈平行布設。

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所述工作機架1由中部機架1-1以及位于中部機架1-1左右兩側的左側機架1-2和右側機架1-3連接而成,所述左側機架1-2和右側機架1-3與中部機架1-1之間均以鉸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中部機架1-1呈水平布設且其固定安裝在水平桁架3-1底部,所述橫移架2的橫向長度大于所述中部機架1-1的長度。

所述工作機架1上設置有供橫移架2左右橫向移動的橫向滑道,所述橫向滑道由左至右分為三個滑道節段,三個所述滑道節段分別為位于所述左側機架1-2上的左側滑道、位于所述中部機架1-1上的中部滑道和位于所述右側機架1-3上的右側滑道,所述左側滑道與左側機架1-2呈平行布設,所述中部滑道與中部機架1-1呈平行布設,所述右側滑道與右側機架1-3呈平行布設。

如圖3所示,所述橫移架2由左至右分為三個架體節段,三個所述架體節段由左至右分別為左側架體2-1、中部架體2-2和右側架體2-3,所述左側架體2-1和右側架體2-3與中部架體2-2之間均以鉸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中部架體2-2的長度小于中部機架1-1的長度,所述左側架體2-1的左端位于左側機架1-2上,所述右側架體2-3的右端位于右側機架1-3上。

實際安裝時,兩個所述定位擋板5分別安裝在左側機架1-2和右側機架1-3上,安裝于左側機架1-2上的定位擋板5為左側擋板,安裝于右側機架1-3上的定位擋板5為右側擋板,所述左側擋板與左側機架1-2呈垂直布設,所述右側擋板與右側機架1-3呈垂直布設。

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為左側拉毛工具和位于所述左側拉毛工具右側的右側拉毛工具。實際安裝時,所述左側拉毛工具安裝在左側架體2-1的左端下方且其與左側架體2-1呈垂直布設,所述右側拉毛工具安裝在右側架體2-3的右端下方且其與右側架體2-3呈垂直布設。

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側架體2-1、中部架體2-2和右側架體2-3均為長方形框架且三者的前后向寬度均相同。

本實施例中,結合圖4,所述水平桁架3-1的左側安裝有一個帶動左側機架1-2進行上下擺動以對所述左側滑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的左側坡度調節結構6-1,所述水平桁架3-1的右側安裝有一個帶動右側機架1-3進行上下擺動以對所述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的右側坡度調節結構6-2;所述左側機架1-2安裝在左側坡度調節結構6-1上,所述右側機架1-3安裝在右側坡度調節結構6-2上。

并且,所述左側坡度調節結構6-1和右側坡度調節結構6-2的結構相同且二者均為彈性坡度調節結構;所述彈性坡度調節結構包括一組彈簧調節機構或多組由左至右布設的彈簧調節機構,每組所述彈簧調節機構均包括前后兩個拉伸彈簧8,兩個所述拉伸彈簧8對稱布設在左側機架1-2或右側機架1-3的前后兩側,兩個所述拉伸彈簧8的底部均固定在左側機架1-2或右側機架1-3的前后兩側底部且二者的頂部均通過調節螺栓9安裝在水平桁架3-1底部。

由于所述彈性坡度調節結構包括一組彈簧調節機構或多組由左至右布設的彈簧調節機構,在左側機架1-2和右側機架1-3上安裝所述彈性坡度調節結構后,使得左側機架1-2和右側機架1-3稱為彈簧架,不僅能對所述左側滑道和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并且能滿足待拉毛區域上不同部位混凝土抗壓與抗拉強度不同的拉毛需求。

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調節所述調節螺栓9,帶動左側機架1-2或右側機架1-3進行上下擺動,并相應對所述左側滑道或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整,同時能對所述左側拉毛工具或右側拉毛工具的標高進行相應調整,從而達到調控橫向拉毛處理坡度的需求,操作簡便且實現方便,坡度控制精確。

本實施例中,所述橫移驅動機構包括卷揚機和連接于所述卷揚機與橫移架2之間的拖拉繩索,所述橫移架2上設置有對其左右橫向移動位移進行實時檢測的位移檢測單元;所述卷揚機的電動機由電機驅動控制器進行控制,所述位移檢測單元與所述電機驅動控制器相接。

為使用操作簡便,所述拖拉繩索的數量為兩組,兩組所述拖拉繩索分別為帶動橫移架2進行向左橫向移動的左移繩索和帶動橫移架2進行向右橫向移動的右移繩索,所述左移繩索的尾端固定在橫移架2的左端(具體是左側架體2-1的左端中部),所述右移繩索的尾端固定在橫移架2的右端(具體是右側架體2-3的右端中部)。

同時,所述橫移驅動機構還包括對所述左移繩索進行導向的左側滑輪組10-1和對所述右移繩索進行導向的右側滑輪組10-2。所述左側滑輪組10-1和右側滑輪組10-2的結構相同且二者均包括三個導向滑輪。所述水平桁架3-1的左側安裝有一個左側豎向安裝板11-1且其右側安裝有一個右側豎向安裝板11-2。

所述左側滑輪組10-1的三個所述導向滑輪分別為安裝在左側架體2-1左側的第一滑輪、安裝在左側豎向安裝板11-1下部的第二滑輪和安裝在左側豎向安裝板11-1上部的第三滑輪,所述左移繩索由下至上經第一滑輪、第二滑輪和第三滑輪后接所述卷揚機。所述右側滑輪組10-2的三個所述導向滑輪分別為安裝在右側架體2-3右側的第四滑輪、安裝在右側豎向安裝板11-2下部的第五滑輪和安裝在右側豎向安裝板11-2上部的第六滑輪,所述右移繩索由下至上經第四滑輪、第五滑輪和第六滑輪后接所述卷揚機。

實際使用時,所述卷揚機的數量為一個或兩個;當所述卷揚機的數量為一個時,所述左移繩索和右移繩索均與該卷揚機相接,通過控制所述卷楊機正反轉,實現帶動橫移架2向左橫向移動或向右橫向移動;當所述卷揚機的數量為兩個時,所述左移繩索和右移繩索分別與兩個所述卷揚機相接,通過兩個所述卷揚機帶動橫移架2向左橫向移動或向右橫向移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卷揚機安裝在水平桁架3-1或中部機架1-1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側坡度調節結構6-1和右側坡度調節結構6-2呈左右對稱布設。

并且,所述左側機架1-2和右側機架1-3與中部機架1-1之間均通過鉸鏈7進行連接。所述左側架體2-1和右側架體2-3與中部架體2-2之間均通過鉸鏈7進行連接。

如圖5所示的一種橫向拉毛機拉毛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拉毛處理時間確定:對所述待拉毛區域的拉毛處理時間進行確定;所述待拉毛區域為混凝土構件的上表面,待所述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初凝后且終凝之前,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拉毛處理。

因而,所述待拉毛區域的拉毛處理時間為所述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初凝后且終凝之前。本實施例中,待所述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初凝后且用手指按壓混凝土表面出現深度為1.8mm~2.2mm的凹痕時,開始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拉毛處理,并且拉毛處理過程需在所述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終凝之前進行。

實際施工時,對混凝土初凝時間進行確定時,用手指輕觸混凝土表面,如果手指表面沒有粘砂漿,則混凝土已經達到初凝;用手指稍用力按壓混凝土表面,不出現變形則混凝土已經達到終凝。本實施例中,拉毛處理時間處于混凝土初凝之后且在混凝土終凝之前,具體是用手指稍用力按壓混凝土表面出現深度為1.8mm~2.2mm的凹痕時。

步驟二、橫向拉毛處理,過程如下:

步驟201、橫向拉毛機就位:將所述橫向拉毛機移動至所述待拉毛區域后部,并使所述走行架的兩個所述豎向支腿3-2分別位于所述待拉毛區域的左右兩側;

步驟202、橫向拉毛處理:啟動所述行走驅動機構,并通過所述行走驅動機構帶動所述走行架沿待拉毛區域的縱向長度方向由后向前分多次進行移動,每一次向前移動的距離均為d;其中,d為預先設定的拉毛間距;所述走行架每一次向前移動到位后均啟動所述橫移驅動機構,并通過所述橫移驅動機構帶動橫移架2向左或向右進行一次橫向移動;所述橫移架2向左或向右進行一次橫向移動過程中,通過所述拉毛工具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一次橫向拉毛處理。

本實施例中,步驟202中通過所述拉毛工具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一次橫向拉毛處理后,在所述待拉毛區域上形成一道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為1.8mm~2.2mm;所述的d為前后相鄰兩道所述凹槽之間的間距;

步驟202中進行橫向拉毛處理之前,先通過調節所述拉毛工具的標高,對所述凹槽的深度進行相應調節;同時,通過調節所述走行架每一次向前移動的距離d,對前后相鄰兩道所述凹槽之間的間距進行相應調節。

本實施例中,步驟一中待所述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初凝后且用手指按壓出現深度為2mm的凹痕時,開始對所述待拉毛區域進行拉毛處理。所述凹槽的深度為2mm。

實際施工時,可根據具體需要,對所述凹槽的深度進行相應調整。

本實施例中,由于每個所述拉毛工具均包括多個由前至后布設在同一直線上的板刷4,多個所述板刷4均布設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安裝在橫移架2底部。因而,所述待拉毛區域上形成的一道所述凹槽包括多個由前至后布設的凹槽,多個所述凹槽呈平行布設。

本實施例中,步驟201中橫向拉毛機就位時,將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移動至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的左側,或將兩個所述拉毛工具分別移動至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的右側;

步驟202中進行橫向拉毛處理之前,先根據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所處區域的坡度,通過調節左側坡度調節結構6-1和右側坡度調節結構6-2的調節螺栓9對所述左側滑道和所述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分別進行調節,使所述左側滑道和所述右側滑道的傾斜角度分別與所述軌道板上兩條鐵路線所處區域的坡度一致。

本實施例中,所述軌道板為鋪設在橋梁橋面上的無砟軌道板,所述走行架的走行軌道與對該橋梁橋面進行抹平的橋面抹平機共用一個軌道,所述走行架的走行驅動機構設置6個速度檔位,與所述橫移驅動結構的速度更加協調運行。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且末县| 庄浪县| 那坡县| 贡山| 开阳县| 平邑县| 泊头市| 昆明市| 顺义区| 聂拉木县| 宜昌市| 定安县| 海阳市| 湟中县| 鲁山县| 延边| 鄢陵县| 合水县| 镇江市| 梧州市| 秦皇岛市| 太康县| 台中县| 射阳县| 合江县| 永登县| 彰武县| 南漳县| 马龙县| 丰原市| 台中县| 和平区| 宁河县| 嵊州市| 沁源县| 莆田市| 崇仁县| 樟树市| 汨罗市| 扶绥县|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