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自行車高速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行車高速通道箱涵結構。
背景技術:
城市交通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人類提供有序的出行環境,隨著以人為本、綠色出行等現代城市交通理念的提出,以自行車高速路為代表的城市慢行系統逐步受到重視。
自行車高速路是指專用于自行車騎行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具有三點特點:1)行駛速度快,通行效率高。目前城市中由于機非混行,自行車的行駛速度不足10km/h,而自行車高速公路的設計時速可達30km/h,大幅提高自行車通行效率,間接緩解大型城市的擁堵效應。2)以人為本,體現公平。自行車高速公路實行機非分離,使得自行車享有獨立路權,充分保護自行車騎行者免受機動車的傷害,并減少兩種交通工具的相互影響。3)綠色環保,低碳健康。自行車高速路倡導綠色出行,對提高現代城市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具有積極的意義。
然而,在自行車高速路建設過程中,在遇到山嶺等障礙物阻礙自行車高速路的通行時,需要沿坡道的上方繞過山嶺,增加了自行車高速公路的里程,增加了騎行者的騎行難度。因此,急需提供一種穿過山嶺的自行車通道,便于騎行者騎行穿過山嶺等障礙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縮短里程、便于騎行者騎行的自行車高速通道箱涵結構。
本發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一種自行車高速通道箱涵結構,包括中空的箱體,所述箱體內設置有自行車車道,所述箱體的兩側安裝有翼墻,所述箱體兩端的入口和出口處安裝有端墻,所述箱體外周壁鋪設有瀝青防水層,所述自行車車道與所述箱體之間設置有排水溝。
進一步地,所述自行車車道的兩側設置有防撞護欄。
進一步地,所述箱體的底部墊有素硂墊層,所述素硂墊層的底部墊有砂礫石墊層。
進一步地,所述箱體由鋼筋混凝土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箱體的橫截面呈矩形。
本發明實施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將中空的箱體穿設在山嶺等障礙物中,在箱體內設置自行車車道,與外部的自行車高速車道接駁,縮短了里程、便于騎行者騎行;在箱體的外周壁鋪設瀝青防水層,使箱體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在自行車車道與箱體之間設置排水溝,保證了良好的排水效果,在箱體的兩側安裝翼墻及箱體兩端的入口和出口處安裝端墻,起到擋土和倒流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自行車高速通道箱涵結構平面布設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自行車高速通道箱涵結構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與圖2所示,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行車高速通道箱涵結構,該箱涵結構包括中空的箱體1,箱體1的橫截面呈矩形。箱體1內設置有便于騎行者騎行的自行車車道4,箱體1的兩側安裝有翼墻3,箱體1兩端的入口和出口處安裝有端墻2,箱體1外周壁鋪設有瀝青防水層10,自行車車道4與箱體1之間設置有排水溝6,自行車車道1的兩側設置有防撞護欄5。箱體1的底部墊有素硂墊層6,素硂墊層6的底部墊有砂礫石墊層7,提高箱體1埋設的穩定性。箱體1由鋼筋混凝土制成,其中混凝土采用c15素混凝土,鋼筋采用hp300和hrb400熱軋鋼筋。
本發明將中空的箱體1穿設埋在山嶺等障礙物中,在箱體1內設置自行車車道4,與外部的自行車高速車道9接駁,縮短了里程,便于騎行者騎行。在箱體1的外周壁鋪設瀝青防水層10,使箱體1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在自行車車道4與箱體1之間設置排水溝6,保證了良好的排水效果。在箱體1的兩側安裝翼墻3及箱體1兩端的入口和出口處安裝端墻2,起到擋土和倒流作用。在自行車車道4兩側設置有防撞護欄5,保證了騎行者的騎行安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