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測量受損路段體積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公路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公路里程迅速增加,公路的養護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公路會隨著時間的延續產生不可避免的損耗,如路面在行車荷載下產生輕微變形、車轍、磨損,此時就必須及時養護、整修等,才能維持正常使用效能,延長使用壽命。
而現有技術中公路修整的前期測量工作還基本沿用人工測量,人工測量受損路段的體積,不僅增加人工成本,且操作繁瑣,測量的數據無法保證精確,影響后續修補料的準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測量受損路段體積的裝置;該測量受損路段體積的裝置可完全代替人工測量受損路段體積,操作簡單,可一步到位得出受損路段體積數據,并且測量的數據精確,可以更好的為后期修補料的準備提供支持。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測量受損路段體積的裝置,所述測量裝置包括電源、測量本體、測量桿,所述測量本體滑動連接在所述測量桿上;所述測量本體內設置有位移傳感器、距離傳感器以及旋轉卷軸,所述旋轉卷軸外側纏繞有尺帶,所述尺帶上設置有尺帶頭,所述尺帶頭位于測量本體外側,所述尺帶頭上設置有距離傳感器的發射探頭與發射探頭開關,所述發射探頭相對應的接收探頭設置在所述測量本體上;所述測量本體下端設置有測量基準塊;所述測量本體外側壁上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內側設置有控制裝置。
進一步的改進,上述距離傳感器包括距離傳感器Ⅰ、距離傳感器Ⅱ;所述旋轉卷軸包括旋轉卷軸Ⅰ、旋轉卷軸Ⅱ;所述旋轉卷軸Ⅰ外側纏繞有尺帶Ⅰ,所述旋轉卷軸Ⅱ外側纏繞有尺帶Ⅱ,所述尺帶Ⅰ與尺帶Ⅱ設置于相鄰平面上,此設置可以實現同時測量受測路段的長、寬,避免測完一邊才能測另一邊的繁瑣操作。
進一步的改進,上述控制面板上設置有電源開關鍵、高度顯示區、高度清零鍵、長度顯示區、長度清零鍵、寬度顯示區、寬度清零鍵、體積顯示區;
所述控制面板、位移傳感器、以及距離傳感器Ⅰ、距離傳感器Ⅱ分別與控制裝置連接;
所述控制裝置上設置有高度控制模塊、長度控制模塊、寬度控制模塊、體積控制模塊;
所述高度控制模塊將位移傳感器反饋的信息顯示在控制面板上相應的顯示區,并將該信息傳至體積控制模塊;
所述長度控制模塊將距離傳感器Ⅰ反饋的信息顯示在控制面板上相應的顯示區,并將該信息傳至體積控制模塊;
所述寬度控制模塊將距離傳感器Ⅱ反饋的信息顯示在控制面板上相應的顯示區,并將該信息傳至體積控制模塊;
所述體積控制模塊根據高度控制模塊、長度控制模塊、寬度控制模塊傳至的信息,計算出受損路段的體積,并將其顯示在控制面板上相應的顯示區,將受測路段的測量信息集成與控制裝置上進行微機計算,取代人工操作,數據精確,操作簡單。
進一步的改進,上述控制面板上還包括三維圖像顯示區,所述控制裝置上還設置有三維模擬模塊;所述三維模擬模塊可根據高度控制模塊、長度控制模塊、寬度控制模塊、體積控制模塊四者傳至的信息模擬出受損路段的三維圖像,并將其顯示在控制面板上相應的顯示區,三維圖像模塊的設置使所得測量數據在三維圖像中標注并顯示出來,此舉可以更形象直觀的使工人進行數據采集。
進一步的改進,上述測量桿下端設置有測量基準部,測量前,先利用本設置進行校準,精確進行測量任務。
進一步的改進,上述測量基準塊上設置有與所述測量基準部相應的凹槽,凹槽的設置一是是與測量基準部相配合進行校準任務,二是起到阻礙測量本體滑落測量桿的作用。
進一步的改進,上述旋轉卷軸上設置有回位彈簧,此設置可以使拉出測量本體外的尺帶自動縮回,避免手動收起尺帶的繁瑣,簡化操作。
進一步的改進,上述測量桿的上端端頭上和尺帶帶頭上分別設置有障礙部,測量桿的上端端頭障礙部的設置起到阻礙測量本體滑落測量桿的作用;尺帶帶頭障礙部設置一是阻礙尺帶全部縮回測量本體內,二是阻礙發射探頭與接收探頭相接觸,避免兩者造成損壞。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利用距離傳感器中的激光測距原理測量受損路段的長、寬,利用位移傳感器測量受損路段的高度,再結合控制裝置進行各數據收集并計算,得出精確體積數據,本實用新型可完全代替人工測量受損路段體積,操作簡單,一步到位得出受損路段體積數據,可以更好的為后期修補料的準備工作提供更加精確的數據支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俯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距離傳感器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控制系統示意圖;
圖中所示:1-測量本體;2-測量桿;21-測量桿障礙部;22-測量基準部;3-旋轉卷軸;31-尺帶;32-尺帶頭;33-尺帶頭障礙部;4-距離傳感器;41-發射探頭;42-接收探頭;5-測量基準塊;51-測量基準塊凹槽;6-控制面板;61-電源開關鍵;62-高度顯示區;63-高度清零鍵;64-長度顯示區;65-長度清零鍵;66-寬度顯示區;67-寬度清零鍵;68-體積顯示區;7-控制裝置;8-位移傳感器;9-受損路段修補坑;91-測量基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如圖所示,一種測量受損路段體積的裝置,所述測量裝置包括電源、測量本體1、測量桿2,所述測量本體1滑動連接在所述測量桿2上;所述測量本體1內設置有位移傳感器8、距離傳感器4以及旋轉卷軸3,所述旋轉卷軸3外側纏繞有尺帶31,所述尺帶31上設置有尺帶頭32,所述尺帶頭32位于測量本體1外側,所述尺帶頭32上設置有距離傳感器4的發射探頭41與發射探頭開關,所述發射探頭41相對應的接收探頭42設置在所述測量本體1上;所述測量本體1下端設置有測量基準塊5;所述測量本體1外側壁上設置有控制面板6,所述控制面板6內側設置有控制裝置7,所述測量桿2下端設置有測量基準部22,所述測量基準塊5上設置有與所述測量基準部22相應的凹槽,所述旋轉卷軸3上設置有回位彈簧,所述測量桿2的上端端頭上和尺帶帶頭32上分別設置有障礙部。
如圖3所示,所述距離傳感器4包括距離傳感器Ⅰ、距離傳感器Ⅱ;所述旋轉卷軸3包括旋轉卷軸Ⅰ、旋轉卷軸Ⅱ;所述旋轉卷軸Ⅰ外側纏繞有尺帶Ⅰ,所述旋轉卷軸Ⅱ外側纏繞有尺帶Ⅱ,所述尺帶Ⅰ與尺帶Ⅱ設置于相鄰平面上。
如圖2、5所示,所述控制面板6上設置有電源開關鍵61、高度顯示區62、高度清零鍵63、長度顯示區64、長度清零鍵65、寬度顯示區66、寬度清零鍵67、體積顯示區68;所述控制面板6、位移傳感器8、以及距離傳感器Ⅰ、距離傳感器Ⅱ分別與控制裝置7連接;所述控制裝置7上設置有高度控制模塊、長度控制模塊、寬度控制模塊、體積控制模塊。
所述高度控制模塊將位移傳感器反饋的信息顯示在控制面板上相應的顯示區,并將該信息傳至體積控制模塊;所述長度控制模塊將距離傳感器Ⅰ反饋的信息顯示在控制面板上相應的顯示區,并將該信息傳至體積控制模塊;所述寬度控制模塊將距離傳感器Ⅱ反饋的信息顯示在控制面板上相應的顯示區,并將該信息傳至體積控制模塊;所述體積控制模塊根據高度控制模塊、長度控制模塊、寬度控制模塊傳至的信息,計算出受損路段的體積,并將其顯示在控制面板上相應的顯示區。
所述控制面板上還包括三維圖像顯示區,所述控制裝置上還設置有三維模擬模塊;所述三維模擬模塊可根據高度控制模塊、長度控制模塊、寬度控制模塊、體積控制模塊四者傳至的信息模擬出受損路段的三維圖像,并將其顯示在控制面板上相應的顯示區。
測量步驟:將本實用新型豎立在受損路段修補坑一角的測量基面上,并使測量桿下端的測量基準部置于測量基準塊上的凹槽內,按動高度清零鍵、長度清零鍵、寬度清零鍵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校準,校準完畢后,使測量基準塊置于該角測量基面上,并令測量桿伸入受損路段修補坑內,而后將尺帶Ⅰ、尺帶Ⅱ沿修補坑的兩相鄰邊方向拉伸,并按動發射探頭開關,經過測量的數據傳至控制裝置進行處理顯示在控制面板上,工人進行讀取即可。
本實用新型是結合了距離傳感器的激光測距、數顯深度尺的位移傳感器,以及微機計算等三者的設計構思,解放人工操作,精確測量數據。
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