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結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抗震型橋墩。
背景技術:
從歷次強烈破壞性地震災害中可以看出,橋梁梁體自身因直接的地震動力效益而毀壞的現(xiàn)象極為少見,但因支承長度不足、支承連接件失效等引起的落梁、主梁的移動、扭曲、裂縫等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其中落梁現(xiàn)象極為嚴重。橋梁作為交通線上的樞紐工程,一旦發(fā)生落梁破壞,將使整個交通網(wǎng)絡陷入癱瘓,嚴重阻礙救援及災后重建工作。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fā)的國家,但對橋梁防抗震研究,仍存在的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震型橋墩,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抗震型橋墩,包括橋梁體,所述橋梁體下方從左至右前后對稱均勻設有墩柱,所述墩柱上端和下端均設有抗震本體,且上端抗震本體固定連接橋梁體,下端所述抗震本體下方設有支撐臺,所述抗震本體是由第一圓形鋼板、圓形橡膠支座和第二圓形鋼板組成,所述第一圓形鋼板位于圓形橡膠支座上方,所述圓形橡膠支座位于第二圓形鋼板上方,所述第一圓形鋼板和第二圓形鋼板側壁均勻環(huán)繞的設有加強板。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圓形鋼板和第二圓形鋼板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
優(yōu)選的,所述橋梁體上方前端和后端均設有護欄。
優(yōu)選的,上下所述加強板之間設有加強鋼筋。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圓形鋼板和第二圓形鋼板上的加強板的數(shù)量為六個,且加強板之間的夾角為六十度。
優(yōu)選的,所述墩柱的高度不小于五十米。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抗震型橋墩,通過在墩柱的上下兩端同時設置抗震本體,可靠的防止縱向落梁,又具有良好的橫向防落梁效果,功能完善,結構簡潔,避免地震中落梁事故的發(fā)生,達到抗震設防的目的,其中加強板和加強鋼筋的設置可穩(wěn)固的加強橋梁體的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圓形鋼板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護欄、2橋梁體、3墩柱、4第一圓形鋼板、5加強板、6加強鋼筋、7第二圓形鋼板、8圓形橡膠支座、9抗震本體、10支撐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抗震型橋墩,包括橋梁體2,所述橋梁體2下方從左至右前后對稱均勻設有墩柱3,所述墩柱3上端和下端均設有抗震本體9,且上端抗震本體9固定連接橋梁體2,下端所述抗震本體9下方設有支撐臺10,所述抗震本體9是由第一圓形鋼板4、圓形橡膠支座8和第二圓形鋼板7組成,所述第一圓形鋼板4位于圓形橡膠支座8上方,所述圓形橡膠支座8位于第二圓形鋼板7上方,所述第一圓形鋼板4和第二圓形鋼板7側壁均勻環(huán)繞的設有加強板5,所述第一圓形鋼板4和第二圓形鋼板7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所述橋梁體2上方前端和后端均設有護欄1,上下所述加強板5之間設有加強鋼筋6,所述第一圓形鋼板4和第二圓形鋼板7上的加強板5的數(shù)量為六個,且加強板5之間的夾角為六十度,所述墩柱3的高度不小于五十米。
工作原理:通過在墩柱3的上下兩端同時設置抗震本體9,可靠的防止縱向落梁,又具有良好的橫向防落梁效果,功能完善,結構簡潔,避免地震中落梁事故的發(fā)生,達到抗震設防的目的,其中加強板5和加強鋼筋6的設置可穩(wěn)固的加強橋梁體2的強度。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