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孔開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孔門拆裝工具,尤其涉及一種人孔開啟裝置,屬于開啟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人孔裝置的應用比較廣泛,多用于物料運輸車、船舶、下水道等出入口處。人孔裝置包括人孔和人孔蓋,現有關于人孔的開啟裝置主要是針對人孔上的人孔蓋。目前,高壓設備的圓形人孔多為自緊密封結構,人孔蓋自身的重量較重,所以,將人孔蓋從底座上翻轉抬起時,需要對人孔蓋向上施加很大的力。整個開啟過程十分費力,如果拉力不夠將導致人孔蓋由于自身的重量問題而回落或者后翻,造成極大的安全事故。另外,近年來,國內外高壓加熱器及化工設備的人孔均要求采用自緊密封橢圓人孔結構,且橢圓人孔形式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用戶認可,但高壓設備人孔的裝卸難題卻一直是困擾人孔尤其是橢圓形人孔發展的制約因素。現有針對橢圓形人孔拆裝工具仍然采用固定于人孔筒節底部進行人孔門翻轉、移動等傳動形式或采用外部機械固定,再由操作人員通過杠桿原理進行橢圓人孔拆裝,這種拆裝方式不僅操作復雜、費力,容易存在安全事故,而且拆卸后的人孔蓋以及拆裝工具不好放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孔開啟裝置,解決目前開啟人孔尤其是橢圓形人孔時,存在操作復雜、費力,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并且拆卸工件不好放置的技術問題,從而能有效的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人孔開啟裝置,該人孔開啟裝置與人孔筒節和人孔蓋配合,所述人孔開啟裝置包括L形連接件、方形連接件、叉形連接件、十字桿、垂直轉動軸組件、翻轉連桿和固定在人孔筒節上的固定連接件,所述人孔蓋朝向人孔筒節的底面中部設有槽型固定連接件,所述L形連接件的豎直段設有旋轉臂,且該旋轉臂與槽型固定連接件通過銷軸轉動連接,L形連接件的水平段通過垂直轉動軸組件與方形連接件轉動連接,該垂直轉動軸組件的軸線方向與L形連接件的豎直段平行,所述人孔蓋的重心位于所述垂直轉動軸組件的軸線延長線上,所述叉形連接件為兩件串聯鉸接,串聯后其中一端與方形連接件的上下兩側面轉動連接,另一端與固定連接件轉動連接;所述十字桿與L形連接桿的水平段垂直相連;在人孔蓋朝向人孔筒節的底面上設置一開槽卡箍,所述翻轉連桿與開槽卡箍轉動連接。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固定連接件通過螺栓與人孔筒節的上平面固定。作為進一步優選方式,在所述叉形連接件上設有把手。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叉形連接件為通過銷軸相連的兩件鉸接件,且兩件長度不等。另外,人孔蓋的重心在人孔裝卸過程中始終保持在所述垂直轉動軸組件的軸線延長線上。本人孔開啟裝置采用了與現有完全不同的結構及操作方法,固定于人孔筒節側面,使人孔門在拆裝過程中其重心始終沿水平方向直線運動,以減少由于人孔移動時而引起的附加力矩,更符合人體工程學,且操作簡單、省力,涵蓋面更廣;當本人孔開啟裝置使用完畢后可以零散零件輕松拆卸來,不僅使用方便,而且更易存放。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人孔開啟裝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法簡便,使用起來非常的省力;具體來說,具備以下的優點:1、通過固定點及施力點的選擇使人孔開啟裝置更符合人的操作習慣,更具實用性;2、整個裝置更易于組裝,且使用后可實現分件拆卸保管,既易于保存,又提高了裝置的重復利用率;3、合理設置人孔開啟裝置的旋轉軸,并使旋轉臂剛度即滿足操作需要,又可使其盡可能的小巧輕便;4、減少拆裝過程中的操作步驟,各轉動位置轉動靈活、省力,減少了工時量和操作人員。
圖1是本實用新型人孔開啟裝置與人孔蓋結合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人孔開啟裝置與人孔筒節和人孔蓋結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_人孔筒節,2-人孔蓋,3-L形連接件,4-方形連接件,5_叉形連接件,6-十字桿,7-翻轉連桿,8-開槽卡箍,9-垂直轉動軸組件,10-固定連接件,11-把手,12-槽型固定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質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實施例而已。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人孔開啟裝置,一種人孔開啟裝置,該人孔開啟裝置與人孔筒節I和人孔蓋2配合,所述人孔開啟裝置包括L形連接件3、方形連接件4、叉形連接件5、十字桿6、垂直轉動軸組件9、翻轉連桿7和固定在人孔筒節上的固定連接件10,所述人孔蓋2朝向人孔筒節I的底面中部設有槽型固定連接件12,所述L形連接件3的豎直段設有旋轉臂,且該旋轉臂與槽型固定連接件12通過銷軸轉動連接,L形連接件3的水平段通過垂直轉動軸組件9與方形連接件4轉動連接,該垂直轉動軸組件9的軸線方向與L形連接件的豎直段平行,所述人孔蓋2的重心位于所述垂直轉動軸組件9的軸線延長線上,所述叉形連接件5為兩件串聯鉸接,串聯后其中一端與方形連接件4的上下兩側面轉動連接,另一端與固定連接件10轉動連接;所述十字桿6與L形連接桿3的水平段垂直相連;在人孔蓋2朝向人孔筒節I的底面上設置一開槽卡箍8,所述翻轉連桿7與開槽卡箍8轉動連接。具體來說:所述固定連接件10通過螺栓與人孔筒節I的上平面固定。在所述叉形連接件5上設有把手11。所述叉形連接件5包括一號連接件和二號連接件,兩連接件通過銷軸相連,且兩件長度不等;所述一號連接件的一端與方形連接件的兩側面轉動連接,另一端設有旋轉臂,且該旋轉臂通過銷軸與二號連接件轉動連接,二號連接件的另一端設有旋轉臂,且該旋轉臂通過銷軸與固定連接件轉動連接;所述二號連接件的長度長于一號連接件的長度。本人孔開啟裝置采用模擬機械延長臂的工作方式,連接件間采用銷軸和旋轉臂結構,使連接件間無焊接固定點,以便實現易于拆裝、保存。在本裝置實現人孔門拆裝工作過程中,合理控制人孔門重心位置及運動軌跡,使人孔蓋的重心位于所述固定連接件的軸線延長線上,且拆裝過程中人孔蓋重心始終沿水平方向直線運動,減小了傳動過程中的扭轉力矩。以橢圓人孔拆卸過程為例,當需開啟人孔門時,可由1-2人按以下操作步驟完成
整項工作:1.確保人孔開啟裝置與人孔筒節及人孔門連接固定,拆掉人孔蓋與人孔筒節之間的拉緊塊及固定螺栓;2.利用人孔開啟裝置上的把手與十字桿共同作用,將人孔蓋向與人孔筒節相反的方向平推;3.將翻轉連桿的頭部裝入人孔蓋上預設的開槽卡箍中,并且拉動人孔蓋,使得人孔蓋與翻轉連桿平行,即,人孔蓋在翻轉連桿的作用下旋轉90度,人孔蓋的上下底面與L形連接件的豎直段相平行;4.利用十字桿的十字手柄將人孔門轉至水平,即,通過十字桿與L形連接件水平段相接的關系,通過對十字桿用力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來帶動L形連接桿水平段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從而帶動人孔蓋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至人孔蓋的上下底面處于水平;5.利用人孔開啟裝置上把手與十字桿的作用,將人孔蓋從人孔筒節中拉出。6.當需裝配人孔門時采用以上步驟的反過程。在人孔開啟或封閉時,將該人孔開啟裝置安裝于人孔筒節上,當使用完畢后可以將零散零件輕松拆卸來,不僅使用方便,而且更易存放保管。使用后,在轉動部分,采取有效的防銹措施進行保存,確保人孔開啟裝置的重復利用。本人孔開啟裝置在人孔蓋的拆卸和裝配過程中考慮有足夠的合理操作空間,各轉動位置轉動靈活、省力,因操作過程簡單,大大減少了工時量。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人孔開啟裝置,該人孔開啟裝置與人孔筒節(I)和人孔蓋(2)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開啟裝置包括L形連接件(3)、方形連接件(4)、叉形連接件(5)、十字桿(6)、垂直轉動軸組件(9)、翻轉連桿(7)和固定在人孔筒節上的固定連接件(10),所述人孔蓋(2 )朝向人孔筒節(I)的底面中部設有槽型固定連接件(12 ),所述L形連接件(3 )的豎直段設有旋轉臂,且該旋轉臂與槽型固定連接件(12)通過銷軸轉動連接,L形連接件(3)的水平段通過垂直轉動軸組件(9)與方形連接件(4)轉動連接,該垂直轉動軸組件(9)的軸線方向與L形連接件的豎直段平行,所述人孔蓋(2)的重心位于所述垂直轉動軸組件(9)的軸線延長線上,所述叉形連接件(5)為兩件串聯鉸接,串聯后其中一端與方形連接件(4)的上下兩側面轉動連接,另一端與固定連接件(10 )轉動連接;所述十字桿(6 )與L形連接桿(3 )的水平段垂直相連;在人孔蓋(2)朝向人孔筒節(I)的底面上設置一開槽卡箍(8),所述翻轉連桿(7)與開槽卡箍(8)轉動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孔開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連接件(10)通過螺栓與人孔筒節(I)的上平面固定。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孔開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叉形連接件(5)上設有把手(11)。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人孔開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形連接件(5)為通過銷軸相連的兩件鉸接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人孔開啟裝置,包括L形連接件、方形連接件、叉形連接件、十字桿、垂直轉動軸組件、翻轉連桿和固定連接件,所述人孔蓋朝向人孔筒節的底面中部設有槽型固定連接件,所述L形連接件的豎直段設有旋轉臂,且該旋轉臂與槽型固定連接件通過銷軸轉動連接,L形連接件的水平段通過垂直轉動軸組件與方形連接件轉動連接,該垂直轉動軸組件的軸線方向與L形連接件的豎直段平行,所述人孔蓋的重心位于所述垂直轉動軸組件的軸線延長線上,所述叉形連接件為兩件串聯鉸接,串聯后其中一端與方形連接件的上下兩側面轉動連接,另一端與固定連接件轉動連接。本實用新型人孔開啟裝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法簡便,使用起來非常的省力。
文檔編號B25B27/00GK202985475SQ20122068763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王俊輝, 鄧科, 唐曉寧 申請人: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