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屏蔽門自動控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
背景技術:
屏蔽門又稱月臺幕門或安全門(Platform screen doors或Platform-edge doors),安裝于城市軌道交通沿線車站站臺邊緣,將站臺候車區與軌道行駛區隔離,與列車門對應,是一種機電設備系統。屏蔽門的應用將乘客與軌道和列車進行了隔離,提高了運營安全系數,改善了乘客候車的站臺環境,也利于節約運營成本和建設成本。屏蔽門的開啟和關閉一般是在列車到站時配合列車門的動作進行的,為乘客提供上下列車的通道。因此屏蔽門的正常運作對于軌道交通十分重要。
DCU(Door Control Unit,單元門控制器,只控制一個門)是屏蔽門或安全門的電氣控制裝置,負責開或關滑動門,每側站臺共有24個門,每個門由一個DCU控制。
PEDC(Platform Electrical Door Controller,站臺門控制器)包含兩個CPU單元,分別稱為主CPU單元和冗余CPU單元,兩個單元包含的硬件電路完全一致,每個單元由CPU、保護模塊、I/O模塊及繼電器組成。所述PEDC給24個DCU發送開、關門命令,同時接收各DCU傳送的“門關閉且鎖緊”和“門已開”信號,這四個信號都與所述PEDC的主CPU單元和冗余CPU單元連接。所述PEDC給各DCU一組干接點(此時繼電器動作),觸發開、關門信號。
現在所有的廠家都采用的是通訊冗余,即所述PEDC中的主CPU單元和冗余CPU單元采用以太網傳輸方式連接,所述冗余CPU單元中的CPU通過軟件判斷所述主CPU單元中的CPU是否有故障,以此確保所述主CPU單元正常工作。若所述冗余CPU單元中的CPU監控到所述主CPU單元中的CPU正常工作,則不采取措施;若所述冗余CPU單元中的CPU監控到所述主CPU單元中的CPU異常,則所述冗余CPU單元中的CPU發出報警信號,以通知工作人員及時維修。但是,電子器件是具有一定壽命的,而且相同工作環境下的不同電子器件的工作壽命也是不同的,如果所述PEDC的主CPU單元中的CPU正常運行,而后續的電子器件(包括光耦、繼電器或邏輯器件)中只要有一個損壞,此時所述DCU將無法收到所述PEDC發送的開關門指令,導致屏蔽門不能做出相應的動作,而所述冗余CPU單元監測到所述主CPU單元中的CPU運行正常,也不會發出警報,因此屏蔽門將一直處于打開狀態或關閉狀態,嚴重影響屏蔽門的正常運作。
因此,如何在主CPU單元中的任意電子器件發生故障時,均可檢測到異常的發生,并主動切換到冗余CPU單元以確保屏蔽門的正常工作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PEDC的冗余CPU單元無法全面監測主CPU單元中所有電子器件,造成屏蔽門無法正常工作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所述站臺門控制器至少包括:
第一控制單元和第二控制單元;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單元與所述第二控制單元相連,當所述第一控制單元輸出屏蔽門的開、關信號時,所述第二控制單元對所述第一控制單元的信號處理模塊及輸出端進行監測,當所述第一控制單元的信號處理模塊或輸出端出現異常時,所述第二控制單元替換所述第一控制單元,發出所述屏蔽門的開、關信號,并發出報警信號;當所述第二控制單元輸出所述屏蔽門的開、關信號時,所述第一控制單元對所述第二控制單元的信號處理模塊及輸出端進行監測。
優選地,所述第一控制單元及所述第二控制單元與單元門控制器相連,所述單元門控制器安裝于各屏蔽門上,負責開啟或關閉所述屏蔽門,一扇屏蔽門由一個單元門控制器控制;同時,在所述屏蔽門開啟或關閉后,所述單元門控制器向所述第一控制單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單元反饋所述屏蔽門的狀態信號。
更優選地,所述第一控制單元的信號處理模塊為第一CPU、輸出端為第一繼電器,所述第二控制單元的信號處理模塊為第二CPU、輸出端為第二繼電器;
所述第一CPU與所述第一繼電器、所述第二CPU及所述第二繼電器相連,當所述第一CPU發出開關命令時觸發所述第一繼電器,所述第一繼電器發出驅動信號控制站臺上的屏蔽門開啟或關閉;
所述第二CPU與所述第二繼電器、所述第一CPU及所述第一繼電器相連,對所述第一CPU及所述第一繼電器進行監測,當所述第一CPU或所述第一繼電器發生異常時,所述第二CPU發出報警信號,并由所述第二CPU發出開關命令,所述第二CPU觸發所述第二繼電器發出驅動信號,控制站臺上的屏蔽門開啟或關閉,此時所述第一CPU對所述第二CPU及所述第二繼電器進行監測。
更優選地,所述第一CPU與所述第二CPU通過以太網連接實現相互監測。
更優選地,所述第一控制單元還包括第一保護模塊和第一I/O模塊,所述第二控制單元還包括第二保護模塊和第二I/O模塊。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通過第一控制單元和第二控制單元相互檢測輸出點接口狀態,并監控CPU的運行狀態,以此實現整個系統檢測,避免單個電子器件損壞對整個屏蔽門控制系統的影響;同時在檢測到故障后及時切換控制單元,從而大大提高產品的可靠性,確保屏蔽門的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元件標號說明
11 站臺門控制器
111 第一控制單元
1111 第一CPU
1112 第一繼電器
112 第二控制單元
1121 第二CPU
1122 第二繼電器
12 單元門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請參閱圖1。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想,遂圖式中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也可能更為復雜。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所述站臺門控制器11至少包括:第一控制單元111和第二控制單元112和單元門控制器12。
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與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相連,當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輸出屏蔽門的開、關信號時,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對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的信號處理模塊及輸出端進行監測,當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的信號處理模塊或輸出端出現異常時,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替換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2,發出所述屏蔽門的開、關信號,并發出報警信號;當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輸出所述屏蔽門的開、關信號時,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對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的信號處理模塊及輸出端進行監測。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包括第一CPU1111(作為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的信號處理模塊)、第一繼電器1112(位于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的輸出端)、第一保護模塊(圖中未顯示)以及第一I/O模塊(圖中未顯示)。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與所述第一繼電器1112、所述第二CPU及所述第二繼電器1122相連。當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用于控制所述屏蔽門的開啟和關閉時,所述第一CPU1111發出開關命令,并觸發所述第一繼電器1112,所述第一繼電器1112發出驅動信號,所述單元門控制器12在驅動信號的控制下對站臺上的屏蔽門進行開啟或關閉的操作;當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用于監測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時,所述第一CPU1111監控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中的第二CPU1121,并采集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中的第二繼電器1122的輸出信號,當所述第二CPU1121運行不正常,或在所述第二CPU1121發出開關命令后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未輸出相應的驅動信號,則切換到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由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控制所述屏蔽門的開啟和關閉,并由所述第一CPU1111發出報警信號。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包括第二CPU1121(作為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的信號處理模塊)、第二繼電器1122(位于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的輸出端)、第二保護模塊(圖中未顯示)以及第二I/O模塊(圖中未顯示)。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與所述第二繼電器1122、所述第一CPU及所述第一繼電器1112相連。當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用于監測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時,所述第二CPU1121監控所述第一CPU1111,并采集所述第一繼電器1112的輸出信號,當所述第一CPU1111運行不正常,或在所述第一CPU1111發出開關命令后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未輸出相應的驅動信號時,所述第二CPU1121發出報警信號,及時通知工作人員進行故障排查,同時發出所述屏蔽門的開、關信號的單元切換到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此時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用于控制所述屏蔽門的開啟和關閉時,所述第二CPU1121發出開關命令,并觸發所述第二繼電器1122,所述第二繼電器1122發出驅 動信號,所述單元門控制器12在驅動信號的控制下對站臺上的屏蔽門進行開啟或關閉的操作。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CPU1111與所述第二CPU1121通過以太網連接實現相互監測,以此進行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與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的相互備份工作,確保屏蔽門正常工作。
如圖1所示,所述單元門控制器12與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1及所述第二控制單元112相連,根據所述站臺門控制器11輸出信號控制屏蔽門的開啟或關閉,同時,在所述屏蔽門開啟或關閉后將所述屏蔽門的狀態信號反饋到所述站臺門控制器11。所述單元門控制器12安裝于各屏蔽門上的,一扇屏蔽門由一個單元門控制器12控制,同一側屏蔽門上的各單元門控制器12由所述站臺門控制器11輸出的同一控制信號控制,以實現同側屏蔽門開啟或關閉的同步。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通過第一控制單元和第二控制單元相互檢測輸出點接口狀態,并監控CPU的運行狀態,以此實現整個系統檢測,避免單個電子器件損壞對整個屏蔽門控制系統的影響;同時在檢測到故障后及時切換控制單元,從而大大提高產品的可靠性,確保屏蔽門的正常工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所述站臺門控制器至少包括:第一控制單元和第二控制單元;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單元與所述第二控制單元相連,當所述第一控制單元輸出屏蔽門的開、關信號時,所述第二控制單元對所述第一控制單元的信號處理模塊及輸出端進行監測,當所述第一控制單元的信號處理模塊或輸出端出現異常時,所述第二控制單元替換所述第一控制單元,發出所述屏蔽門的開、關信號,并發出報警信號;當所述第二控制單元輸出所述屏蔽門的開、關信號時,所述第一控制單元對所述第二控制單元的信號處理模塊及輸出端進行監測。本實用新型的全冗余控制的站臺門控制器通過第一控制單元和第二控制單元相互檢測輸出點接口狀態,并監控CPU的運行狀態,以此實現整個系統檢測,避免單個電子器件損壞對整個屏蔽門控制系統的影響;同時在檢測到故障后及時切換控制單元,從而大大提高產品的可靠性,確保屏蔽門的正常工作。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 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