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模壓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模壓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模壓設備多用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設備規模大,占用空間大,且結構復雜,存在操作不便的缺陷。對于需要不同花紋結構的模壓材料而言,更換刀模相對麻煩且成本高,并且受紙張大小及厚度的限制;對于只需要進行邊緣壓模的材料而言,現有的模壓機結構也難以滿足。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受模壓材料大小及厚度限制的模壓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或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價格低廉、結構簡單、更換刀模方便且不受模壓材料長度、寬度以及厚度限制的模壓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構成:
模壓機,包括機架、上滾軸、下滾軸、傳動組件以及把手,機架內活動設置上滾軸和下滾軸,把手通過傳動組件帶動上滾軸、下滾軸轉動,所述上滾軸上設置第一刀模,所述下滾軸上設置第二刀模。
所述第二刀模的外側設有一固定在下滾軸上的第一調節機構,所述第一調節機構包括調節支架和調節輪,所述調節支架的一端與下滾軸外端的下側固定,另一端與機架固定;所述調節輪安裝在調節支架上。
所述機架上還設有設置在下滾軸下側的第二調節機構,所述第二調節機構包括手柄、水平軸以及支撐桿,所述水平軸沿水平方向穿過機架,水平軸的外端設置手柄,內端與支撐桿活動連接,所述支撐桿的底端與機架固定。
所述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上下相對應的設置在上滾軸和下滾軸上,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之間的距離小于模壓材料的厚度。
所述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設置在上滾軸和下滾軸穿出機架端,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分別與上滾軸以及下滾軸通過相互匹配的凹槽和凸起進行卡接。
所述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為圓筒形結構,其外壁均刻制凹凸狀的花紋結構;當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其中一個刀模外壁上的花紋結構較厚,另一個刀模的外壁光滑時,對材料進行模切;當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外壁的花紋結構較薄時,對材料進行壓紋;當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的外側邊緣設置至少一條環形棱結構時,對材料進行裁剪;當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其中一個外壁為凹模,另一個外壁為凸模時,對材料進行3D壓模。
所述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均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或聚丙烯(PP)材料制成。
所述傳動組件由主動齒輪、第一從動齒輪、第二從動齒輪以及第三傳動齒輪構成,所述主動齒輪和第一從動齒輪設置在機架內,主動齒輪與設置在上滾軸上的第一傳動齒輪嚙合;所述第二從動齒輪和第三從動齒輪分別設置在上滾軸和下滾軸靠近機架的外側,第二從動齒輪和第三從動齒輪嚙合。
所述模壓機還包括一鎖帽,所述鎖帽將第一刀模與上滾軸固定。
所述模壓機為B形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的模壓機具有以下優點:刀模隨著上下滾軸的轉動而轉動,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上花紋結構的相互擠壓可實現對材料邊緣的模壓,更換不同花紋結構的刀模較方便,且該結構不受模壓材料長度和寬度的限制;外壁上刻制凹凸狀的花紋結構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相互配合可實現對材料的模切、壓紋、裁剪或3D壓模功能;本實用新型中第一調節機構和第二調節機構的配合使用,可以對不同厚度的模壓材料進行模壓。
附圖說明
圖1: 本實用新型模壓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 本實用新型模壓機的左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模壓機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模壓機包括機架10、上滾軸20、下滾軸30、傳動組件40、把手50以及鎖帽100,機架10內活動設置上滾軸20和下滾軸30,把手50通過傳動組件40帶動上滾軸20、下滾軸30轉動,所述上滾軸20上設置第一刀模60,所述下滾軸30上設置第二刀模70。所述鎖帽100將第一刀模60與上滾軸20固定。鎖帽100可防止刀模在旋轉的過程中與上下軸松動。
所述傳動組件40由主動齒輪41、第一從動齒輪42、第二從動齒輪43以及第三傳動齒輪44構成,所述主動齒輪41和第一從動齒輪42設置在機架內,主動齒輪41與設置在上滾軸20上的第一傳動齒輪42嚙合;所述第二從動齒輪43和第三從動齒輪44分別設置在上滾軸20和下滾軸30靠近機架10的外側,第二從動齒輪43和第三從動齒輪44嚙合。根據需要可將傳動組件40設置成電動傳動組件。
所述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設置在上滾軸20和下滾軸30穿出機架10端,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分別與上滾軸20以及下滾軸30通過相互匹配的凹槽和凸起進行卡接。所述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上下相對應的設置在上滾軸20和下滾軸30上,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之間的距離小于模壓材料的厚度。這樣才能保證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對模壓材料的模切或壓紋或裁剪或3D壓模操作。
所述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均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或聚丙烯(PP)材料制成。
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隨著上滾軸20以及下滾軸30的轉動而轉動,第一刀模60和上滾軸20以及第二刀模70和下滾軸30的運動相對靜止。
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為圓筒形結構,其外壁均刻制凹凸狀的花紋結構。該結構可實現對材料的模切、壓紋、裁剪或3D壓模功能。根據需要,手動更換外壁有不同花紋結構的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該更換方式簡單方便。
所述第二刀模70的外側設有一固定在下滾軸30上的第一調節機構80,所述第一調節機構80包括調節支架81和調節輪82,所述調節支架81的一端與下滾軸30外端的下側固定,另一端與機架10固定;所述調節輪82安裝在調節支架81上。通過對調節支架81上的調節輪82的轉動調節,可適時調整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之間的距離,根據需要模壓材料的厚度進行適時調節上下兩個刀模的距離。
所述機架10上還設有設置在下滾軸30下側第二調節機構90,所述第二調節機構90包括手柄91、水平軸92以及支撐桿93,所述水平軸92沿水平方向穿過機架10,水平軸92的外端設置手柄91,內端與支撐桿93活動連接,所述支撐桿93的底端與機架10固定。轉動手柄91,水平軸92則沿支撐桿93豎直方向運動。可根據需要將第一調節機構80和第二調節機構90配合使用,可以對不同厚度的模壓材料進行模壓。
使用時,當需要對材料進行模壓操作時,手動安裝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將所需材料如紙張、布、皮革、軟木墊等材料放置在模壓機的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之間。轉動把手50使主動齒輪41轉動,主動齒輪41帶動相互嚙合的第一從動齒輪42、第二從動齒輪43以及第三傳動齒輪44轉動,上滾軸20和下滾軸30將隨著第二從動齒輪43和第三從動齒輪44的轉動而轉動,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隨著上滾軸20和下滾軸30的轉動而轉動,模壓材料在轉軸的帶動作用下從外壁有花紋結構的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中間穿過,模壓材料則逐漸被花紋結構擠壓而進行壓模,且該操作過程不受材料長度的限制。轉動把手50直到完成全部材料的模壓操作。
當模壓材料需要進行模切操作時,選用外壁花紋結構較厚的第一刀模60和外壁光滑的第二刀模70(或著選用外壁光滑的第一刀模60和外壁的花紋結構較厚第二刀模70),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相互配合擠壓對模壓材料進行模切,優選為,第一刀模60外壁的花紋結構較厚,第二刀模70外壁光滑,該設計較省力,更易操作。該操作過程不受材料長度的限制,且可根據需要裁剪不同寬度及厚度的模壓材料。
當模壓材料需要進行壓紋操作時,選用外壁的花紋結構較薄的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相互配合擠壓對模壓材料進行壓紋。該操作過程不受材料長度的限制,且可根據需要裁剪不同寬度及厚度的模壓材料。
當模壓材料需要進行裁剪操作時,選用刀模外壁設有至少一條環形棱結構的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相互配合擠壓對模壓材料進行裁剪,該環形棱結構可以為規則的圓環形,可以為含有不同曲面的環形結構,規則的圓環形棱結構對材料進行直線裁剪,含有不同曲面的環形棱結構對材料進行非直線形裁剪,根據需要設計不同的環形棱結構,以裁剪出不同的花邊結構,刀模外壁的多條棱結構可同時對同一材料實現不同寬度和不同花邊結構的裁剪。該操作過程不受材料長度的限制,且可根據需要裁剪不同寬度及厚度的模壓材料。
當對材料進行 3D 壓模操作時,選用一個外壁為凹模或凸模的第一刀模 60,另一個外壁為凸模或凹模的第二刀模 70,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 相互配合對材料進行 3D 壓模。模壓材料在轉軸的帶動作用下從上下兩個刀模中間穿過,凹凸壓模的相互配合,使得模壓材料在一定的壓力作用下發生塑性變形,從而對模壓材料表面進行壓模。模壓的各種凸狀圖文和花紋,顯示出深淺不同的紋樣,具有明顯的3D效果。上述操作過程,配合使用第一調節機構80和第二調節機構90,適時調整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之間的距離,該操作過程不受材料長度的限制,且可根據需要裁剪不同寬度及厚度的模壓材料。
當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上同時具有凹凸狀花紋結構以及刀模外壁具有至少一條環形棱結構時,則可實現對模壓材料的定寬裁剪功能(可根據材料所需裁剪的寬度更換與之相對應的刀模)。即,當第一刀模60外壁上的花紋結構較厚、第二刀模70外壁光滑(或第一刀模60外壁光滑,第二刀模70外壁的花紋結構較厚)且上述刀模的外壁均設有環形棱結構時,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可對模壓材料同時進行模切和定寬裁剪。當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外壁上的花紋結構較薄且壓模外壁設有環形棱時,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可對模壓材料同時進行壓紋和定寬裁剪。當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的外壁一個為凸模,一個為凹模,且其外壁均具有環形棱結構時,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可對模壓材料同時進行3D壓模和定寬裁剪。上述操作過程,配合使用第一調節機構80和第二調節機構90,適時調整第一刀模60和第二刀模70之間的距離,該操作過程不受材料長度和厚度的限制,且可根據需要裁剪不同寬度的模壓材料。
根據本實施例的教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完全可實現其它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