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工裝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油箱裝配工具。
背景技術:
油箱裝配時(例如甲醇燃料車油箱),需要對油箱蓋進行打扭力操作,以確保足夠的扭力。如扭力小油箱蓋不能完全的將卡箍均勻的固定,車輛在加滿油的情況下會漏油,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傳統的打扭力工具與油箱蓋的貼合度很差,打扭力時很容易將油箱口蓋打開裂,而且容易打滑而將油箱蓋表面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使用可靠、與油箱蓋貼合度高的油箱裝配工具。
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箱裝配工具,包括定位結構和施力結構,其中:
所述定位結構包括一空心圓柱體,所述空心圓柱體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油箱蓋上的凸齒配合的第一定位槽;
所述施力結構連接至所述定位結構,用于與扳手配合向所述定位結構傳遞驅動其沿軸線轉動的扭矩。
在該技術方案中,利用定位結構上的第一定位槽與油箱蓋上的凸齒配合,可以提供足夠的扭力,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打滑而損壞油箱蓋,配合扳手提供扭力即可實現油箱蓋的可靠安裝,結構簡單可靠,使用方便;另外,由于油箱蓋中部是凸起的,所以定位結構采用空心圓柱體能夠更好地與油箱蓋貼合。
優選地,與每個所述凸齒均對應設有一所述第一定位槽,能夠更好地保證工具與油箱蓋之間的配合,工作更加可靠。
優選地,所述第一定位槽為沿所述空心圓柱體的軸向設置的通槽,能夠最大限度地使第一定位槽與油箱蓋上的凸齒配合,使工具與油箱蓋之間貼合效果更好。
優選地,所述的油箱裝配工具還包括連接結構,所述施力結構為一在所述定位結構上方位于所述空心圓柱體軸線上的套筒,所述套筒通過所述連接結構連接至所述定位結構。在該技術方案中,施力結構采用套筒與扳手配合可以提供足夠的扭矩,相應地套筒應位于空心圓柱體的軸線上。
具體而言,所述套筒可以為內六角套筒或內五角套筒或內四角套筒,配合相應的扳手即可實現油箱蓋的裝配。
優選地,所述連接結構為兩個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的兩端連接至所述定位結構,兩個所述U形支架相互垂直并相交處與所述套筒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使用兩個U形支架即可實現套筒與定位結構之間的連接和固定,結構簡單可靠。
優選地,所述定位結構還包括一環形的支撐面,安裝在所述空心圓柱體上并與所述空心圓柱體同軸,所述支撐面上設有多個與所述凸齒配合的 第二定位槽。在該技術方案中,增加環形的支撐面,在支撐面上加工第二定位槽,進一步提高了定位結構與油箱蓋之間的貼合度。
優選地,所述第二定位槽與所述第一定位槽一一對應設置。在該技術方案中,在凸齒處利用相互對應的第二定位槽和第一定位槽卡住,能夠更好地避免工具打滑。
優選地,所述第二定位槽沿軸向貫穿所述支撐面,能夠使油箱蓋中心的凸起部分盡可能地穿過支撐面的中心,更好地保證工具與油箱蓋之間的貼合度。
優選地,所述支撐面安裝在所述空心圓柱體的上端,能夠更充分地利用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保證最大程度地防止工具打滑。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中的油箱裝配工具利用定位結構上的第一定位槽與油箱蓋上的凸齒配合,可以提供足夠的扭力,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打滑而損壞油箱蓋,配合扳手提供扭力即可實現油箱蓋的可靠安裝,結構簡單可靠,使用方便;另外,由于油箱蓋中部是凸起的,所以定位結構采用空心圓柱體能夠更好地與油箱蓋貼合;增加環形的支撐面,在支撐面上加工第二定位槽,進一步提高了定位結構與油箱蓋之間的貼合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油箱裝配工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需要 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油箱裝配工具,包括定位結構和施力結構,其中:
所述定位結構包括一空心圓柱體11,所述空心圓柱體11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油箱蓋上的凸齒配合的第一定位槽111;
所述施力結構連接至所述定位結構,用于與扳手配合向所述定位結構傳遞驅動其沿軸線轉動的扭矩。
在該技術方案中,利用定位結構上的第一定位槽111與油箱蓋上的凸齒配合,可以提供足夠的扭力,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打滑而損壞油箱蓋,配合扳手提供扭力即可實現油箱蓋的可靠安裝,結構簡單可靠,使用方便;另外,由于油箱蓋中部是凸起的,所以定位結構采用空心圓柱體能夠更好地與油箱蓋貼合。
優選地,與每個所述凸齒均對應設有一所述第一定位槽111,能夠更好地保證工具與油箱蓋之間的配合,工作更加可靠。
優選地,所述第一定位槽111為沿所述空心圓柱體11的軸向設置的通槽,能夠最大限度地使第一定位槽111與油箱蓋上的凸齒配合,使工具與油箱蓋之間貼合效果更好。
優選地,所述的油箱裝配工具還包括連接結構,所述施力結構為一在所述定位結構上方位于所述空心圓柱體11軸線上的套筒2,所述套筒2通過所述連接結構連接至所述定位結構。在該技術方案中,施力結構采用套筒2與扳手配合可以提供足夠的扭矩,相應地套筒2應位于空心圓柱體11 的軸線上。
具體而言,所述套筒2可以為內六角套筒或內五角套筒或內四角套筒,配合相應的扳手即可實現油箱蓋的裝配。
優選地,所述連接結構為兩個U形支架3,所述U形支架3的兩端連接至所述定位結構,兩個所述U形支架3相互垂直并相交處與所述套筒2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使用兩個U形支架3即可實現套筒2與定位結構之間的連接和固定,結構簡單可靠。
優選地,所述定位結構還包括一環形的支撐面12,安裝在所述空心圓柱體11上并與所述空心圓柱體11同軸,所述支撐面12上設有多個與所述凸齒配合的第二定位槽121。在該技術方案中,增加環形的支撐面12,在支撐面12上加工第二定位槽121,進一步提高了定位結構與油箱蓋之間的貼合度。
優選地,所述第二定位槽121與所述第一定位槽111一一對應設置。在該技術方案中,在凸齒處利用相互對應的第二定位槽121和第一定位槽111卡住,能夠更好地避免工具打滑。
優選地,所述第二定位槽121沿軸向貫穿所述支撐面12,能夠使油箱蓋中心的凸起部分盡可能地穿過支撐面12的中心,更好地保證工具與油箱蓋之間的貼合度。
優選地,所述支撐面12安裝在所述空心圓柱體11的上端,能夠更充分地利用第一定位槽111和第二定位槽121,保證最大程度地防止工具打滑。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中的油箱裝配工具利用定位結構上的第一定位 槽111與油箱蓋上的凸齒配合,可以提供足夠的扭力,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打滑而損壞油箱蓋,配合扳手提供扭力即可實現油箱蓋的可靠安裝,結構簡單可靠,使用方便;另外,由于油箱蓋中部是凸起的,所以定位結構采用空心圓柱體能夠更好地與油箱蓋貼合;增加環形的支撐面12,在支撐面12上加工第二定位槽121,進一步提高了定位結構與油箱蓋之間的貼合度。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指導思想之內提出其他的實施例,但這種實施例都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