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彈性卡箍裝配裝置,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快速安裝軟硬管連接緊固件彈性卡箍的裝配工具,屬于彈性卡箍裝配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工業設備中,涉及大量軟硬管的連接問題。一般情況下,軟硬管的連接采用插入法,即簡單地將硬管插入軟管內部。但這種方式容易出現軟管滑脫、密封不牢、管內介質泄漏等問題。彈性卡箍作為軟硬管連接處的緊固件,可以較好地解決中小直徑軟硬管采用插入式連接時出現的上述問題。
彈性卡箍通常是由彈簧鋼帶或鋼絲一次沖壓而成的圓形卡箍,在卡箍的外圈留有兩個夾持耳,具有可拆卸、可重復使用、緊固效果好等特點。安裝使用時,需要通過外力將卡箍的雙耳住卡,使圓形卡箍的內圈變大,讓內部已插入硬管的軟管連接部套入其中,然后松開卡箍雙耳,依靠卡箍自有的彈力,將軟管緊固在硬管上,完成軟硬管的連接。
通常,彈性卡箍是借助尖嘴鉗、老虎鉗等傳統工具將卡箍的內圈撐大完成安裝的。由于這些工具不能適應彈性卡箍的不同規格尺寸,同時存在操作困難、費力等問題,故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特別是對于高彈性或外形尺寸較大的卡箍,其安裝更是困難;此外,使用這類工具安裝彈性卡箍時,卡箍容易滑脫,由此可造成彈性卡箍飛出傷人的事故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彈性卡箍裝配裝置,以適應不同規格彈性卡箍的安裝需求,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操作安全。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彈性卡箍裝配裝置,包括:機臺、夾持機構、上夾塊和下夾塊;夾持機構包括支架、手柄、連塊和壓桿,其中,支架固定安裝在機臺上,連塊一端與手柄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壓桿垂直連接,并通過銷軸與支架活動連接;上夾塊固定安裝在壓桿的下端;下夾塊固定安裝在上夾塊垂直延線下方的機臺上。
作為一種實施方案,上夾塊與下夾塊在各自相對的面上,分別開挖有上夾定位槽與下夾定位槽。
作為上述實施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夾定位槽與下夾定位槽皆為斜面槽。
作為又一種實施方案,夾持機構還包括拉塊和斜塊,其中,支架固定安裝在機臺上,斜塊一端與手柄固定連接且與拉塊的一端活動連接,拉塊的另一端則活動連接在支架上,連塊一端的下部通過銷軸與支架活動連接而該端上部則與斜塊的另一端活動連接,連塊的另一端則與壓桿垂直連接。
作為一種實施方案,連塊一端有螺孔,壓桿為螺桿且通過螺孔中的螺紋嚙合與所述連塊垂直連接。
作為一種實施方案,連塊一端有通孔且在通孔兩側各有至少一個緊固螺母,壓桿為螺桿且穿過通孔由緊固螺母緊固與連塊垂直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和顯著進步: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彈性卡箍裝配裝置采用杠桿原理,可單手操作,省時省力,能顯著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操作方便、靈活、安全,可適應不同規格彈性卡箍的安裝需求;
2)本工裝結構簡單,制作、安裝方便,極具推廣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彈性卡箍裝配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彈性卡箍裝配裝置夾塊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夾持機構為水平式快速夾具且壓桿為螺桿的彈性卡箍裝配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夾持機構為水平式快速夾具且壓桿為螺桿并通過螺母緊固的彈性卡箍裝配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機臺;
2-夾持機構,21-支架,22-手柄,23-連塊,24-壓桿,25-銷軸,26-拉塊,27-斜塊,28-緊固螺母;
3-上夾塊,31-上夾定位槽;
4-下夾塊,41-下夾定位槽;
5-彈性卡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彈性卡箍裝配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包括:機臺1、夾持機構2、上夾塊3和下夾塊4;夾持機構2包括:支架21、手柄22、連塊23和壓桿24,其中,支架21固定安裝在機臺1上,連塊23一端與手柄22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壓桿24垂直連接,并通過該銷軸25與支架21活動連接;上夾塊3固定安裝在壓桿24的下端;下夾塊4固定安裝在上夾塊3垂直延線下方的機臺1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彈性卡箍裝配裝置采用杠桿原理設計,即通過手柄22、連塊23及銷軸25組成杠桿,其中,銷軸25為杠桿的支點,銷軸25到手柄22端頭為動力臂,銷軸25到連塊23端頭為阻力臂。
采用該工裝安裝彈性卡箍時,首先下壓手柄22,使與連塊23垂直連接的壓桿24連同固定連接在壓桿24下端的上夾塊3抬起,從而使上夾塊3與固定安裝在其垂直延線下方機臺1上的下夾塊4的間距增大;此時,將彈性卡箍5的兩個夾持耳分別放在上夾塊3與下夾塊4之間;然后,抬起手柄22,使得與連塊23垂直連接的壓桿24連同固定連接在其下端的上夾塊3下壓,從而使上夾塊3與下夾塊4之間的距離減小,彈性卡箍5的兩個夾持耳間距變小,彈性卡箍5的內圈變大;此時,讓內部已插入硬管的軟管連接部穿入彈性卡箍5的內圈中,再壓下手柄3,使與連塊23垂直連接的壓桿24連同固定連接在其下端的上夾塊3抬起,讓上夾塊3與下夾塊4之間的距離擴大,解除卡箍雙耳上的外力,松開卡箍雙耳;此時,依靠彈性卡箍5自有的彈力,就可將彈性卡箍5夾持在軟硬管的連接部上,完成彈性卡箍5的安裝。顯然,采用該工裝使得彈性卡箍5的安裝變得非常省時省力。
作為一種實施方案,如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彈性卡箍裝配裝置夾塊結構示意圖所示,上夾塊3與下夾塊4在各自相對的面上,分別開挖有上夾定位槽31與下夾定位槽41。
作為上述實施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夾定位槽31與下夾定位槽41皆為斜面槽。
在上述實施方案中,由于在上夾塊3與下夾塊4各自相對的一面上,分別開挖了上夾定位槽31與下夾定位槽41,可使彈性卡箍5的兩個夾持耳分別放入其中,從而獲得更好的夾持效果。
在進一步改進的實施方案中,定位槽設計成斜面槽,使得彈性卡箍5的兩個夾持耳能更好地與上下夾塊貼合,從而獲得更理想的夾持效果,也使得彈性卡箍5在安裝過程中不易滑脫彈出,從而保證了操作的安全。
實施例2
作為又一種實施方案,夾持機構2還包括拉塊26和斜塊27。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夾持機構為水平式快速夾具且壓桿為螺桿的彈性卡箍裝配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支架21固定安裝在機臺1上,斜塊27一端與手柄22固定連接且與拉塊26的一端活動連接,拉塊26的另一端則活動連接在支架21上,連塊23一端的下部通過銷軸25與支架21活動連接而該端上部則與斜塊27的另一端活動連接,連塊23的另一端則與壓桿24垂直連接。
本實施例中的夾持機構2通過斜塊27的一端與拉塊26一端的活動連接、拉塊26的另一端與支架21的活動連接、連塊23一端的下部通過銷軸25與支架21的活動連接而該端上部則與斜塊27另一端的活動連接,組成以連塊23一端的下部由銷軸25與支架21活動連接的連接點和拉塊26另一端與支架21活動連接的連接點為固定底邊的活動四邊形,是一種依據機械四連桿機構死點原理制作的一種快速夾持、打開機構。
本實施例中的夾持機構2可通過購買市售產品直接安裝應用,該產品即為市售具有定位準確、裝卸快速、能夠自鎖夾緊的水平式快速夾具。
使用水平式快速夾具作為夾持機構2的彈性卡箍裝配裝置時,首先抬起手柄22,由此拉動拉塊26和斜塊27帶動連塊23回撤,使得壓桿24及壓桿24下端連接的上夾塊3抬起,此時,即可在上夾塊3與下夾塊4之間放入彈性卡箍5;然后,壓下手柄22,由此帶動拉塊26和斜塊27并進一步帶動連塊23前出,使得壓桿24及壓桿24下端連接的上夾塊3向下擠壓,使彈性卡箍5的內圈變大;此時,讓內部已插入硬管的軟管連接部套入彈性卡箍5的內圈中,然后,再抬起手柄22,拉動拉塊26和斜塊27帶動連塊23回撤,即可松開彈性卡箍5的雙耳,使其通過自身的彈力將軟管夾持在硬管上,完成彈性卡箍5的安裝。
采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一方面,可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彈性卡箍裝配裝置進行彈性卡箍5安裝時的用力方式及用力方向發生改變,使之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有利于彈性卡箍5的安裝操作;同時,由于水平式快速夾具具有自鎖功能,壓下水平式快速夾具的手柄22后,能自動鎖定壓桿24,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彈性卡箍裝配裝置只要一人即可完成彈性卡箍5的安裝操作,從而進一步節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實施例3
如圖3所示,作為一種實施方式,連塊23一端有螺孔,壓桿24為螺桿且通過螺孔中的螺紋嚙合與連塊23垂直連接。
采用這種實施方式,連塊23與壓桿24通過螺紋連接,使得壓桿24與連塊23的連接位置可以調節,從而上夾塊3與下夾塊4之間的相對距離可以根據不同彈性卡箍5的尺寸進行調整,適應不同規格彈性卡箍5的安裝需求。
實施例4
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夾持機構為水平式快速夾具且壓桿為螺桿并通過 螺母緊固的彈性卡箍裝配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連塊23一端有通孔且在通孔兩側各有至少一個緊固螺母28,壓桿24為螺桿且穿過通孔由緊固螺母28緊固與所述連塊23垂直連接。
本實施例中,壓桿24為螺桿,通過連塊23的通孔且與通孔兩側的緊固螺母28配合與連塊23垂直連接,使得壓桿24與連塊23的連接位置可以通過緊固螺母28進行調節,從而使上夾塊3與下夾塊4之間的相對距離可以根據不同彈性卡箍5的尺寸進行調整,適應不同規格彈性卡箍5的安裝需求。
綜上所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彈性卡箍裝配裝置采用杠桿原理,結構簡單,制作、安裝方便,可單人操作,省時省力,能夠適應不同規格尺寸彈性卡箍的安裝需求,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夠確保操作安全,完全達到了本實用新型所設定的技術目標。
最后,有必要說明的是:
上述內容僅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做出的非本質改進和調整,均屬本實用新型所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