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零部件間間距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械設備領域,經常需要調節設備上兩個部件之間的間距(如:農業用的脫皮設備中,需根據農作物的大小不同調節脫皮刀之間的間距)。對于某些精密設備經常采用專用的間距調節裝置,這些專用裝置通常結構復雜成本高;對于調節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設備,通常采用人工憑經驗調節,調節誤差通常較大,而且對工人技術要求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零部件間間距調節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準確且低成本的調節機械設備兩部件之間間距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零部件間間距調節裝置,包括:調節螺栓、齒輪和步進電機;所述調節螺栓包括:螺頭和螺桿,所述螺桿的圓周上設有螺紋區及沿螺桿軸向設置的標尺區,所述螺紋區形成有螺紋,標尺區形成有標尺;所述螺頭的圓周上設有齒紋,通過所述齒紋與所述齒輪齒合,齒輪連接步進電機的軸,所述齒輪的長度大于所述螺桿的長度,所述步進電機一側設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設有至少一個控制所述步進電機轉動的按鈕。
其中,所述螺桿的圓周上設有至少兩個標尺區,所述至少兩個標尺區沿周向均勻分布在圓周上。
其中,所述螺桿的圓周上設有三個或四個標尺區。
其中,所述標尺區的表面為沿與螺桿軸線平行的平面切割螺桿形成的平面。
其中,所述螺紋區包括第一螺紋和第二螺紋區,所述第一螺紋區位于螺桿遠離螺頭的端部,且整個圓周均形成有螺紋,第二螺紋區在螺桿上位于第一螺紋區和螺頭之間,且與所述標尺區周向鄰接。
將本實用新型的零部件間間距調節裝置的調節螺栓插入兩個部件的間距調節端,通過按鈕控制步進電機帶動螺栓旋轉,同時觀察螺桿上的標尺,實現了對兩個部件之間間距的精確調節。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零部件間間距調節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零部件間間距調節裝置的一種應用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調節螺栓截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調節螺栓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施例的零部件間間距調節裝置如圖1~4所示,包括:調節螺栓、齒輪5和步進電機3。調節螺栓包括:螺頭1和螺桿2。螺桿2的圓周上設有螺紋區21及沿螺桿2軸向設置的標尺區22,螺紋區21形成有螺紋,標尺區22形成有標尺,即刻度和數字(圖中未標出數字)。螺頭1的圓周上設有齒紋,通過齒紋與所述齒輪5齒合,齒輪5連接步進電機3的軸,齒輪5的長度大于螺桿2的長度。步進電機3一側設有控制面板4,控制面板4上設有至少一個控制步進電機3轉動的按鈕。
將本實施例的零部件間間距調節裝置的調節螺栓插入兩個部件的間距調節端,通過按鈕控制步進電機3帶動螺栓旋轉,同時觀察螺桿2上的標尺,實現了對兩個部件之間間距的精確調節。如圖2所示,通過本實施例的裝置調節部件A和部件B之間間距,部件A和部件B之間間隔有彈簧,螺栓的端部頂在部件A上,控制步進電機旋轉螺栓時通過觀察螺桿上的刻度來確認部件A和部件B之間的距離。
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按鈕的個數,例如圖1中設置有四組共八個按鈕,按住第一組的第一個按鈕或第二個按鈕可控制步進電機一直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按第二組的第一個按鈕或第二個按鈕可控制步進電機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使得螺栓下降或上升1cm,按第三組的第一個按鈕或第二個按鈕可控制步進電機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使得螺栓下降或上升0.5cm;按第四組的第一個按鈕或第二個按鈕可控制步進電機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使得螺栓下降或上升0.1cm。
由于螺栓在旋轉,為了便于工人在同一位置觀察,螺桿2的圓周上設有至少兩個標尺區22,至少兩個標尺區22沿周向均勻分布在圓周上。
螺桿2的圓周上設有三個或四個標尺區22,旋轉時不用移動太大距離就能觀察,而且標尺區22個數適中,保證了螺紋區21的面積,使得能夠緊固被調間距的兩個部件,以保證調節后的間距,如圖3所示,示出了四個標尺區22的示意圖。
如圖3所示,標尺區22的表面為沿與螺桿2的軸線平行的平面切割螺桿形成的平面S,這樣能夠避免在旋轉時與螺孔摩擦,以保證標尺區22的刻度和數字不受磨損。
如圖4所示,螺紋區21包括第一螺紋(如圖4中虛線框所示)和第二螺紋區,所述第一螺紋區位于螺桿2遠離螺頭1的端部,且整個圓周均形成有螺紋。第二螺紋區在螺桿2上位于第一螺紋區和螺頭1之間,且與所述標尺區22周向鄰接。這樣的設計便于螺栓擰入,而且增大了螺桿2與螺孔的摩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