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密封圈安裝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已經逐漸成為發展趨勢。在過去,中國制造業的蓬勃發展依靠了大量廉價勞動力。然而時移境遷,隨著近年來新增勞動人口減少,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力不再是廉價資源,一工難求已變得越來越普遍,為了滿足生產的需求,自動化生產逐漸被企業所重視。而機械自動化的發展與實現將機械生產引領向了一個新的領域,通過自動控制系統,真正達到了大工業生產及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使得工業生產水平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因此,傳統的手工生產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在容器蓋的生產安裝領域中,需要對加工好的容器蓋進行密封圈安裝,從而使容器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現有的技術中,一般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對容器蓋進行安裝密封圈,人工的方式不但效率不高,而且由于人工不能對密封圈進行均勻受力,使密封圈不能均勻擴張,從而使容器蓋的密封性不好,容易出現漏氣或漏水等不良。在大規模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往往需要增加加工人員才能滿足生產要求,這樣會使勞動成本增加,勞動強度的增加也會使生產效率下降,同時影響產品的生產合格率,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強了容器蓋的密封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包括:工作平臺、用于對密封圈進行擴張處理的密封圈張緊裝置、與所述密封圈張緊裝置驅動連接的升降裝置及用于對完成安裝的容器蓋上的密封圈進行壓緊處理的密封圈壓緊裝置;
所述工作平臺上開設有多個限位通槽,所述工作平臺中心開設有中心孔,多個所述限位通槽圍繞所述中心孔呈環形陣列分布;
所述密封圈張緊裝置包括:滑動平臺、多個張緊滑動塊、張緊滑動圓錐臺、密封圈固定圓臺、容器蓋頂出柱及張緊驅動部,所述密封圈固定圓臺安裝在所述工作平臺中心位置處,所述容器蓋頂出柱穿設于所述密封圈固定圓臺上,所述容器蓋頂出柱的一端固定安裝在所述張緊滑動圓錐臺上,所述張緊滑動圓錐臺與所述張緊驅動部驅動連接,多個所述張緊滑動塊圍繞所述張緊滑動圓錐臺呈環形陣列分布;
所述滑動平臺中心開設有滑動中心孔,所述張緊滑動塊滑動設于所述滑動平臺上,所述張緊滑動圓錐臺沿所述滑動中心孔軸線方向滑動;
所述張緊滑動塊上設有密封圈張緊柱,所述密封圈張緊柱的一端與所述限位通槽配合安裝且高于所述工作平臺的平面;
所述張緊滑動塊上設有滑動斜面,所述滑動斜面與所述張緊滑動圓錐臺的斜面接觸配合。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升降裝置包括支撐架與升降驅動部,所述支撐架固定安裝在所述工作平臺的底部,所述滑動平臺滑動設于所述支撐架上,所述升降驅動部與所述滑動平臺驅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升降驅動部為升降氣缸。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張緊驅動部為張緊驅動氣缸。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密封圈固定圓臺包括第一固定圓臺與第二固定圓臺,所述第二固定圓臺與所述工作平臺配合安裝。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圓臺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圓臺的直徑。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張緊滑動圓錐臺包括:第一圓柱臺、第二圓柱臺及設于所述第一圓柱臺與第二圓柱臺之間的圓錐臺,所述滑動斜面與所述圓錐臺的斜面接觸配合。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限位通槽設有10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張緊滑動塊設有10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實現自動化安裝密封圈,從而代替了人工生產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且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設置密封圈張緊裝置與密封圈壓緊裝置,使密封圈能夠均勻擴張并套入容器蓋上,從而大大提高了容器蓋的密封性,從此提高了生產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的結構圖;
圖2為圖1中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的工作平臺的結構圖;
圖3為圖1中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的工作平臺與密封圈壓緊裝置的結構圖;
圖4為圖1中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的密封圈張緊裝置的結構圖;
圖5為圖4中密封圈張緊裝置的張緊滑動圓錐臺的結構圖;
圖6為圖1中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的密封圈壓緊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的結構圖。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10,包括:工作平臺100、用于對密封圈進行擴張處理的密封圈張緊裝置200、與密封圈張緊裝置200驅動連接的升降裝置300及用于對完成安裝的容器蓋上的密封圈進行壓緊處理的密封圈壓緊裝置400。
如圖2所示,工作平臺100上開設有多個限位通槽110,工作平臺100中心開設有中心孔120,多個限位通槽110圍繞中心孔120呈環形陣列分布。
如圖3所示,進一步的,工作平臺100上安裝有容器蓋定位片130及與容器蓋定位片130相配合的容器蓋墊片140,容器蓋定位片130上開設有與中心孔120相對應的定位孔131,容器蓋定位片130的邊緣開設有與限位通槽110相對應的定位通槽132。
進一步的,容器蓋墊片140中心開設有墊片通孔141,容器蓋定位片130設于墊片通孔141內,墊片通孔141的邊緣開設有與限位通槽110相對應的墊片缺口142,墊片缺口142與定位孔131相互配合形成與限位通槽110相對應的滑槽。
如圖4所示,密封圈張緊裝置200包括:滑動平臺210、多個張緊滑動塊220、張緊滑動圓錐臺230、密封圈固定圓臺240、容器蓋頂出柱250及張緊驅動部260,密封圈固定圓臺240安裝在工作平臺100中心位置處,容器蓋頂出柱250穿設于密封圈固定圓臺240上,容器蓋頂出柱250的一端固定安裝在張緊滑動圓錐臺230上,張緊滑動圓錐臺230與張緊驅動部260驅動連接,多個張緊滑動塊220圍繞張緊滑動圓錐臺230呈環形陣列分布。
進一步的,滑動平臺210中心開設有滑動中心孔211,張緊滑動塊220滑動設于滑動平臺210上,張緊滑動圓錐臺230沿滑動中心孔211軸線方向滑動。
張緊滑動塊220上設有密封圈張緊柱221,密封圈張緊柱221的一端與限位通槽110配合安裝且高于工作平臺100的平面。張緊滑動塊220上設有滑動斜面222,滑動斜面222與張緊滑動圓錐臺230的斜面接觸配合。
如圖5所示進一步的,張緊滑動圓錐臺230包括:第一圓柱臺231、第二圓柱臺232及設于第一圓柱臺231與第二圓柱臺232之間的圓錐臺233,滑動斜面222與圓錐臺233的斜面接觸配合。
請再次參閱圖4,密封圈固定圓臺240包括第一固定圓臺241與第二固定圓臺242,第二固定圓臺242與工作平臺100配合安裝。第二固定圓臺242的直徑小于第一固定圓臺241的直徑。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張緊驅動部260為張緊驅動氣缸,限位通槽110與張緊滑動塊220設有10個。
結合圖2-圖4,要說明的是,進行密封圈安裝時,將密封圈安裝在密封圈固定圓臺240上,由于密封圈張緊柱221的一端與限位通槽110配合安裝且高于工作平臺100的平面,密封圈剛好套入呈環形狀的多個密封圈張緊柱221上,此時通過張緊驅動部260驅動張緊滑動圓錐臺230向下運動,從而帶動與其接觸配合的張緊滑動塊220向外滑動,使密封圈張緊柱221上的密封圈向外均勻張開,且保持恒定的擴張狀態。
密封圈擴張后,將需要安裝密封圈的容器蓋放入工作平臺100上,通過容器蓋定位片130進行定位固定,完成固定后升降裝置300驅動密封圈張緊裝置200下降,從而使密封圈脫離密封圈張緊柱221并套入容器蓋上,完成后通過密封圈壓緊裝置400對密封圈進行壓緊,最后升降裝置300復位,從而帶動容器蓋頂出柱250頂出容器蓋。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限位通槽110來限定張緊滑動塊220的滑動方向,使各個張緊滑動塊220能保證滑動方向的一致,使密封圈能夠均均張開。
通過設置第一圓柱臺231、第二圓柱臺232及與滑動斜面222相互接觸配合的圓錐臺233,使張緊滑動圓錐臺230向下滑動時能均勻推動各個張緊滑動塊220移動,從而保證密封圈張緊柱221上的密封圈能均勻張開,從而保證安裝均勻,提高密封性能。
當張緊滑動圓錐臺230下滑到一定位置處時,滑動斜面222會與第一圓柱臺231的圓柱平面相接觸,從而使張緊滑動塊220停止滑動。通過設置第一圓柱臺231,使各個張緊滑動塊220滑動位移均保持一致,且通過第一圓柱臺231的圓柱平面能保證張緊滑動塊220不會由于慣性作用進一步下降或移動,由此使張緊滑動塊220能穩定進行張緊運動。
本實用新型中設置了相配合的容器蓋定位片130與容器蓋墊片140,由于密封圈具有一定的厚度,通過將容器蓋定位片130套入與定位孔131相配合的第二固定圓臺242處,能固定容器蓋定位片130的位置使其不發生移動。通過設置容器蓋定位片130使密封圈處于對應的安裝位置,從而可以配合密封圈壓緊裝置400對密封圈進行壓緊固定。
請再次參閱圖1,升降裝置300包括支撐架310與升降驅動部320,支撐架310固定安裝在工作平臺100的底部,滑動平臺210滑動設于支撐架310上,升降驅動部320與滑動平臺210驅動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升降驅動部320為升降氣缸。
要說明的是,當容器蓋套入容器蓋定位片130后,升降驅動部320驅動滑動平臺210向下運動帶動密封圈張緊柱221向下運動,使密封圈脫離并收縮至容器蓋上。
結合圖3與圖6所示,密封圈壓緊裝置400包括多個壓緊驅動電機410,多個壓緊驅動電機410圍繞墊片通孔141呈環形陣列布置。
壓緊驅動電機410驅動連接有密封圈壓緊塊420。密封圈壓緊塊420包括第一壓緊塊421與第二壓緊塊422,第一壓緊塊421與第二壓緊塊422結構相同且相互對稱設置,第一壓緊塊421與第二壓緊塊422之間設有間隙。
第一壓緊塊421的邊緣呈圓弧狀,圓弧的圓心與中心孔120的圓心一致,且第一壓緊塊421圓弧狀的邊緣剛好與密封圈擴張后的邊緣相配合,第一壓緊塊421邊緣的中心位置處開設有與密封圈張緊柱221相配合的凹槽421a。
要說明的是,第一壓緊塊421與第二壓緊塊422之間設有間隙,通過壓緊驅動電機410驅動進行運動,從而對密封圈進行壓緊固定。第一壓緊塊421與第二壓緊塊422之間設有間隙,從而對密封圈進行固定,在通過圓弧狀的邊緣對密封圈進行壓緊,從而使密封圈牢牢與容器蓋配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容器蓋密封圈安裝設備10實現自動化安裝密封圈,從而代替了人工生產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且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設置密封圈張緊裝置200與密封圈壓緊裝置400,使密封圈能夠均勻擴張并套入容器蓋上,從而大大提高了容器蓋的密封性,從此提高了生產質量。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