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搭扣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調搭扣。
背景技術:
搭扣常被用于電子設備的外殼上,起到將電子設備的蓋與箱體固定連接的功能。對于有密封要求的箱體,還會在蓋與箱體的連接處增加密封條,即通過搭扣和密封條實現蓋與箱體之間的密封連接。但是密封條本身變形量較大,密封條經過長期使用后會發生較大的變形,需要將蓋與箱體連接更緊密才能實現密封連接,這就需要搭扣具有可調功能。目前的搭扣大多不具備可調功能。
公開號為CN204081761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自鎖式搭扣,三角架狀掛扣與扣座扣合,掛扣與螺桿鉸接,螺桿與調節座螺接,調節座與拉手轉動連接,拉手還與底板轉動連接。雖然通過螺桿可調節掛扣與扣座之間連接的緊密度,但是掛扣與扣座之間是有形狀配合的,因此,掛扣每次可調節的距離實際為半個螺桿的螺距,不能實現任意距離的調節,在距離精度要求高的場合不能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掛扣調節距離不受螺桿螺距限制的可調搭扣。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可調搭扣,包括拉手、底座、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包括支座、螺栓、螺母和彈簧,所述拉手與所述支座轉動連接,所述螺栓穿設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螺栓還與所述螺母螺接,所述螺母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所述彈簧套接在所述螺栓上,并且一端與所述支座接觸,另一端與所述螺母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螺栓、螺母和彈簧的數量均為兩個,所述支座上設有兩個與所述螺栓配合的通孔,兩個所述螺栓沿拉手的寬度方向并行排列放置。
進一步的,所述螺母焊接在所述底座上。
進一步的,還包括掛鉤,所述掛鉤與所述拉手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扣座,所述掛鉤套在所述扣座上,所述拉手的根部與所述支座轉動連接,所述掛鉤與所述拉手的中部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調節機構實現拉手相對于底座的位置調節,螺栓穿過支座后與螺母螺接,通過螺栓可調節支座與螺母之間的間距,拉手與支座轉動連接,螺母與底座固定連接,則螺栓可實現拉手相對于底座位置的調節,且調節距離不受螺栓螺距的限制,可在螺栓螺紋長度范圍內實現拉手相對于底座的任意位置調節;螺母與支座之間還設有彈簧,通過彈簧可調節支座與螺栓之間力的平衡,使拉手受力更加均勻平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調搭扣的爆炸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調搭扣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調搭扣在機箱上應用的示意圖。
標號說明:
1、拉手;2、底座;3、調節機構;4、掛鉤;5、扣座;
31、支座;311、通孔;32、螺栓;33、螺母;34、彈簧;
6、箱體;7、箱蓋;8、密封條。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實用新型最關鍵的構思在于:通過在拉手與底座之間設置調節機構實現掛鉤與扣座之間緊度的任意間距調節。
請參照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調搭扣,包括拉手1、底座2、調節機構3,所述調節機構3包括支座31、螺栓32、螺母33和彈簧34,所述拉手1與所述支座31轉動連接,所述螺栓32穿設在所述支座31上,所述螺栓32還與所述螺母33螺接,所述螺母33與所述底座2固定連接,所述彈簧34套接在所述螺栓32上,并且一端與所述支座31接觸,另一端與所述螺母33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螺栓32、螺母33和彈簧34的數量均為兩個,所述支座31上設有兩個與所述螺栓32配合的通孔311,兩個所述螺栓32沿拉手1的寬度方向并行排列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螺栓32、螺母33、彈簧34、支座31組成了拉手1相對于底座2的位置調節機構3,螺栓32、螺母33、彈簧34數量均為兩個,且拉手1的寬度方向上排列,使拉手1受力平衡。
進一步的,所述螺母33焊接在所述底座2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螺母33焊接在底座2上,具有結構簡單牢固的優點。
進一步的,還包括掛鉤4,所述掛鉤4與所述拉手1轉動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掛鉤4與拉手1轉動連接,結構簡單合理。
進一步的,還包括扣座5,所述掛鉤4套在所述扣座5上,所述拉手1的根部與所述支座31轉動連接,所述掛鉤4與所述拉手1的中部轉動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掛鉤4一端套在扣座5上,另一端與拉手1的中部轉動連接,拉手1的根部與支座31轉動連接,則當拉手1下壓時,掛鉤4張緊,掛鉤4扣合在扣座5上,當拉手1提起時,掛鉤4處于自由狀態,掛鉤4與扣座5之間未扣合,所述搭扣結構合理,使用便捷。
請參照圖1至圖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為:
一種可調搭扣,包括拉手1、底座2、調節機構3、掛鉤4和扣座5,所述調節機構3包括支座31、螺栓32、螺母33和彈簧34,所述拉手1與所述支座31轉動連接,所述螺栓32穿設在所述支座31上,所述螺栓32還與所述螺母33螺接,所述螺母33焊接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彈簧34套接在所述螺栓32上,并且一端與所述支座31接觸,另一端與所述螺母33接觸;所述螺栓32、螺母33和彈簧34的數量均為兩個,所述支座31上設有兩個與所述螺栓32配合的通孔311,兩個所述螺栓32沿拉手1的寬度方向并行排列放置;所述掛鉤4套在所述扣座5上,所述拉手1的根部與所述支座31轉動連接,所述掛鉤4與所述拉手1的中部轉動連接。
所述掛鉤4為端部設有內鉤的U形桿,所述扣座5上設有弧形板,所述掛鉤4與所述扣座5扣合時,所述掛鉤4的U形桿套在所述扣座5的弧形板上。
使用時,當拉手1提起,掛鉤4處于自由狀態,將掛鉤4套在扣座5上,再下壓拉手1,拉手1處于水平狀態,將掛鉤4張緊,掛鉤4與扣座5扣合連接;通過螺栓32與螺母33之間的連接位置,實現掛鉤4與扣座5之間扣合緊度的調節。
請參照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為:
將可調搭扣應用在機箱上,機箱包括箱體6和箱蓋7,可調搭扣的底座2固定在箱蓋7上,可調搭扣的扣座5固定在箱體6側面上,在箱蓋7與箱體6之間設有密封條8,當密封條8發生變形,需要調節箱蓋7與箱體6之間連接的距離時,通過調節螺栓32在螺母33上的位置即可實現。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調搭扣,通過由支座31、螺栓32、螺母33、彈簧34組成的調節機構3實現拉手1相對于底座2的位置的調節,進而實現掛鉤4與扣座5之間連接緊度的調節,且調節距離與螺栓32的螺距無關,掛鉤4與扣座5之間連接緊度調節任意,調節精度高,適用場合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