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裝器具快速裝拆研究領域中的一種連接結構,特別是一種旋轉桿連接的固定機構。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產生活及工業生產中特別是零部件在裝配組立或測量過程中,可以多個產品零件共用一個平臺或支架,在更換新產品零件時只需要更換平臺或支架上面的專用的測量工裝部份,在更換這些專用的工裝部份后需要和平臺或支架進行連接并固定時,現在通常的連接做法是用螺絲鎖緊連接固定,或者使用插銷連接來固定,上述兩種方式存在以下缺點:
1. 螺絲鎖緊方式位置偏差較多,在一些精密件測量或組立時誤差較大,更換時浪費工時且需要輔助工具,比如扳手等。
2. 使用插銷連接平臺或支架方式 存在安裝間隙及容易松動,使用久了后插銷會松動脫落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旋轉桿連接的固定機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旋轉桿連接的固定機構,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導套、安裝在工裝夾具下端面的導柱以及旋轉桿,所述導套的側端面布置有分別連通導套內部的大定位孔和小定位孔,所述大定位孔和小定位孔的軸線重合,所述大定位孔旁安裝有止位銷,所述導柱的側端面布置有導柱通孔,所述旋轉桿上包括旋轉盤以及安裝在旋轉盤上的第一軸、第二軸以及第三軸,所述旋轉盤上布置有導向凹口,所述第一軸、第二軸以及第三軸的外徑依次減小,所述第一軸和第三軸的軸線重合,所述第一軸和第二軸偏軸安裝,所述導柱沿著導套的軸線插入導套后,大定位孔、導柱通孔和小定位孔直線分布后構成安裝孔,所述旋轉桿的三根軸插入安裝孔后將旋轉桿沿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導向凹口的側面碰觸止位銷后第二軸的外表面頂著導柱通孔的內表面將導柱固定在導套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柱安裝在導柱座上,所述導套的上端面布置有菱形銷,所述導柱座上布置有與菱形銷匹配的菱形孔,所述導柱座的四個角位分別布置有安裝螺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套內部底面布置有底部定位孔,所述導柱的底端布置有與底部定位孔大小匹配的前導桿,所述前導桿的外徑小于導柱的外徑,所述前導桿的軸線和導柱的軸線重合。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旋轉盤上布置有旋轉手柄。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套安裝在導套座上,所述導套座的四個角位分別布置有安裝螺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旋轉盤的外圓周表面內陷后形成所述導向凹口,所述導向凹口的兩側布置有與止位銷的外圓柱面匹配的弧形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大定位孔和小定位孔的軸線與導套的軸線垂直,所述導柱通孔的軸線與導柱的軸線垂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連接方式緊固可靠,操作方式簡單實用;工裝交換的精度更高,能保證生產及檢測品質更加穩定;實現各種不同的工裝的快速交換,極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通用平臺,支架等設備的投資,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的部分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導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導套的正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旋轉桿的俯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旋轉桿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
參照圖1~圖6,旋轉桿連接的固定機構,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導套1、安裝在工裝夾具下端面的導柱3以及旋轉桿2,所述導套1的側端面布置有分別連通導套1內部的大定位孔10和小定位孔11,所述大定位孔10和小定位孔11的軸線重合,所述大定位孔10旁安裝有止位銷4,所述導柱3的側端面布置有導柱通孔30,所述旋轉桿2上包括旋轉盤20以及安裝在旋轉盤20上的第一軸21、第二軸22以及第三軸23,所述旋轉盤20上布置有導向凹口25,所述第一軸21、第二軸22以及第三軸23的外徑依次減小,所述第一軸21和第三軸23的軸線重合,所述第一軸21和第二軸22偏軸安裝,所述導柱3沿著導套1的軸線插入導套1后,大定位孔10、導柱通孔30和小定位孔11直線分布后構成安裝孔,所述旋轉桿2的三根軸插入安裝孔后將旋轉桿2沿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導向凹口25的側面碰觸止位銷4后第二軸22的外表面頂著導柱通孔30的內表面將導柱3固定在導套1內。旋轉桿2插入安裝孔后,第一軸21位于大定位孔10內,第三軸23位于小定位孔11內,通過第二軸22與第一軸21或第三軸23的不同軸線安裝,旋轉后,通過已第一軸21和第三軸23為旋轉基點,慢慢實現第二軸22和導柱通孔30的過盈擠緊,從而將導柱3緊緊地固定在導套1上,連接方式緊固可靠,操作方式簡單實用;工裝交換的精度更高,能保證生產及檢測品質更加穩定;實現各種不同的工裝的快速交換,極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通用平臺,支架等設備的投資,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拆除時,方向旋轉旋轉盤20,使得第二軸22和導柱通孔30之間的過盈擠壓變成間隙配合后,將旋轉桿2取出。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導柱3安裝在導柱座31上,所述導套1的上端面布置有菱形銷12,所述導柱座31上布置有與菱形銷12匹配的菱形孔,所述導柱座31的四個角位分別布置有安裝螺孔,菱形銷12和菱形孔起導向、定位安裝作用。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導套1內部底面布置有底部定位孔,所述導柱3的底端布置有與底部定位孔大小匹配的前導桿32,所述前導桿32的外徑小于導柱3的外徑,所述前導桿32的軸線和導柱3的軸線重合,通過前導桿32和底部定位孔的定位作用,配合菱形銷12與菱形孔,實現雙重定位,提高安裝的精度。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旋轉盤20上布置有旋轉手柄24,通過掰動旋轉手柄24實現旋轉盤20的旋轉,旋轉手柄24起到省力作用。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導套1安裝在導套座13上,所述導套座13的四個角位分別布置有安裝螺孔,通過導套座13將導套1安裝在支架上。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旋轉盤20的外圓周表面內陷后形成所述導向凹口25,所述導向凹口25的兩側布置有與止位銷4的外圓柱面匹配的弧形面,通過導向凹口25限制旋轉盤20旋轉的范圍。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大定位孔10和小定位孔11的軸線與導套1的軸線垂直,所述導柱通孔30的軸線與導柱3的軸線垂直,便于旋轉桿2插入大定位孔10、導柱通孔30和小定位孔11中。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