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建筑鋼筋捆綁的手鉗。
背景技術:
建筑工程,指通過對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所形成的工程實體。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頂蓋、梁柱、墻壁、基礎以及能夠形成內部空間,滿足人們生產、居住、學習、公共活動等需要的工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所用的設備更新換代到自動化階段,很多設備如打樁機、挖土機、推土機、塔吊、汽車吊、鋼筋對焊機、鋼筋成型機、鋼筋調直機等,但有些施工步驟還需要人工手動進行,比如在建立鋼筋支架的時候,由于鋼筋存在不同的型號和構架方式不同,無法統一實現機械化統一固定,需要工人用手鉗逐一進行捆綁,捆綁步驟繁瑣,耗時費力,現有的手鉗在使用過程中,無法避免工人施力過大,使得鉗口壓迫鋼筋,導致鋼筋表面壓損變形的現象,造成鋼筋的強度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建筑鋼筋捆綁的手鉗,具有結構緊湊,使用方便,安全穩定,實用性強的優點。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建筑鋼筋捆綁的手鉗,包括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第一鉗體連接第二鉗體,其特征在于: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之間設有緩沖彈力機構,緩沖彈力機構包括第一支座、弧形套管、彈簧桿和第二支座,弧形套管設于第一支座上,彈簧桿設于第二支座上,彈簧桿活動在弧形套管中,第一支座設于第一鉗體上,第二支座設于第二鉗體上,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之間設有捆扎機構;該手鉗具有結構緊湊,使用方便,安全穩定,實用性強的優點。
進一步,捆扎機構包括捆扎繩鉤和固定扣,捆扎繩鉤連接固定扣,捆扎繩鉤設于第一鉗體的一側,固定扣設于第二鉗體的一側,手鉗閑置時,通過捆扎繩鉤纏繞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數圈后,再勾住固定扣,使得鉗口被包裹在繩圈中,防止鉗口誤傷工人。
進一步,捆扎繩鉤包括彈力繩和掛鉤,掛鉤設于彈力繩的一端,固定扣上設有掛槽,掛槽與掛鉤相對應,不使用手鉗時,拉動彈力繩,使其纏繞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數圈后,然后用掛鉤勾住掛槽,使得第一鉗體的鉗口和第二鉗體的鉗口被包圍在彈力繩圈內,防止鉗口誤傷工人。
進一步,第一鉗體的一側設有U型擱板,在使用手鉗前,拉開捆扎繩鉤,將其擱置或是纏繞在U型擱板的槽口內,從而不影響手鉗的正常使用。
進一步,第二鉗體的尾部設有凸頭,凸頭可當做榔頭,用于敲擊鋼筋,減小鋼筋的內應力,使其方便捆扎,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擴大了手鉗的適用范圍。
進一步,第一鉗體的尾部活動連接有掛條,掛條的設置方便工人將手鉗懸掛在工具箱的工具鉤上,可隨身攜帶至施工地點進行作業,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進一步,第一鉗體上設有防滑套,第二鉗體上設有防滑套,防滑套的設置可避免由于工人手汗過多而出現脫手的現象,增大了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的摩擦力,方便施力操作,防滑套制造工藝簡單,更換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之間設有緩沖彈力機構,在工人在捆扎鋼筋時,同時施力在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上,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相互靠近,弧形套管受到第一支座傳遞的作用力,會擠壓彈簧桿,彈簧桿受到第二支座傳遞的作用力,受到雙向擠壓作用力,彈簧桿產生抵抗壓縮變形的反作用力,使得工人施加外力的作用過程存在一個緩沖的階段,防止由于施力作用過大而導致鋼筋表面受到壓損變形,保護了鋼筋,弧形套管限制彈簧桿的形變范圍,防止彈簧桿彎曲過大而造成斷裂,工作結束后,彈簧桿自動回彈,恢復初始狀態,穩定性好;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之間設有捆扎機構,不使用手鉗時,拉動彈力繩,使其纏繞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數圈后,然后用掛鉤勾住固定扣上的掛槽,使得第一鉗體的鉗口和第二鉗體的鉗口被包圍在彈力繩圈內,防止鉗口誤傷工人。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緊湊,使用方便,安全穩定,實用性強的優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建筑鋼筋捆綁的手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緩沖彈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捆扎繩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鉗體;2-第二鉗體;3-防滑套;4-掛條;5-凸頭;6-緩沖彈力機構;7-第一支座;8-弧形套管;9-彈簧桿;10-第二支座;11-捆扎繩鉤;12-固定扣;13-彈力繩;14-掛鉤;15-掛槽;16-U型擱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建筑鋼筋捆綁的手鉗,包括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第一鉗體1連接第二鉗體2,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上均設有防滑套3,防滑套3的設置可避免由于工人手汗過多而出現脫手的現象,增大了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的摩擦力,方便施力操作,防滑套3制造工藝簡單,更換成本低。第一鉗體1的尾部活動連接有掛條4,掛條4的設置方便工人將手鉗懸掛在工具箱的工具鉤上,可隨身攜帶至施工地點進行作業,使用方便,實用性強。第二鉗體2的尾部設有凸頭5,凸頭5可當做榔頭,用于敲擊鋼筋,減小鋼筋的內應力,使其方便捆扎,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擴大了手鉗的適用范圍。
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之間設有緩沖彈力機構6,緩沖彈力機構6包括第一支座7、弧形套管8、彈簧桿9和第二支座10,弧形套管8設于第一支座7上,彈簧桿9設于第二支座10上,彈簧桿9活動在弧形套管8中,第一支座7設于第一鉗體1上,第二支座10設于第二鉗體2上,在工人在捆扎鋼筋時,緩沖彈力機構6為工人施加外力的作用過程創造一個緩沖的階段,防止由于施力作用過大而導致鋼筋表面受到壓損變形,保護了鋼筋,
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之間設有捆扎機構,捆扎機構包括捆扎繩鉤11和固定扣12,捆扎繩鉤11包括彈力繩13和掛鉤14,掛鉤14設于彈力繩13的一端,彈力繩13設于第一鉗體1的一側,固定扣12設于第二鉗體2的一側,固定扣12上設有掛槽15,掛槽15與掛鉤14相對應,不使用手鉗時,拉動彈力繩13,使其纏繞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數圈后,然后用掛鉤14勾住掛槽15,使得第一鉗體1的鉗口和第二鉗體2的鉗口被包圍在彈力繩13圈內,防止鉗口誤傷工人。第一鉗體1的一側設有U型擱板16,在使用手鉗前,拉開捆扎繩鉤11,將彈力繩13擱置或是纏繞在U型擱板16的槽口內,從而不影響手鉗的正常使用。
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之間設有緩沖彈力機構6,在工人在捆扎鋼筋時,同時施力在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上,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相互靠近,弧形套管8受到第一支座7傳遞的作用力,會擠壓彈簧桿9,彈簧桿9受到第二支座10傳遞的作用力,受到雙向擠壓作用力,彈簧桿9產生抵抗壓縮變形的反作用力,使得工人施加外力的作用過程存在一個緩沖的階段,防止由于施力作用過大而導致鋼筋表面受到壓損變形,保護了鋼筋,弧形套管8限制彈簧桿9的形變范圍,防止彈簧桿9彎曲過大而造成斷裂,工作結束后,彈簧桿9自動回彈,恢復初始狀態,穩定性好;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之間設有捆扎機構,不使用手鉗時,拉動彈力繩13,使其纏繞第一鉗體1和第二鉗體2數圈后,然后用掛鉤14勾住固定扣12上的掛槽15,使得第一鉗體1的鉗口和第二鉗體2的鉗口被包圍在彈力繩13圈內,防止鉗口誤傷工人。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緊湊,使用方便,安全穩定,實用性強的優點。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實用新型為基礎,為解決基本相同的技術問題,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的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