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抓取工具,具體涉及便于機器人高效工作的抓取工具。
背景技術:
由于機器人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學校和職業(yè)培訓機構開始針對這一行業(yè)開設了相關教學和培訓,實現的是從零件進入加工,直到部件加工完成的完整加工工藝流程,最終目的即是從實際生產中完成教學目的,從而使接受培訓的人員,清楚實際生產中的工藝流程,啟發(fā)學員思考,然而對于機器人的使用方向而針對教學培訓所使用的教學機器人工作站就目前來看存在著兩個關鍵的問題。
當前的單站式機器人教學設備功能過于單一,對于機器人本體來說這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再者就是設備本身的教學目的也會受到相應的限制(搬運工作站只具備搬運功能,要做焊接,涂膠就無法完成)。并且,在機器人進行工藝流程的培訓,既然涉及到零件的加工等工藝,那么必然需要有對工件進行抓取的裝置,而現有技術中并沒有一種合適的抓手是能夠提高機器人操作與使用的效率,抓取穩(wěn)定性不高,導致機器人教學過程效率低下,從而限制了機器人教學的發(fā)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并沒有一種合適的抓手是能夠提高機器人操作與使用的效率,抓取穩(wěn)定性不高,導致機器人教學過程效率低下,從而限制了機器人教學的發(fā)展,目的在于提供便于機器人高效工作的抓取工具,能夠快速穩(wěn)定的進行工件的抓取,防止工件在抓取移動過程中發(fā)生掉落,提高了工作效率,適用于機器人教學中工件的抓取。
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便于機器人高效工作的抓取工具,包括方形上料框,所述上料框的四個角下方處連有抓取裝置,所述抓取裝置包括與上料框垂直設置的支撐桿,支撐桿的下端連有抓取桿,所述抓取桿與支撐桿鉸接,抓取桿繞鉸接處上下轉動,抓取桿轉動的方向與上料框對角線所在方向相同;上料框的四周外側還連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與上料框之間鉸接,限位桿繞鉸接處上下轉動;上料框上連有固定桿,固定桿的尾端連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內設有內螺紋。
本發(fā)明的抓取工具,能夠快速穩(wěn)定的進行工件的抓取,防止工件在抓取移動過程中發(fā)生掉落,提高了工作效率,適用于機器人教學中工件的抓取。首先,通過連接柱將上料框與機器人手臂連接在一起,然后在進行工件的抓取時,移動機器人使得上料框位于工件的正上方,使上料框向下移動與弓箭的上表面接觸,然后使抓取桿從豎直狀態(tài)轉動到水平狀態(tài),此時抓取桿便與弓箭的下表面接觸,提拉上料框便完成了工件的抓取;其中限位桿處于豎直狀態(tài),能夠避免工件從上料框的下方滑落出去,保證了抓取弓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固定桿與連接柱之間可拆卸鏈接,可更換不同的連接柱,從而滿足不同機器人的連接使用。
上料框與固定桿之間活動連接,上料框與固定桿之間的角度可調節(jié),可根據工藝流程中的需要滿足處于不同角度放置工件的抓取。
所述抓取桿的側面上設有吸盤,在抓取桿與工件的下表面接觸的時候,可通過吸盤將工件固定,進一步提高穩(wěn)定性。
所述支撐桿與上料框之間通過滑軌連接,可調節(jié)各個支撐桿之間的距離,從而滿足不同尺寸工件的抓取。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便于機器人高效工作的抓取工具,能夠快速穩(wěn)定的進行工件的抓取,防止工件在抓取移動過程中發(fā)生掉落,提高了工作效率,適用于機器人教學中工件的抓取;
2、本發(fā)明便于機器人高效工作的抓取工具,抓取桿的側面上設有吸盤,在抓取桿與工件的下表面接觸的時候,可通過吸盤將工件固定,進一步提高穩(wěn)定性;
3、本發(fā)明便于機器人高效工作的抓取工具,固定桿與連接柱之間可拆卸鏈接,可更換不同的連接柱,從而滿足不同機器人的連接使用,支撐桿與上料框之間通過滑軌連接,可調節(jié)各個支撐桿之間的距離,從而滿足不同尺寸工件的抓取。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上料框,2-支撐桿,3-抓取桿,4-限位桿,5-固定桿,6-連接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便于機器人高效工作的抓取工具,包括方形上料框1,所述上料框1的四個角下方處連有抓取裝置,所述抓取裝置包括與上料框1垂直設置的支撐桿2,支撐桿2的下端連有抓取桿3,所述抓取桿3與支撐桿2鉸接,抓取桿3繞鉸接處上下轉動,抓取桿3轉動的方向與上料框1對角線所在方向相同;上料框1的四周外側還連有限位桿4,所述限位桿4與上料框1之間鉸接,限位桿4繞鉸接處上下轉動;上料框1上連有固定桿5,固定桿5的尾端連有連接柱6,所述連接柱6內設有內螺紋。
本發(fā)明的抓取工具,能夠快速穩(wěn)定的進行工件的抓取,防止工件在抓取移動過程中發(fā)生掉落,提高了工作效率,適用于機器人教學中工件的抓取。首先,通過連接柱將上料框與機器人手臂連接在一起,然后在進行工件的抓取時,移動機器人使得上料框位于工件的正上方,使上料框向下移動與弓箭的上表面接觸,然后使抓取桿從豎直狀態(tài)轉動到水平狀態(tài),此時抓取桿便與弓箭的下表面接觸,提拉上料框便完成了工件的抓取;其中限位桿處于豎直狀態(tài),能夠避免工件從上料框的下方滑落出去,保證了抓取弓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優(yōu)選的,固定桿與連接柱之間可拆卸鏈接,可更換不同的連接柱,從而滿足不同機器人的連接使用。
優(yōu)選的,上料框與固定桿之間活動連接,上料框與固定桿之間的角度可調節(jié),可根據工藝流程中的需要滿足處于不同角度放置工件的抓取。
優(yōu)選的,所述抓取桿的側面上設有吸盤,在抓取桿與工件的下表面接觸的時候,可通過吸盤將工件固定,進一步提高穩(wěn)定性。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桿與上料框之間通過滑軌連接,可調節(jié)各個支撐桿之間的距離,從而滿足不同尺寸工件的抓取。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