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建筑用圓柱狀材料夾持固定設備。
背景技術:
很多圓柱狀材料在加工時需要對其進行切割,以便切割出需要的尺寸,然而在切割時需要配合實用夾持裝置進行固定,現有的固定裝置只能夾持固定單一的卷材,當卷材直徑變化較大時則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固定,固定不夠穩固,操作繁瑣,使用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建筑用圓柱狀材料夾持固定設備。
為達到本發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筑用圓柱狀材料夾持固定設備,包括第一夾持裝置、位于所述第一夾持裝置上方的第二夾持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二夾持裝置上的第一連接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裝置上的第二連接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一夾持裝置上的電缸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一夾持裝置上方的支撐塊裝置,所述第一夾持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桿上方的第一定位桿、第一連接塊,所述第二夾持裝置包括第二固定桿、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桿下方的彈性桿、位于所述彈性桿下方的第一彈簧、位于所述彈性桿上方的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一連接裝置包括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側的第一連接桿、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右側的第三固定桿、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上下兩側的第二彈簧,所述第二連接裝置包括第二連接桿、位于所述第二連接桿下方的第四固定桿、位于所述第二連接桿左右兩側的第三彈簧,所述電缸裝置包括電缸、位于所述電缸下方的推動桿、位于所述推動桿下方的推板、位于所述推板上方的頂靠桿,所述支撐塊裝置包括支撐塊、位于所述支撐塊右側的彎曲桿、設置于所述彎曲桿上的第四彈簧。
所述第一定位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塊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固定桿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連接塊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二固定桿樞軸連接,所述彈性桿呈彎曲狀,所述彈性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固定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二固定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塊與所述第二固定桿的上端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連接塊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一支架樞軸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架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三固定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三固定桿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連接桿貫穿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接觸,所述第一定位桿的左表面頂靠在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右表面上且與其滑動接觸,所述第一連接桿貫穿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左右表面且與其滑動接觸,所述第二彈簧的左端與所述第二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四固定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四固定桿固定連接。
所述電缸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電缸連接,所述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板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桿的下方,所述頂靠桿的下端與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頂靠桿貫穿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接觸,所述第四固定桿的左端頂靠在所述頂靠桿的右表面上且與其滑動接觸。
所述支撐塊的縱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支撐塊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彎曲桿的一端與所述支撐塊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彎曲桿的另一端頂靠在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左表面上,所述第四彈簧的一端與所述支撐塊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的右端與所述彎曲桿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建筑用圓柱狀材料夾持固定設備能夠夾持固定不同直徑的圓柱狀材料,并且操作簡單,夾持穩固,使用便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建筑用圓柱狀材料夾持固定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建筑用圓柱狀材料夾持固定設備做出清楚完整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建筑用圓柱狀材料夾持固定設備包括第一夾持裝置1、位于所述第一夾持裝置1上方的第二夾持裝置2、設置于所述第二夾持裝置2上的第一連接裝置3、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裝置3上的第二連接裝置4、設置于所述第一夾持裝置1上的電缸裝置5、設置于所述第一夾持裝置1上方的支撐塊裝置6。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夾持裝置1包括第一固定桿1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桿11上方的第一定位桿12、第一連接塊13。所述第一固定桿11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定位桿12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桿12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桿1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桿12采用光滑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連接塊13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連接塊13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固定桿1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夾持裝置2包括第二固定桿21、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桿21下方的彈性桿22、位于所述彈性桿22下方的第一彈簧23、位于所述彈性桿22上方的第二連接塊24。所述所述第二固定桿21呈長方體,所述第二固定桿21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連接塊1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二固定桿21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桿21可以圍繞所述第一連接塊13旋轉。所述彈性桿22設有兩個,所述彈性桿22呈彎曲狀,所述彈性桿22的上端與所述第二固定桿21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桿22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彎曲變形,圓柱狀材料處于所述彈性桿22之間,所述彈性桿22頂靠在圓柱狀材料上,對其起到固定的作用。所述第一彈簧2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桿1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23的上端與所述第二固定桿2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塊24呈長方體,所述第二連接塊24與所述第二固定桿21的上端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連接裝置3包括第一支架31、位于所述第一支架31右側的第一連接桿32、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32右側的第三固定桿33、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32上下兩側的第二彈簧34。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上端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連接塊24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一支架31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架31可以圍繞所述第二連接塊24旋轉。所述第一連接桿3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連接桿32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架3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33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連接桿32的右端與所述第三固定桿33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34設有兩個,所述第二彈簧34的右端與所述第三固定桿33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連接裝置4包括第二連接桿41、位于所述第二連接桿41下方的第四固定桿42、位于所述第二連接桿41左右兩側的第三彈簧43。所述第二連接桿41呈長方體,所述第二連接桿41貫穿所述第一固定桿11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接觸,所述第一定位桿12的左表面頂靠在所述第二連接桿41的右表面上且與其滑動接觸,所述第一連接桿32貫穿所述第二連接桿41的左右表面且與其滑動接觸,所述第二彈簧34的左端與所述第二連接桿4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34處于被壓縮狀態,所述第二彈簧34向右推動所述第三固定桿33,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桿21可以穩穩的頂靠在圓柱狀材料上。所述第四固定桿42呈長方體,所述第二連接桿41的下端與所述第四固定桿42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43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43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桿11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43的下端與所述第四固定桿42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43處于被壓縮狀態,所述第三彈簧43向下推動所述第四固定桿42,使得所述第二連接桿41向下帶動所述第一連接桿32,綜合作用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桿21緊緊的頂靠在圓柱狀材料上。
如圖1所示,所述電缸裝置5包括電缸51、位于所述電缸51下方的推動桿52、位于所述推動桿52下方的推板53、位于所述推板53上方的頂靠桿54。所述電缸51與電源(未圖示)電性連接,為所述電缸51提供電能,所述電缸51上設有開關(未圖示),方便控制所述電缸51打開或者關閉,所述電缸51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固定桿1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52呈長方體,所述推動桿52的上端與所述電缸51連接,使得所述電缸51可以帶動所述推動桿52上下移動,所述推動桿52的下端與所述推板5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板53呈長方體,所述推板53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桿42的下方。所述頂靠桿54呈長方體,所述頂靠桿54的下端與所述推板5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頂靠桿54貫穿所述第一固定桿11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接觸,使得所述頂靠桿54可以上下移動,所述第四固定桿42的左端頂靠在所述頂靠桿54的右表面上且與其滑動接觸。
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塊裝置6包括支撐塊61、位于所述支撐塊61右側的彎曲桿62、設置于所述彎曲桿62上的第四彈簧63。所述支撐塊61的縱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支撐塊61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固定桿1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圓錐狀材料頂靠在所述支撐塊61上。所述彎曲桿62呈彎曲狀,所述彎曲桿62的一端與所述支撐塊6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彎曲桿62的另一端頂靠在所述第二連接桿41的左表面上,所述彎曲桿62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彎曲變形,所述彎曲桿62對所述第二連接桿41施加力的作用,對所述第二連接桿41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所述第四彈簧63的一端與所述支撐塊61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63的右端與所述彎曲桿62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63處于被壓縮狀態,所述第四彈簧63向右推動所述彎曲桿62,使得所述彎曲桿62緊緊的頂靠在所述第二連接桿41上。
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明建筑用圓柱狀材料夾持固定設備使用時,首先將圓柱狀材料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桿11上,且頂靠在所述支撐塊61上,所述第一固定桿21頂靠在圓柱狀材料上,并且所述彈性桿22頂靠在圓柱狀材料上,對圓柱狀材料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所述第一彈簧23向下拉動所述第一固定桿21,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桿21緊緊的頂靠在圓柱狀材料上,并且所述第二彈簧34向右推動所述第三固定桿33,且所述第三彈簧43向下推動所述第四固定桿42,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桿21緊緊的頂靠在圓柱狀材料上,對圓柱狀材料起到固定的作用,所述第一彈簧23、第二彈簧34、第三彈簧43的彈力足夠大,以便對圓柱狀材料起到穩固的固定作用。待使用完畢后,打開電缸51的開關,使得所述推板53向下移動,所述頂靠桿54隨之向上移動,所述推板53頂靠在所述第四固定桿42上,且使得所述第四固定桿42向上移動,所述頂靠桿54向上頂靠所述彎曲桿62,使得所述彎曲桿62不再頂靠在第二連接桿41上,進而使得所述推板53順利的向上推動所述第四固定桿41,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桿21的上端向上移動,所述第一固定桿21不再頂靠在圓柱狀材料上,從而方便將圓柱狀材料取出。至此,本發明建筑用圓柱狀材料夾持固定設備使用過程描述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