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套筒。
背景技術:
套筒是套筒扳手的簡稱,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作為一種上緊或卸松螺絲的專業工具來使用。現有的套筒通常只能通過人力進行上緊或卸松螺絲,非常耗費人力,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套筒的作用通常是明確且固定的(僅僅用于上緊或卸松螺絲),即套筒的作用比較單一,適用范圍小。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套筒,電源模塊為電機的轉動提供能源動力,使得電機帶動內筒進行轉動,進而促使套頭上緊或卸松螺絲,節省人力,電源模塊為探照燈的發光提供能源動力,使得套筒作為光源使用,能解決現有套筒只能通過人力進行上緊或卸松螺絲,而且作用單一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多功能套筒,包括外筒、內筒、軸承和電機,內筒套設在所述外筒內,軸承套設在所述內筒外并位于外筒和內筒之間,使得外筒和內筒相對轉動,電機外殼與所述外筒底端固定連接,電機的輸出端與內筒底端固定連接,內筒頂端設有套頭,外筒外壁設有探照燈和電源模塊,電源模塊分別與電機、探照燈電連接,電源模塊為探照燈的發光提供能源動力,電源模塊為電機的轉動提供能源動力。
優選的,套頭底端可拆卸連接設置于所述內筒頂端。
優選的,軸承內圈與所述內筒外壁固定連接,軸承外圈與所述外筒內壁固定連接。
優選的,還包括握手柄,握手柄設在所述外筒外壁上。
優選的,電源模塊設在握手柄上。
優選的,套頭頂端設有正方形凹孔、三角形凹孔或六邊形凹孔。
優選的,套頭頂端設有針狀件。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軸承內圈與內筒外壁固定連接,軸承外圈與外筒內壁固定連接,使得外筒和內筒之間實現相對轉動,用手握住握手柄,接通電機的電源,促使電源模塊為電機的轉動提供能源動力,使得電機的輸出端帶動內筒相對于外筒進行轉動,進而促使套頭進行上緊或卸松螺絲的動作,節省人力;另外接通探照燈的電源,促使電源模塊為探照燈的發光提供能源動力,可以使得套筒作為光源使用,即套筒同樣適用于漆黑的環境,能解決現有套筒只能通過人力進行上緊或卸松螺絲,而且作用單一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套筒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多功能套筒中外筒和內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多功能套筒中電機和內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套頭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所示套頭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所示套頭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筒;11、探照燈;2、內筒;21、套頭;3、電機;4、握手柄;41、防滑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請參見圖1-圖6,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套筒,包括外筒1、內筒2、軸承、電機3和握手柄4。
內筒2套設在外筒1內,軸承套設在內筒2外,即軸承位于外筒1和內筒2之間,軸承內圈直接與內筒2外壁焊接固定連接在一起,軸承外圈直接與外筒1內壁焊接固定連接在一起,使得所述外筒1和內筒2之間實現相對轉動。
本實施方式中,軸承內圈直接與內筒2外壁焊接固定連接在一起,軸承外圈直接與外筒1內壁焊接固定連接在一起。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軸承內圈與內筒2外壁可以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一起,軸承外圈與外筒1內壁可以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一起。只要保證外筒1和內筒2之間實現相對轉動。
本實施方式中,內筒2和外筒1均由金屬制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內筒2和外筒1可以均由塑料制成。
握手柄4安裝在外筒1外壁上,握手柄4上成型有防滑紋41,使用該多功能套筒時,可以直接用手握住成型有的防滑紋41部位的握手柄4上(防止手在握手柄4上發生“手滑”的情況,影響多功能套筒工作的穩定性),可以更好地操作該多功能套筒進行上緊或卸松螺絲的動作。
電源模塊安裝在握手柄4上,即電源模塊間接安裝在在外筒1外壁上,電機3外殼與外筒1底端固定連接,電機3的輸出端與內筒2底端固定連接,內筒2頂端可拆卸安裝有套頭21(即套頭21底端可拆卸連接安裝在所述內筒2頂端),電源模塊與電機3電連接,接通電機3的電源,促使電源模塊為電機3的轉動提供能源動力,使得電機3帶動內筒2相對于外筒1進行轉動,進而促使套頭21進行上緊或卸松螺絲的動作,節省人力。
本實施方式中,電機3外殼直接焊接在外筒1底端上。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電機3外殼與外筒1底端之間可以通過插合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本實施方式中,電源模塊為電機3的轉動提供能源動力。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電機3可以接通外界電源。
由于內筒2與套頭21之間構成可拆卸連接的關系,即在使用該多功能套筒的過程中可以更換不同的套頭21,可以根據不同的工作環境更換不同的套頭21,例如,套頭21頂端可以成型有正方形凹孔(如圖4所示)或正方形凸起,當需要擰緊的螺絲為四角螺絲的時候,可以更換該種套頭21;或者套頭21頂端可以成型有三角形凹孔(如圖5所示)或三角形凸起,當需要擰緊的螺絲為三角螺絲的時候,可以更換該種套頭21;或者套頭21頂端可以成型有六邊形凹孔或六邊形凸起;或者,需要進行鉆孔的時候,套頭21頂端上均勻成型有針狀件(如圖6所示)。
本實施方式中,套頭21以螺釘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安裝在內筒2頂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套頭21可以以插合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安裝在內筒2頂端。
本實施方式中,握手柄4直接焊接固定在外筒1外壁上。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握手柄4可以通過插合固定的方式安裝在外筒1外壁上。
本實施方式中,握手柄4由金屬制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握手柄4可以由塑料制成。
外筒1外壁還安裝有探照燈11,電源模塊與探照燈11電連接,接通探照燈11的電源,使得電源模塊為探照燈11的發光提供能源動力,可以讓該多功能套筒作為光源使用,即該多功能套筒同樣適用于漆黑的環境。
本實施方式中,電源模塊為探照燈11的發光提供能源動力。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探照燈11可以接通外界電源。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軸承內圈直接與內筒2外壁焊接固定連接在一起,軸承外圈直接與外筒1內壁焊接固定連接在一起,使得外筒1和內筒2之間實現相對轉動,電機3的輸出端與內筒2底端固定連接,內筒2頂端可拆卸安裝有套頭21。用手握住成型有的防滑紋41部位的握手柄4上(防止手在握手柄4上發生“手滑”的情況,影響多功能套筒工作的穩定性),然后接通電機3的電源,促使電源模塊為電機3的轉動提供能源動力,使得電機3的輸出端帶動內筒2相對于外筒1進行轉動,進而促使套頭21進行上緊或卸松螺絲的動作,節省人力;另外接通探照燈11的電源,促使電源模塊為探照燈11的發光提供能源動力,可以使得該多功能套筒作為光源使用,即該多功能套筒同樣適用于漆黑的環境,能解決現有套筒只能通過人力進行上緊或卸松螺絲,而且作用單一的問題。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