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裝配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對接套筒。
背景技術:
在建筑行業中,傳統的鋼筋連接方式如搭接、焊接等連接方式,無論從連接質量、效率還是可操作性均不能滿足建筑業迅速發展的需求。鋼筋連接套筒技術的不斷更新帶動了整個行業的進一步革新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所以鋼筋連接技術在一定意義上是相當成功的,并且具有自己的特點,這樣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行業和社會潮流。搭接的連接方式已不能用于大規格鋼筋的連接,再加上焊接有很多不足之處,(如鋼材材質不穩定、可焊性差等情況;電源不穩定或焊工水平較差的情況;工期緊、電容量不夠的情況;以及風雨寒冷等氣候影響;還有防火要求高的場所的施工方案;水平鋼筋的現場連接的質量和速度。)焊接質量均無法保證?,F有裝配式建筑的鋼筋連接一般采用套筒灌漿連接,此種連接方式的弊端存在如下:1、套筒成本較高;2灌漿工藝復雜;3施工精度要求高。
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種對接套筒被設計出來,通過設置套筒壁身和套筒連接頭,通過將鋼筋嵌在套筒連接頭內部,實現鋼筋的連接;通過在套筒壁身內部和連接頭的外部設置螺紋配合連接,很好固定;通過設置擴口和瓜瓣式連接頭,可以很好的對鋼筋墩粗進行安裝固定卡緊,防止拉力過大造成鋼筋的滑出,簡單實用,即一種對接套筒。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墻板安裝過程中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對接套筒。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對接套筒,包括套筒壁身和套筒連接頭,所述套筒壁身內部車加工有內螺紋,套筒連接頭的外部車加工有外螺紋,套筒壁身和套筒連接頭通過內外螺紋連接固定;所述套筒連接頭的左右端部固定設置有夾頭,所述套筒內部開設有鋼筋孔,鋼筋孔的兩端設有擴口,所述鋼筋孔的內部設有鋼筋,所述的鋼筋在套筒壁身內部的部分固定連接有鋼筋墩粗;所述套筒連接頭由兩個半圓形連接頭瓜瓣拼接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套筒壁身的開口處設置有圓弧倒角過渡結構,防止傷手。
進一步的,所述套筒連接頭兩端的夾頭部分為平面結構,方便扳手卡緊后進行拆卸或安裝。
進一步的,所述鋼筋和鋼筋墩粗為一體式結構,鋼筋的直徑略小于鋼筋孔的內徑。
進一步的,所述內螺紋和外螺紋均為粗牙螺紋結構,可以很好的連接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外螺紋分為左右兩段,左邊段為反螺紋結構,右邊段為正螺紋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套筒壁身和套筒連接頭,通過將鋼筋嵌在套筒連接頭內部,實現鋼筋的連接;通過在套筒壁身內部和連接頭的外部設置螺紋配合連接,很好固定;通過設置擴口和瓜瓣式連接頭,可以很好的對鋼筋墩粗進行安裝固定卡緊,防止拉力過大造成鋼筋的滑出,簡單實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連接頭瓜瓣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套筒壁身,2、套筒連接頭,21、連接頭瓜瓣,3、外螺紋,4、內螺紋,5、夾頭,6、擴口,7、鋼筋孔,8、鋼筋,9、鋼筋墩粗。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對接套筒,包括套筒壁身1和套筒連接頭2,所述套筒壁身1內部車加工有內螺紋4,套筒連接頭2的外部車加工有外螺紋3,套筒壁身1和套筒連接頭2通過內外螺紋連接固定;所述套筒連接頭2的左右端部固定設置有夾頭5,所述套筒連接頭2內部開設有鋼筋孔7,鋼筋孔7的兩端設有擴口6,所述鋼筋孔7的內部設有鋼筋8,所述的鋼筋8在套筒壁身1內部的部分固定連接有鋼筋墩粗9;所述套筒連接頭2由兩個半圓形連接頭瓜瓣21拼接而成;所述套筒壁身1的開口處設置有圓弧倒角過渡結構,防止傷手;所述套筒連接頭2兩端的夾頭5部分為平面結構,方便扳手卡緊后進行拆卸或安裝;所述鋼筋8和鋼筋墩粗9為一體式結構,鋼筋8的直徑略小于鋼筋孔7的內徑;所述內螺紋4和外螺紋3均為粗牙螺紋結構,可以很好的連接固定,所述外螺紋3分為左右兩段,左邊段為反螺紋結構,右邊段為正螺紋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的實施例,如圖1-圖3所示,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連接頭瓜瓣的結構示意圖。
在使用時,將鋼筋8兩端和鋼筋墩粗9部分放置在套筒連接頭2的連接頭瓜瓣21內,組對連接頭瓜瓣21后將套筒連接頭2和套筒壁身1旋緊固定即可,可以很好的實現鋼筋8的連接;采用這種結構:1、對接套筒的成本比傳統的灌漿套筒低的多;2、施工工藝簡單便捷,降低了施工難度;3節點處的受力性能經研究能達到現澆節點的效果,甚至略優于現澆節點。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