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孔芯樣取出夾具。
背景技術:
鉆孔因其空間小,且芯樣與鉆孔壁空間小,如何將芯樣從鉆孔中方便、快捷的取出一直是便攜式取芯機鉆芯過程中的難點。現有的芯樣取出裝置只能取出較淺的芯樣,對1米以上深度的芯樣則效果較差,或者一次性取出的成功率很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新穎,使用方便的鉆孔芯樣取出夾具。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實現:一種鉆孔芯樣取出夾具,包括下端具有螺紋部的操縱桿,操縱桿下端套設有與其旋轉配合的支架,支架的兩側鉸接有擺動件,兩擺動件下端設置有用以配合夾緊芯樣的夾片;操縱桿下端螺紋部上旋接有位于支架上方的螺母,螺母兩側固連有推動塊,所述推動塊上設置有與擺動件上端楔形部相配合的楔形槽以使螺母向下運動時通過推動塊推動擺動件上端外張。
進一步的,所述夾片橫截面為圓弧形結構,所述支架中部具有供操縱桿下端穿過的中孔,操縱桿下端具有卡在支架下端面的擋環,操縱桿的螺紋部還旋接有頂著支架上端面的限位螺母。
進一步的,還包括套設在兩擺動件上端的橡皮圈,橡皮圈拉動兩擺動件上端向中間收攏,擺動件外側部具有與橡皮圈相配合的凹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鉆孔芯樣取出夾具結構新穎,使用方便,可高效、快捷地將芯樣從鉆孔中取出,夾片的間距可自由調節,能高效的夾住不同直徑的芯樣,適用范圍廣。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將通過具體實施例和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構造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推動塊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支架構造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A剖面圖;
圖中標號說明:1-操縱桿、2-螺紋部、3-支架、4-擺動件、5-夾片、6-螺母、7-推動塊、8-楔形槽、9-中孔、10-擋環、11-限位螺母、12-橡皮圈、13-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一種鉆孔芯樣取出夾具,包括下端具有螺紋部的操縱桿1,操縱桿下端套設有與其旋轉配合的支架3,支架3的兩側鉸接有擺動件4,兩擺動件下端設置有用以配合夾緊芯樣的夾片5;操縱桿1下端螺紋部上旋接有位于支架3上方的螺母6,螺母6兩側固連有推動塊7,所述推動塊7上設置有與擺動件4上端楔形部相配合的楔形槽8以使螺母向下運動時通過推動塊7推動擺動件4上端外張,兩擺動件4上端張開,那也兩夾片的下端并可夾緊,將該夾具伸入鉆孔中,便可夾取處鉆孔內的芯樣,可以根據鉆孔深度延長操縱桿長度,夾片的間距可自由調節,能高效快捷的夾住不同直徑的芯樣,且取出的芯樣深度不受限制,使用方便。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夾片5橫截面為圓弧形結構,所述支架3中部具有供操縱桿1下端穿過的中孔9,操縱桿下端具有卡在支架下端面的擋環10,操縱桿的螺紋部還旋接有頂著支架上端面的限位螺母11。
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套設在兩擺動件4上端的橡皮圈12,橡皮圈拉動兩擺動件上端向中間收攏,擺動件外側部具有與橡皮圈相配合的凹槽13。
鉆孔芯樣取出夾具的工作過程:通過旋轉操縱桿帶動螺母6朝支架方向移動,通過推動塊7中的鍥形槽使兩擺動件上端間距相對擴大,兩夾片下端夾緊芯樣,反向轉動操縱桿使螺母朝遠離支架方向移動,使推動塊遠離擺動件上端,受橡皮圈作用,兩擺動件上端逐步收攏,使夾片下端張開。
上列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