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援、逃生工具,具體是一種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
技術背景近年來,國內多層建筑、高層建筑日益增多,當發生火災等突發事件時,緊急逃生和安全救生能力的大小牽涉到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財產損失的大小。僅有逃生門和逃生梯是不夠的,特別當大火封阻這些通道時,煙火或毒氣會從逃生門和逃生梯向上漫延,使很多人難以從逃生門和逃生梯逃生,因此,從陽臺、窗口等出口逃生成為一種極其重要的自救途徑,此時就需要一種可以將人員從高樓處快速安全輸送至地面的逃生器材。傳統的快速逃生方式是通過軟梯、救生袋、逃生井等設施進行逃生,但這些設備造價高,占用空間大,使用不便。·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它能夠在高樓發生災情時,及時搶救遇險人員,使遇險人員克服恐懼感,平穩和安全著陸。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由殼體,滑輪,控速轉盤,傳動軸、軸承、救生繩和安全環扣組成,控速轉盤安裝在傳動軸上,傳動軸穿過殼體和軸承與滑輪連接,軸承安裝在殼體上,救生繩穿過殼體上端后繞在滑輪上,從殼體下端引出,安全環扣一端扣在殼體上,另一端與安全帶連接。所述救生繩沿滑輪交錯纏繞。所述傳動軸的一端為螺紋狀,螺紋狀一端的傳動軸插入控速轉盤,并用固定螺母旋緊螺紋狀一端的傳動軸。所述殼體的下端設有帶孔的凸臺,安全環扣扣在凸臺上的孔內。本實用新型的突出優點在于能夠控制下降速度為每秒0-0. 5米,相當于從一米高的凳子上跳下時落地的速度,且承載的重量可以達到100-150公斤。并且平穩性和安全性比較高,能夠使遇險人員克服恐懼感,平穩和安全著陸。
圖I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 —A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的傳動軸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傳動軸;2.第三滑輪;3.第一滑輪;4.第一螺栓;5.控速轉盤;6.殼體;7.上導向孔;8.第二螺栓;9.第二滑輪;10.第四滑輪;11.第三螺栓;12.第五滑輪;13.下導向孔,14.安全環扣;15.第四螺栓;16.救生繩;17.第一平鍵;18.軸承;19.固定螺母;20.金屬絲;21.第二平鍵;22.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裝置作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所述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的具體結構為第一滑輪3由第一螺栓4固定在殼體6上、第二滑輪9由第二螺栓8固定在殼體6上、第四滑輪10由第三螺栓11固定在殼體6上、第五滑輪12由第四螺栓15固定在殼體6上,控速轉盤5安裝在傳動軸I上,傳動軸I穿過殼體6和軸承18與第三滑輪2連接,軸承18安裝在殼體6上,救生繩16穿入殼體6上的上導孔7,然后依次繞過第一滑輪3、第二滑輪9、第三滑輪2、第四滑輪10和第五滑輪12,再從殼體6的下導孔13穿出,安全環扣14 一端扣在殼體6的固定孔22上,另一端與安全帶連接,安全帶系住人體。傳動軸I與第三滑輪2通過第一平鍵17固定,控速轉盤5與傳動軸I通過第二平鍵21固定,固定螺母19旋入傳動軸I的一端以固定控速轉盤5,金屬絲20插入傳動軸I的通孔內,防止固定螺母19脫出。 本實用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救生繩16與第一滑輪3、第二滑輪9、第三滑輪2、第四滑輪10和第五滑輪12之間依次纏繞產生的摩擦力進行工作,控速轉盤5通過傳動軸I控制第三滑輪2的旋轉速度,以此來控制救生繩16與第三滑輪2之間的摩擦力大小,進而控制整個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的下降速度。當高樓發生險情時,將救生繩16上端系在事發點的固定物上,并把救生繩16的下端拋向安全地點,人體系上安全帶后,通過操作控速轉盤5,即可從事發點緩慢下降。
權利要求1.一種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該逃生器由殼體,滑輪,控速轉盤,傳動軸、軸承、救生繩和安全環扣組成,控速轉盤安裝在傳動軸上,傳動軸穿過殼體和軸承與滑輪連接,軸承安裝在殼體上,救生繩穿過殼體上端后繞在滑輪上,從殼體下端引出,安全環扣一端扣在殼體上,另一端與安全帶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繩沿滑輪交錯纏繞。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的一端為螺紋狀,螺紋狀一端的傳動軸插入控速轉盤,并用固定螺母旋緊螺紋狀一端的傳動軸。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下端設有帶孔的凸臺,安全環扣扣在凸臺上的孔內。
專利摘要一種摩擦式控速高樓逃生器,由殼體,滑輪,控速轉盤,傳動軸、軸承、救生繩和安全環扣組成,控速轉盤安裝在傳動軸上,傳動軸穿過殼體和軸承與滑輪連接,軸承安裝在殼體上,救生繩穿過殼體上端后繞在滑輪上,從殼體下端引出,安全環扣一端扣在殼體上,另一端與安全帶連接。使用該裝置能夠在高樓發生災情時,及時搶救遇險人員,使遇險人員克服恐懼感,平穩和安全著陸。
文檔編號A62B1/10GK202569227SQ20122022185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明者覃正海, 劉小焦, 莫以為 申請人: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