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塑竹板材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塑竹板材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塑料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比如,塑料在家具板材中的應用,以往,塑料與木材相結合形成的復合材料比較多見。但由于木材生長緩慢,其可再生性較差,大規模的砍伐木材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 另一方面,竹材的生長周期短,物理性能優越,是木材的良好替代品,目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塑竹復合的板材。從現有技術來看,塑竹復合板材主要有兩種類型,其一是將塑料和竹材粉碎后添加添加劑后通過熱壓使其成型。如申請號為200810020362. 1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其公開了一種竹塑復合材料,該竹塑復合材料是指用塑料、廢舊回收塑料、竹粉、改性劑、化學助劑和潤滑劑等原料按不同的比例,經混合后擠出造粒,得到系列竹塑粒料,此系列竹塑粒料可用于擠出制造竹塑板材、竹塑型材和竹塑管材等不同產品。這種塑竹板材的生產成本偏高,而且它破壞了竹材的天然性能,使其物理性能受到影響。另一種是塑包竹技術,它是利用復合的方法,把竹原料經過削片處理后再膠合起來,再通過機械擠壓成型。如申請號為200310110875.9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竹塑復合型材及其生產工藝,竹塑復合型材由竹子型材(1)與塑料(2)通過粘接劑(3)復合粘接而成。毛竹用常規工藝預處理;進行組型或拼接,預熱后放入注塑機口模中,擠注熱熔性樹脂,在竹型材上涂布熱熔膠,然后擠注熱塑性塑料于模具中,最后復合成型,冷卻, 牽引出模,整形制成成品。其具有以下缺點首先,塑包竹技術必須使用大量的粘合劑,其中90%以上粘合劑為脲醛膠,這是空氣中甲醛污染的主要來源;其次,塑包竹型材是以復合竹板為填料,外以塑料包裹,這將完全使塑料與填充材料之間容易剝離,也將導致產品在受到外界高強壓力的情況下,容易折斷,而存在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無需使用膠黏劑,而且強度高,使用安全的一種塑竹板材。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塑竹板材,包括竹板,所述竹板的至少一個側面上附著有塑料層,所述竹板沿其厚度方向具有若干間隙,所述間隙內填充有與所述塑料層一體連接的塑料填充體。本發明通過將塑料擠入到竹板中的間隙內,使產品結構中的塑料與竹纖維相互作用,間隙內的塑料對塑料層為一體,固化間隙內的塑料固化后對塑料層具有固定作用,使塑料層與竹板表面不會出現剝離,即使產品出現折損也將不會出現直接斷裂,從而有效降低意外傷害的安全系數;另外,本發明的竹材本身的物理性能在本發明中得以有效利用,因而本發明的強度較高;而且,使用滲透性塑竹生產技術,將無需添加化學粘合劑及復合成型等加工程序,使生產成本獲得大幅度的降低,產品也真正達到無污染的綠色低碳要求;而且本發明還具有木材的二次加工性可鋸、可刨、 粘結、用釘子或螺絲固定,并且容易維修。作為優選,上述竹板的兩個側面上均附著有塑料層。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措施還包括上述間隙貫穿所述竹板兩個側面。采用本方案后,兩個側面的塑料層通過間隙內的塑料連為一體,從而使塑料與竹板的連接更為緊密,穩定性更好,使用壽命更長。進一步改進,上述間隙沿所述竹板的纖維方向裂開,并且相互鄰接的所述間隙形成不規則的網格狀。本方案是為了不破壞竹纖維本身的物理性能,從而確保本發明優良的物性。作為優選,所述竹板1的厚度為5毫米至10毫米,所述塑料層2的厚度為2. 5毫米至5毫米。由于毛竹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用途廣的特點,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一株毛竹作竹材原料,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長就可砍伐利用,因此,本發明中上述竹板1優選由毛竹制成。本發明同時還提供了一種用于生產塑竹板材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竹子按實際需要將其裁截成需要的長度;2)將裁截后的所述竹子壓裂并使其形成具有所述間隙的平直板面,然后對壓裂后的所述竹子進行橫向拉扯從而制成毛坯板;3) 對所述毛坯板進行按照所需厚度平面加工,在達到所需規格尺寸后再對其進行邊部修直處理從而得到平直的竹板材原料板;4)在高壓狀態下,使熔融狀態的熱塑性塑料附著在所述竹板材原料板的表面的同時,將塑料擠入所述間隙內使所述竹板材原料板與塑料形成一體即得到所述的塑竹板材。進一步的,在將塑料擠入所述竹板材原料板時采用擠出機通過雙層共擠的方法進行。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塑料與竹纖維相互作用,間隙內的塑料與塑料層融為一體,間隙內的塑料固化后對塑料層具有固定作用,使塑料層與竹板表面無論是受到外力或老化影響都將不會出現剝離現象,即使產品出現折損也將不會出現直接斷裂,從而有效降低意外傷害的安全系數;另外,本發明的竹材本身的物理性能在本發明中得以有效利用,因而本發明的強度較高;而且,使用滲透性塑竹生產技術,將無需添加化學粘合劑及復合成型等加工程序,使生產成本獲得大幅度的降低,產品也真正達到無污染的綠色低碳要求;而且本發明還具有木材的二次加工性可鋸、可刨、粘結、用釘子或螺絲固定, 并且容易維修。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1。一種塑竹板材,包括竹板1,所述竹板1的兩個側面上附著有塑料層2,所述竹板1 沿其厚度方向具有若干間隙3,間隙3沿所述竹板1的纖維方向裂開并貫穿所述竹板1兩個側面,并且相互鄰接的所述間隙3形成不規則的網格狀,所述間隙3內填充有與所述塑料層 2 —體連接的塑料填充體4。其中,本實施例中所述竹板1的厚度為5毫米,所述塑料層2的厚度為2. 5毫米。上述竹板1由毛竹制成。當然,除了上述方案,本發明的竹板1的厚度也可為10毫米,所述塑料層2的厚度為5毫米,而竹板1也可由除毛竹外的其他竹材制成。實施例2。一種用于生產塑竹板材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竹子按實際需要將其裁截成需要的長度,本實施例中的竹子選用毛竹;2)將裁截后的所述竹子壓裂并使其形成具有所述間隙的平直板面,然后對壓裂后的所述竹子進行橫向拉扯從而制成毛坯板;3)對所述毛坯板進行按照所需厚度平面加工,在達到所需規格尺寸后再對其進行邊部修直處理從而得到平直的竹板材原料板;4)在高壓狀態下,采用擠出機通過雙層共擠的方法使熔融狀態的熱塑性塑料附著在所述竹板材原料板的表面的同時,將塑料擠入所述間隙內使所述竹板材原料板與塑料形成一體即得到所述的塑竹板材。
權利要求
1.一種塑竹板材,包括竹板(1),所述竹板(1)的至少一個側面上附著有塑料層(2),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板(1)沿其厚度方向具有若干間隙(3),所述間隙(3)內填充有與所述塑料層(2 ) —體連接的塑料填充體(4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竹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板(1)的兩個側面上均附著有塑料層(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塑竹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3)貫穿所述竹板(1) 兩個側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塑竹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3)沿所述竹板(1)的纖維方向裂開,并且相互鄰接的所述間隙(3)形成不規則的網格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塑竹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板(1)的厚度為5毫米至 10毫米,所述塑料層(2)的厚度為2. 5毫米至5毫米。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塑竹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板(1)由毛竹制成。
7.一種用于生產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竹板材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竹子按實際需要將其裁截成需要的長度;2)將裁截后的所述竹子壓裂并使其形成具有所述間隙的平直板面,然后對壓裂后的所述竹子進行橫向拉扯從而制成毛坯板;3)對所述毛坯板進行按照所需厚度平面加工,在達到所需規格尺寸后再對其進行邊部修直處理從而得到平直的竹板材原料板;4)在高壓狀態下,使熔融狀態的熱塑性塑料附著在所述竹板材原料板的表面的同時, 將塑料擠入所述間隙內使所述竹板材原料板與塑料形成一體即得到所述的塑竹板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塑竹板材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將塑料擠入所述竹板材原料板時采用擠出機通過雙層共擠的方法進行。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塑竹板材,包括竹板,竹板的至少一個側面上附著有塑料層,竹板沿其厚度方向具有若干間隙,間隙內填充有與塑料層一體連接的塑料填充體。同時還公開了一種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竹子裁截成需要的長度;2)將竹子壓裂并使其形成具有間隙的平直板面,再進行橫向拉扯;3)處理得到竹板材原料板;4)使塑料附著在竹板材原料板的表面的同時,將塑料擠入間隙內即得到的塑竹板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塑料層與竹板表面無論是受到外力或老化影響都將不會出現剝離現象,即使產品出現折損也將不會出現直接斷裂,從而有效降低意外傷害的安全系數;本發明的強度較高、生產成本低、產品無污染;本發明還具有木材的二次加工性。
文檔編號B32B7/04GK102431245SQ201110264879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8日
發明者石雄軍 申請人:寧波雄歌進出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