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塑料粘膜,特指一種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
背景技術:
所謂再生PE料,是由多種回收材料再造粒,所以,再生料帶有雜味,運用再生PE料生產的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當然也帶有雜味,影響了產品的使用范圍。延伸塑料粘膜被廣泛使用于托盤貨物的打包儲運,用量相當可觀。由于部分廠家在商品運輸過程需起到對商品的保密或防光作用,故采用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再生PE料的使用可以降低該薄膜成本,但再生PE料雜味雖不影響產品基本性能,卻會影響到使用環境,也就影響到產品的銷售。因此,研發一種解決再生PE影響延伸塑料粘膜的新工藝技術,實有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以去除雜味,有利于再生PE料的回收應用。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單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劑(母料)、40 99. 6%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5% 聚異丁烯混合而成。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層和90%B層組成,雙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母料)、0 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劑(母料)、30 89. 8%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20%A層和80%B 層組成,雙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母料)、0 1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劑(母料)、20 79. 8%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30%A層和70%B 層組成,雙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母料)、0 2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沈%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劑(母料)、10 69. 8%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層、80%B層和 10%c層組成,三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母料)、0 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 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劑(母料)、25 79. 8%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層按重量百分比, 由0. 1 1%除味劑(母料)、0 9. 9%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20%A層、60%B層和 20%C層組成,三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母料)、0 1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劑(母料)、5 59. 8%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母料)、0 19. 9%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30%A層、40%B層和 30%C層組成,三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母料)、0 2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沈%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劑(母料)、0 39. 8%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35%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母料)、0 29. 9%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26%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所述除味劑為塑料除味劑(也稱去味劑),是一種具有吸收與反應于一體的除味齊U,白色粉末狀或顆粒狀,它對氣味具有極強的吸附力。同時具有優異的耐熱性能,同時在高分子材料中能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可以方便的加入各種塑料中,具有用量少使用方便的特點。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不論是單層擠出結構、雙層共擠結構還是三層共擠結構, 利用除味劑都可以去除雜味,使薄膜無味。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單層結構,單層擠出工藝配方(每100公斤配比比例)由0. 2 5公斤除味劑(母料)、40 99. 6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5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實施例二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雙層均添加除臭劑;雙層共擠工藝配方(每 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1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劑(母料)、0 9. 7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9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劑(母料)、30 89. 8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實施例三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雙層均添加除臭劑;雙層共擠工藝配方(每 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2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劑(母料)、0 19. 7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3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劑(母料)、20 79. 8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實施例四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雙層均添加除臭劑;雙層共擠工藝配方(每 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3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劑(母料)、0 29. 7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26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7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劑(母料)、10 69. 8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實施例五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三層均添加除臭劑;三層共擠工藝配方 (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1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劑(母料)、0 9. 7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8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劑(母料)、25 79. 8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層10公斤,由 0. 1 1公斤除味劑(母料)、0 9. 9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實施例六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三層均添加除臭劑;三層共擠工藝配方 (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2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劑(母料)、0 19. 7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6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劑(母料)、5 59. 8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層20公斤,由 0. 1 1公斤除味劑(母料)、0 19. 9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實施例七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三層均添加除臭劑;三層共擠工藝配方 (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1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劑(母料)、0 29. 7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沈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8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劑(母料)、0 39. 8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35公斤MLLDPE(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層10公斤,由 0. 1 1公斤除味劑(母料)、0 29. 9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沈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偨Y,本發明利用除味劑都可以去除雜味,使薄膜無味。
權利要求
1.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為單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0.2 5%除味齊[J、40 99. 6%LLDPE、0 50%MLLDPE和0. 2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2.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層和90%B層組成,雙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0 9. 7%LLDPE、0 6%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 除味劑、30 89. 8%LLDPE、0 50%MLLDPE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3.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20%A層和80%B層組成,雙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0 19. 7%LLDPE、0 16%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劑、20 79. 8%LLDPE、0 50%MLLDPE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4.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30%A層和70%B層組成,雙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0 29. 7%LLDPE、0 26%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劑、10 69. 8%LLDPE、0 50%MLLDPE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5.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10%A 層、80%B層和10%C層組成,三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0 9. 7%LLDPE、0 6%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 0. 2 5%除味劑、25 79. 8%LLDPE、0 50%MLLDPE混合而成;C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0 9. 9%LLDPE、0 6% MLLDPE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6.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20%A 層、60%B層和20%C層組成,三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0 19. 7%LLDPE、0 16%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 0. 2 5%除味劑、5 59. 8%LLDPE、0 50%MLLDPE混合而成;C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0 19. 9%LLDPE、0 16% MLLDPE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7.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30%A 層、40%B層和30%C層組成,三層均添加除臭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0 29. 7%LLDPE、0 26%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 0. 2 5%除味劑、0 39. 8%LLDPE、0 !35%MLLDPE混合而成;C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劑、0 29. 9%LLDPE、0 26% MLLDPE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蔀閱螌咏Y構,按重量百分比,由0.2~5%除味劑、40~99.6%LLDPE、0~50%MLLDPE和0.2~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也可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層和90%B層組成,或由20%A層和80%B層組成,或由30%A層和70%B層組成,雙層均添加除臭劑。還可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層、80%B層和10%C層組成,或由20%A層、60%B層和20%C層組成,或由30%A層、40%B層和30%C層組成,三層均添加除臭劑。本發明不論是單層擠出結構、雙層共擠結構還是三層共擠結構,利用除味劑都可以去除雜味,使薄膜無味。
文檔編號B32B27/18GK102504402SQ20111034138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日
發明者陳建朝 申請人:廈門聚富塑膠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