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包裝盒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有導向裝置的插舌盒扣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深入,大量流水線設備代替人工,但是在整理包裝盒封裝的環節,基本還是手工操作,尤其是帶有插舌的包裝盒,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相關的設備可以有效的將兩個插舌扣合,只能采用沒有插舌的包裝盒或者只能用人工進行操作,沒有插舌的包裝盒包裝往往不夠緊密,包裝物容易脫落,如果采用人工會增加生產成本,并且與生產線的生產節奏不匹配,不能實現連續工作,生產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預先調節盒蓋位置帶有導向裝置的插舌盒扣舌裝置。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有導向裝置的插舌盒扣舌裝置,其包括運輸導軌、設置在運輸導軌一側的盒蓋調節裝置以及設置在運輸導軌上方的扭盒裝置;所述盒蓋調節裝置包括左扣舌調節裝置以及右扣舌調節裝置,所述左扣舌調節裝置包括通過連接桿設置在機架上的接觸塊以及固定設置在機架上的調整塊,所述接觸塊、調整塊沿盒體的運輸方向依次設置,調整塊與接觸塊形成左扣舌調節裝置并且均與盒體的左扣舌相對應。
所述調整塊與左扣舌的接觸面為弧形,沿盒體運輸方向所述調整塊的弧形面與導軌的水平距離逐漸減小。
所述右扣舌調整裝置包括撥桿以及用于驅動撥桿偏轉的偏轉裝置。
所述偏轉裝置包括驅動桿、與驅動桿一端固定連接的轉軸、與轉軸固定連接的擺臂以及與擺臂鉸鏈的偏轉氣缸,所述撥桿與驅動桿固定連接。
所述連接桿設置在運輸導軌頂面的上方,沿盒體運輸方向所述連接桿與運輸導軌頂面的垂直距離逐漸增大。
在機架上設置有底片引導桿,所述底片引導桿與盒體的底片位置相對應,底片引導桿的末端高于運輸導軌的頂面,前端低于運輸導軌的頂面,所述底片引導桿的前端至末端平滑過渡。
所述扭盒裝置包括平移氣缸、固定設置在平移氣缸的氣缸桿上的橫板以及設置在橫板兩端的卡鉗。
所述卡鉗包括連接板以及設置在連接板兩端的卡頭,在橫板上設置有調整槽,所述卡鉗可活動的設置在調整槽內。
在平移氣缸上方設置有提升氣缸,所述平移氣缸與提升氣缸的氣缸桿相連接。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為:盒體在進行扭盒裝置之前先經過盒蓋調節裝置對盒蓋位置進行調整,盒蓋調節裝置起到導向作用,接觸塊先與左扣舌接觸,使左扣舌預先實現一定偏轉,然后盒體繼續向前運輸,在調整塊的作用下將左扣舌調整到需要位置,接觸塊的預偏轉可以有效的防止調整塊在調整過程中對盒體產生損傷,同時弧形調整塊也有助于防止在接觸時產生損傷;通過撥桿偏轉對右扣舌進行調整,使其進行偏轉到合適位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降低加工成本;底片引導桿可以將底片逐漸向外翻轉,同時連接桿起到頂片引導桿的作用將頂片逐漸向外翻轉,可以有效防止在扣合時上下兩片盒體對扣合產生影響,保證扣合成功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盒蓋調整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扭盒狀態示意圖;
圖4為盒體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中,1-運輸導軌、2-驅動桿、3-連接桿、4-底片引導桿、5-撥桿、6-調整塊、7-提升氣缸、8-橫板、9-平移氣缸、10-連接板、11-調整槽、12-卡頭、13-底片、14-左扣舌、15-轉軸、16-接觸塊、17-偏轉氣缸、18-右扣舌、19-頂片、20-插舌、21-擺臂。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2、4所示,本發明包括用于運送盒體的運輸導軌1、設置在運輸導軌一側的盒蓋調節裝置以及設置在運輸導軌1上方的扭盒裝置;所述盒蓋調節裝置包括左扣舌調節裝置以及右扣舌調節裝置,所述左扣舌調節裝置包括通過連接桿3設置在機架上的接觸塊16以及固定設置在機架上的調整塊6,所述接觸塊16、調整塊6沿盒體的運輸方向依次設置,調整塊6與接觸塊16形成左扣舌調節裝置并且均與盒體的左扣舌14相對應。盒體運輸過來后左扣舌14先與接觸塊16接觸,然后與調整塊6接觸,接觸塊16與調整塊6對左扣舌14進行兩級調整,可以有效防止左扣舌14在偏轉時與盒身的連接處產生損傷。所述調整塊6與左扣舌14的接觸面為弧形,沿盒體運輸方向所述調整塊6的弧形面與導軌的水平距離逐漸減小,這樣圓潤的接觸面不僅可以防止調整塊6在與左扣舌14接觸時對其產生損傷,而且可以使左扣舌14的偏轉有一定的過渡,進一步防止在偏轉時盒體產生損壞。
所述右扣舌調整裝置包括用于使右扣舌發生偏轉的撥桿5以及用于驅動撥桿5偏轉的偏轉裝置。所述偏轉裝置包括驅動桿2、與驅動桿2一端固定連接的轉軸15、與轉軸15固定連接的擺臂21以及與擺臂21鉸鏈的偏轉氣缸17,所述撥桿5與驅動桿2固定連接。通過撥桿偏轉對右扣舌進行調整,使其進行偏轉到合適位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降低加工成本。
所述連接桿3設置在運輸導軌1頂面的上方,連接桿3與頂片19的位置相對應,沿盒體運輸方向所述連接桿3與運輸導軌1頂面的垂直距離逐漸增大。在機架上設置有底片引導桿4,所述底片引導桿4與盒體的底片13位置相對應,底片引導桿4的末端高于運輸導軌1的頂面,前端低于運輸導軌1的頂面,所述底片引導桿4的前端至末端平滑過渡。連接桿3可起到頂片導向作用,與底片導向桿4共同作用,將頂片19與底片13向外偏轉,防止其對扣合工作產生干涉,影響扣合結果,保證扣合成功率。
所述扭盒裝置包括平移氣缸9、固定設置在平移氣缸9的氣缸桿上的橫板8以及設置在橫板8兩端的卡鉗。所述卡鉗包括連接板10以及設置在連接板10兩端的卡頭12,在橫板8上設置有調整槽11,所述卡鉗可活動的設置在調整槽11內。在平移氣缸9上方設置有提升氣缸7,所述平移氣缸9與提升氣缸7的氣缸桿相連接。連接板10兩端的卡頭12用于卡住盒體兩側,然后平移氣缸使連接板水平移動,使盒體傾斜,然后回復原來的位置即可將帶有插舌的扣舌完成扣合工作。還運輸導軌1內側還應具有吸盤裝置,在盒體到達工作位置后,吸盤將盒體吸住,防止其在工作過程中產生位移,對加工產生影響。
如附圖3、4所示,本發明在使用時,盒體在運輸裝置的作用下沿運輸導軌1向前運動,底片13首先進入到底片引導桿4的下方,在運輸過程中,底片13不斷向外翻轉。盒體繼續向前運動,頂片19進入到連接桿3上方,左扣舌14與接觸塊16接觸使左扣舌14進行第一向內偏轉,頂片19在連接桿3的作用下不斷向上偏轉,然后左扣舌14與調整塊6接觸,左扣舌14不斷向內偏轉,待偏轉到一定角度后,盒體停止向前運輸,右扣舌調整裝置開始工作,撥桿5偏轉與右扣舌18接觸,使右扣舌18向內偏轉至一定角度,然后扭盒裝置的提升氣缸工作使卡頭12下降,卡頭12卡置在盒體兩側,平移氣缸9帶動卡頭12水平移動,使盒體傾斜,待兩個扣舌的插舌交錯后,平移氣缸9恢復原位,兩個扣舌扣合在一起,便完成了扣舌扣合工作。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通過左右扣舌調整裝置將帶有插舌20的左右扣舌向內靠攏,然后夾頭平移,帶動盒體整體傾斜,利用盒體的變形,將兩片需要扣舌的插舌20首先錯位,將兩個向下咬合并且對向設置的插舌20次排位,缺口邊緣入位,而后盒體恢復形狀,兩個插舌20順勢相互扣合完成扣合工作。
本發明還應包括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可以是PLC,通過PLC對各個氣缸動作進行控制,實現相互配合,完成工作,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上述工作過程在不進行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即可實現。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