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彈機,具體講是一種雙絲道加彈機的移絲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
現有技術的S+Z雙絲道加彈機的移絲裝置凸輪的動程為10mm左右,做單絲時不影響生產,但S+Z加彈機為雙絲道,使用同樣的移絲裝置后,雙絲在一羅拉容易逃出皮圈,導致斷頭、僵絲,從而導致生產的不穩定,產品品質的下降,從而造成等品率下降,直接造成重大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杜絕絲束逃出皮圈而導致斷頭、僵絲的雙絲道加彈機的移絲改進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雙絲道加彈機的移絲改進結構,包括連桿、滑塊和一固定在減速箱輸出軸上的偏心凸輪,通過調整偏心凸輪的最遠端與近心端來縮小絲束在一羅拉皮圈上面的動程到5-10mm,偏心凸輪最遠端為23-28mm,近心端為12-18mm。
采用以上結構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縮短移絲裝置偏心凸輪的動程長度,杜絕了絲束逃出皮圈而導致斷頭、僵絲的發生,其結構簡單,成本較低,而且維修非常方便,通過對偏心凸輪動程的改進,有效地解決了絲束跳出皮圈這一問題,實用性強。
作為優選,偏心凸輪最遠端為25.75mm,最近點為17.75mm。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雙絲道加彈機的移絲改進結構,包括連桿1、滑塊和固定在減速箱3輸出軸上的偏心凸輪2,通過調整偏心凸輪2的最遠端與近心端來縮小絲束在一羅拉皮圈上面的動程到5-10mm,偏心凸輪最遠端減小為25.75mm,近心端增加到17.75mm,從而實現動程縮短為8mm,減小了絲束在皮圈上的移動幅度,從而 杜絕了絲束逃出皮圈而斷頭和僵絲的產生。
以上僅就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做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也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