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包裝盒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多功能粘盒機。
背景技術:
在包裝印刷行業中,粘盒機的應用是包裝盒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將印刷好、模切成型的紙板折疊成型并粘好膠邊,機器粘盒代替了手工粘盒,降低了勞動成本,提高了效率。而粘盒機中的涂膠裝置按照其工作順序依次包括給紙部、預壓部、本折部、壓著部、矯正部、輸送部、收紙部,在預壓部和本折部之間設置涂膠裝置。但是現有的粘盒機存在著使用調節不方便,適用范圍小,產品合格檢驗篩選流程復雜的問題。
因此,發明一種新型多功能粘盒機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多功能粘盒機,以解決現有現有的粘盒機使用調節不方便,適用范圍小,產品合格檢驗篩選流程復雜的問題。一種新型多功能粘盒機,包括機架,輸送帶,安裝架,粘盒器,檢測器,計數器,放紙口,清掃裝置和收集槽,所述的安裝架固定安裝在機架上;所述的輸送帶設置在安裝架下方;所述的粘盒器、檢測器和計數器安裝在機架上部;所述的放紙口設置在輸送帶的前端;所述的清掃裝置安裝在檢測器的后部;所述的收集槽設置在清掃裝置的下方;所述的安裝架包括安裝座,支撐桿和連接橫桿,所述的支撐桿通過安裝在固定安裝在機架上;所述的連接橫桿連接所述的支撐桿。
所述的支撐桿具體采用伸縮桿,有利于根據不用不同規格的粘盒靈活調節高度,適應不同的產品。
所述的連接橫桿采用兩個或以上;所述的連接橫桿上還設置有安裝孔,有利于靈活安裝所述的粘盒器、檢測器、計數器或其他設備。
所述的安裝孔具體采用圓形通孔,有利于利用螺栓進行其他輔助設備的安裝,便于安裝拆卸。
所述的檢測器具體采用紅外線感應探頭,有利于對粘合過的產品進行合格率檢驗。
所述的清掃裝置包括安裝管,驅動器,旋轉鈕和旋轉臂,所述的驅動器安裝在安裝管內部并連接所述的旋轉鈕;所述的旋轉臂連接旋轉鈕;所述的安裝管安裝在安裝架上。
所述的計數器具體與所述的檢測器電性連接,有利于計數不合格產品數量并將不合格產品掃到收集槽內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多功能粘盒機廣泛應用于包裝盒加工技術領域。同時,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安裝架以及上面安裝孔的設置,有利于靈活調節高度適應不同的產品,同時便于對各種輔助設備的安裝使用。
2.本實用新型清掃裝置和收集槽的設置,有利于自動將不合格產品從流水線上挑出,節省人力。
3.本實用新型檢測器和計數器的設置,有利于對生產過程監測和記錄,提升智能化程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架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清掃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機架,2-輸送帶,3-安裝架,31-安裝座,32-支撐桿,33-連接橫桿,34-安裝孔,4-粘盒器,5-檢測器,6-計數器,7-放紙口,8-清掃裝置,81-安裝管,82-驅動器,83-旋轉鈕,84-旋轉臂,9-收集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附圖1至附圖3所示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多功能粘盒機,包括機架1,輸送帶2,安裝架3,粘盒器4,檢測器5,計數器6,放紙口7,清掃裝置8和收集槽9,所述的安裝架3固定安裝在機架1上;所述的輸送帶2設置在安裝架3下方;所述的粘盒器4、檢測器5和計數器6安裝在機架1上部;所述的放紙口7設置在輸送帶2的前端;所述的清掃裝置8安裝在檢測器5的后部;所述的收集槽9設置在清掃裝置8的下方;所述的安裝架3包括安裝座31,支撐桿32和連接橫桿33,所述的支撐桿32通過安裝在固定安裝在機架1上;所述的連接橫桿33連接所述的支撐桿32。
所述的支撐桿32具體采用伸縮桿,有利于根據不用不同規格的粘盒靈活調節高度,適應不同的產品。
所述的連接橫桿33采用兩個或以上;所述的連接橫桿33上還設置有安裝孔34,有利于靈活安裝所述的粘盒器4、檢測器5、計數器6或其他設備。
所述的安裝孔34具體采用圓形通孔,有利于利用螺栓進行其他輔助設備的安裝,便于安裝拆卸。
所述的檢測器5具體采用紅外線感應探頭,有利于對粘合過的產品進行合格率檢驗。
所述的清掃裝置8包括安裝管81,驅動器82,旋轉鈕83和旋轉臂84,所述的驅動器82安裝在安裝管81內部并連接所述的旋轉鈕83;所述的旋轉臂84連接旋轉鈕83;所述的安裝管81安裝在安裝架3上。
所述的計數器6具體與所述的檢測器5電性連接,有利于計數不合格產品數量并將不合格產品掃到收集槽9內部。
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在生產過程前根據產品要求調解支撐桿32的高度以及將粘盒器4、檢測器5、計數器6和清掃裝置8對應安裝,生產時,產品經過輸送帶2到達粘盒器4實現粘貼作業,然后經過檢測器5和計數器6下方,檢測器5對產品形狀進行檢測,若不合格則發送信號至驅動器82帶動旋轉臂84將不合格產品推下輸送帶2掉落到收集槽9內部,并在計數器6上顯示全部數量以及不合格產品數量。
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