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造紙設備中的真空伏輥的密封機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造紙設備中的真空吸移輥的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造紙生產是連續化生產,造紙生產線包括很多組件和設備,造紙生產線非常復雜,每個設備出現故障都可以影響整個造紙生產線的運行。
其中,造紙設備中的真空吸移輥(或稱真空伏輥)設置有密封條,在使用過程中,在生產過程中,密封條的磨損非常嚴重,造成真空度低,脫水量少紙機斷紙次數明顯增多,嚴重時甚至影響造紙生產線的生產,被迫停機檢查設備,進行設備維修,更換新的密封條,維修時間長,對生產造成很大影響,因此有必要予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造紙設備中的真空吸移輥的密封裝置,它結構簡單,避免密封條異常磨損,且形成有效的水膜密封,延長密封條的使用壽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造紙設備中的真空吸移輥的密封裝置,包括真空吸移輥、密封條和一噴淋水管,密封條設置在真空吸移輥一側,密封條與真空吸移輥的輥面間隙配合,噴淋水管設置在密封條前方,噴淋水管沿密封條的長度延伸,噴淋水管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一排噴嘴,噴淋水管的噴嘴均勻噴淋密封條,當噴嘴噴淋在密封條的水流到密封條與真空吸移輥的輥面之間的間隙后,在密封條與真空吸移輥的輥面形成一水膜。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噴淋水管的噴嘴等間距排列成一排,每個噴嘴噴淋出去的水均呈扇形形狀的噴淋覆蓋區,至少相鄰的噴嘴的噴淋覆蓋區相互重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每個噴淋覆蓋區在密封條表面形成一個扇形的噴淋面,相鄰兩個噴淋面相互重疊的區域的最大寬度為噴淋面的直徑的20~70%。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相鄰兩個噴淋面相互重疊的區域的最大寬度為噴淋面的直徑的50%。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噴淋水管的噴嘴等間距排列成兩排或三排。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密封條與真空吸移輥的輥面之間的間隙為0.3~0.7mm。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密封條與真空吸移輥的輥面之間的間隙為0.5mm。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避免密封條異常磨損,在密封條和真空吸移輥之間全線分布有水膜,延長密封條的使用壽命,解決了因密封條磨損所帶來的各種麻煩,提高生產效率,且降低真空吸移輥的動力能耗,生產更加節能環保。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真空吸移輥 2、密封條 3、噴淋水管 4、噴嘴 5、水膜 6、噴淋覆蓋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圖1所示,一種造紙設備中的真空吸移輥1的密封裝置,包括真空吸移輥1、密封條2和一噴淋水管3,密封條2設置在真空吸移輥1一側,密封條2與真空吸移輥1的輥面間隙配合,噴淋水管3設置在密封條2前方,噴淋水管3沿密封條2的長度延伸,噴淋水管3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一排噴嘴4,噴淋水管3的噴嘴4等間距排列成一排,每個噴嘴4噴淋出去的水均呈扇形形狀的噴淋覆蓋區6,至少相鄰的噴嘴4的噴淋覆蓋區6相互重疊,相互覆蓋,噴淋水管3的噴嘴4均勻噴淋密封條2,當噴嘴4噴淋在密封條2的水流到密封條2與真空吸移輥1的輥面之間的間隙后,在密封條2與真空吸移輥1的輥面形成一水膜5,形成水膜5密封。
于其它可選實施例中,噴淋水管3的噴嘴4等間距排列成兩排或三排,相鄰3~5個噴嘴噴出的水形成的噴淋覆蓋區6相互重疊,相互覆蓋。
本實用新型通過噴淋水管3對密封條2進行噴淋,有三種作用:1、潤滑密封條2的作用;2、冷卻密封條2;3、密封條2和輥面是不直接接觸的,中間有0.5mm的水膜5,起到密封作用。因此保持潤濕水的暢通,有效保證密封性,避免密封條2異常磨損。
每個噴淋覆蓋區6在密封條2表面形成一個扇形的噴淋面,相鄰兩個噴淋面相互重疊的區域的最大寬度為噴淋面的直徑的20~70%。于優選實施例中,相鄰兩個噴淋面相互重疊的區域的最大寬度為噴淋面的直徑的50%。密封條2與真空吸移輥1的輥面之間的間隙為0.3~0.7mm。噴嘴4的間距當然越密集越了,但是基于成本的安裝空間的綜合考慮,于優選實施例中,密封條2與真空吸移輥1的輥面之間的間隙為0.5mm。即使噴淋水管3個別噴嘴4出現堵塞,相鄰的噴嘴4噴出的水會噴淋到密封條2,也能保證均勻噴淋整個密封條2,保證在密封條2和真空吸移輥1之間全線分布有水膜5。避免密封條2局部無水噴淋,造成密封條2異常磨損,降低密封性能,降低密封真空度。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