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彈性纖維在花捻上拉伸穩定裝置。
背景技術:
高彈性纖維在花捻上之前的插紗架和芯線羅拉之間的距離為1.1米,只能靠芯線羅拉的轉動,同時拉動彈性纖維原料的喂入,由于各錠位原料紗管新舊導致本身的摩擦力不一致,及各錠位之間張力夾的輕微重量差異等問題,導致隨機輸入的問題較多。各錠位之間的差異較大,導致最終紗線的縮率偏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解決了該原料在自由狀態下,隨機輸入導致的各錠位彈性不一致,解決錠間差異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彈性纖維在花捻上拉伸穩定裝置,包括芯線羅拉,以及其上的芯線壓輥,用于拉動彈性纖維喂入,其特征是,還包括彈性纖維插紗架和轉軸羅拉,所述芯線羅拉的后方,增加了彈性纖維用的轉軸羅拉,在芯線羅拉和轉軸羅拉之間加入彈性纖維插紗架。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纖維插紗架和轉軸羅拉之間的距離為10cm。
作為優選,所述轉軸羅拉和芯線羅拉之間的距離為15cm。
作為優選,所述的彈性纖維插紗架上設有若干個纖維紗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產品將彈性纖維在轉軸羅拉上繞一圈后再喂入到芯線羅拉,由于彈性纖維插紗架和轉軸羅拉之間的距離縮短,轉軸羅拉在拉動纖維紗盤轉動時,不會發生彈性纖維自由拉伸的情況。同時可以調整轉軸羅拉和芯線羅拉之間的速度一致,將所有錠位的原料喂入量都控制在一個同等勻速的范圍內,轉軸羅拉拉動彈性纖維的勻速喂入,彈性纖維靠轉軸羅拉解決了該原料在自由狀態下,隨機輸入導致的各錠位彈性不一致,解決錠間差異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芯線羅拉1、芯線壓輥2、轉軸羅拉3、彈性纖維插紗架4、纖維紗盤5、彈性纖維6。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下列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芯線羅拉1,以及其上的芯線壓輥2,用于拉動彈性纖維6喂入,芯線羅拉1的后方,增加了彈性纖6維專用的轉軸羅拉3,在芯線羅拉1和轉軸羅拉3之間加入彈性纖維插紗架4(具體為彈性纖維小型插紗架)。將之前的被動輸入改為主動輸入,之前的插紗架和芯線羅拉1之間的距離為1.1米,只能靠芯線羅拉1的轉動,同時拉動彈性纖維6原料的喂入,由于各錠位原料紗管新舊導致本身的摩擦力不一致,及各錠位之間張力夾的輕微重量差異等問題,導致隨機輸入的問題較多。各錠位之間的差異較大,導致最終紗線的縮率偏差。
改進后的裝置將彈性纖維插紗架4和轉軸羅拉3之間的距離縮短到10cm,轉軸羅拉3和芯線羅拉1之間的距離減少至15cm,同時,將彈性纖維6在轉軸羅拉3上繞一圈后再喂入到芯線羅拉1,由于彈性纖維插紗架4和轉軸羅拉3之間的距離縮短,轉軸羅拉3在拉動彈性纖維6的纖維紗盤5轉動時,不會發生彈性纖維6自由拉伸的情況。同時可以調整轉軸羅拉3和芯線羅拉1之間的速度一致,將所有錠位的原料喂入量都控制在一個同等勻速的范圍內,轉軸羅拉3拉動彈性纖維6的勻速喂入,彈性纖維6靠轉軸羅拉3解決了該原料在自由狀態下,隨機輸入導致的各錠位彈性不一致,解決錠間差異問題。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申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本申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