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薄膜生產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塑料薄膜烘干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塑料薄膜的生產過程中,由于不同的生產需求,需要在薄膜上印刷各式各樣的圖案。在印刷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兩種印刷方式,一種是溶劑型油墨印刷,一種是水性油墨印刷。若采用溶劑型油墨印刷方式雖然對于生產設備的要求較低,但是其對于人體有較大危害,且為易燃物品,不易于存儲。在生產使用成本上也會比水性油墨較高。故現在大部分廠家均采取水性油墨印刷方式。采用水墨印刷方式,對于生產設備的要求就相應提高,需要在生產的過程中能夠將其快速的烘干,為此,我們提供一種塑料薄膜烘干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塑料薄膜烘干機,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塑料薄膜烘干機,包括外殼、加熱層、加熱絲、出風口、烘箱、塑料薄膜進口、進風口、電機、控制器、引導輥和塑料薄膜,所述外殼表層設有控制器,所述外殼頂部與底部均設有進風口,所述外殼一側設有塑料薄膜進口以及另一側設有塑料薄膜出口,所述外殼內部設有加熱層,所述加熱層內部設有加熱絲,所述加熱層頂部與底部均設有電機且電機與進風口固定連接,所述電機端部設有風扇,所述加熱層內部設有烘箱,所述烘箱內部設有溫度感應器并且數量為4個,所述烘箱內壁設有出風口且固定連接,所述出風口內側設有隔風板且與烘箱內壁固定連接,所述烘箱內部固定設有若干引導輥,所述引導輥一側設有塑料薄膜且滑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加熱絲由發熱電阻絲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隔風板由網狀過濾器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引導輥為旋轉體且與烘箱內壁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溫度感應器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控制器由顯示屏和操作鍵組成。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塑料薄膜烘干機,通過設置加熱層,有效迅速使烘箱加溫,達到烘干效果,通過設置風扇和出風口,有效將熱空氣迅速吹到烘箱內,達到迅速烘干的效果,通過設置引導輥,可以有效將烘箱內的塑料薄膜傳遞,引導輥為蜿蜒曲線狀,以便塑料薄膜受熱風面積大,達到迅速烘干的效果,通過設置控制器,以便監測烘箱內的溫度,不至于溫度太高或者太低,達不到烘干的效果,通過設置隔風板,一方面阻止熱風直接對薄膜吹,另一方面會阻止吹出來的風中的污染物進入烘箱,避免損壞塑料薄膜。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塑料薄膜烘干機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外殼;2、加熱層;3、加熱絲;4、出風口;5、烘箱;6、塑料薄膜進口;7、隔風板;8、進風口;9、電機;10、風扇;11、控制器;12、引導輥;13、塑料薄膜;14、塑料薄膜出口;15、溫度感應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塑料薄膜烘干機,包括外殼1、加熱層2、加熱絲3、出風口4、烘箱5、塑料薄膜進口6、進風口8、電機9、控制器11、引導輥12和塑料薄膜13,所述外殼1表層設有控制器11,所述外殼1頂部與底部均設有進風口8,所述外殼1一側設有塑料薄膜進口6以及另一側設有塑料薄膜出口14,所述外殼1內部設有加熱層2,所述加熱層2內部設有加熱絲3,所述加熱層2頂部與底部均設有電機9且電機9與進風口8固定連接,所述電機9端部設有風扇10,所述加熱層2內部設有烘箱5,所述烘箱5內部設有溫度感應器15并且數量為4個,所述烘箱5內壁設有出風口4且固定連接,所述出風口4內側設有隔風板7且與烘箱5內壁固定連接,所述烘箱5內部固定設有若干引導輥12,所述引導輥12一側設有塑料薄膜13且滑動連接。
所述加熱絲3由發熱電阻絲組成。所述隔風板7由網狀過濾器組成。所述引導輥12為旋轉體且與烘箱5內壁軸連接。所述溫度感應器15與控制器11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11由顯示屏和操作鍵組成。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塑料薄膜烘干機,通過設置加熱層2,有效迅速使烘箱加溫,達到烘干效果,通過設置風扇10和出風口4,有效將熱空氣迅速吹到烘箱5內,達到迅速烘干的效果,通過設置引導輥12,可以有效將烘箱5內的塑料薄膜13傳遞,通過設置引導輥12為蜿蜒曲線狀,以便塑料薄膜13受熱風面積大,達到迅速烘干的效果,通過設置控制器11,以便監測烘箱5內的溫度,不至于溫度太高或者太低,達不到烘干的效果,通過設置隔風板7,一方面阻止熱風直接對薄膜吹,另一方面會阻止吹出來的風中的污染物進入烘箱5,避免損壞塑料薄膜13。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