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針對兩片金屬罐進行印刷的印刷機,具體涉及該兩片罐印刷機的套罐芯棒的跳印機構。
背景技術:
兩片罐印刷機,是對兩片罐(鋁罐或鐵罐)進行圖案裝飾的專用印刷機。兩片罐印刷機,包括一芯棒輪盤,在該芯棒輪盤上均勻布置24或36個芯棒組件,每個芯棒組件沿芯棒輪盤的徑向滑動連接,是由主凸輪通過隨動軸承來限定每個芯棒組件的在芯棒輪盤上的徑向運動位置,每個芯棒組件包括一用于套罐的芯棒;在芯棒輪盤周向上設置進罐工位、印刷工位、罩光工位、下罐工位等工作區,在芯棒輪盤的印刷工位上設有印刷輥;工作時,首先在進罐工位上完成由芯棒組件的芯棒上的套罐動作,之后通過芯棒輪盤的圓周轉動將罐子傳送到印刷工位,在印刷工位上罐體外圍與印刷輥的附帶彩色圖案的橡皮布接觸作用,從而完成罐體彩色印刷工藝。但在上述過程中,當某個芯棒在進罐工位沒有正確套罐,或者沒有套上罐子時,在該芯棒進入印刷工位后就會印出質量較差的罐子,甚至芯棒本身被橡皮布上的油墨污染,進而污染下周期套在該芯棒上的罐子內壁,導致印刷機必須停機,以此來清洗或更換新的芯棒。為了避免上述停機導致的生產延誤,兩片罐印刷機中設有跳印機構,即當檢測到套罐不良時通過跳印機構驅動該套罐不良的芯棒遠離印刷輥的橡皮布,即跳過該芯棒的印刷動作,避免了上述誤印,從而保證了印刷機的高速、連續生產。
現有跳印的形式上分總體上分為兩類:整體跳印和單獨跳印。整體跳印就是將芯棒輪盤整體頂推而遠離印刷工位,跳印整個周期較長,為單個罐體印刷時間的5-7倍,即整體跳印動作跳過了5-7個芯軸的正常印刷,就產生了5-7個未被印刷或未被正確印刷的廢罐。而單獨跳印是對每個芯棒組件安裝跳印機構,在其經過印刷工位時由跳印機構驅動芯棒遠離橡皮布達到跳印,每個芯棒的跳印動作不會對其他芯棒產生影響,每次跳印只產生一個廢罐。現有單獨跳印形式的專利可參照US 4037530、US 4750420、US 6840166、US 8707866。這些專利公開的跳印機構均結構復雜、操作維護不便,且響應較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兩片罐印刷機芯棒跳印機構,以解決結構復雜、操作維護不便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兩片罐印刷機芯棒跳印機構,所述兩片罐印刷機包括芯棒輪盤、芯棒組件以及主凸輪,所述芯棒組件包括芯棒支架、芯軸以及轉動套設于芯軸上的芯棒,所述芯棒支架沿芯棒輪盤的徑向與芯棒輪盤滑動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組件設于芯棒輪盤的一側盤面上,而所述主凸輪位于芯棒輪盤的另一側;所述兩片罐印刷機芯棒跳印機構包括芯軸支板以及跳印驅動執行元件,所述芯軸支板沿芯棒輪盤的徑向與芯棒支架滑動連接,所述芯軸固定于芯軸支板上;所述跳印驅動執行元件位于芯軸支板朝芯棒輪盤中心的一側,且跳印驅動執行元件的基體相對芯棒支架固定,而其作用部作用于芯軸支板,驅動芯軸支板帶動芯軸及芯棒作沿芯棒輪盤徑向的運動。
上述方案中,所述跳印驅動執行元件為一吸盤式電磁鐵,該吸盤式電磁鐵的吸板朝芯棒輪盤的中心設置,且所述芯軸支板向下延伸有連接臂以固定連接所述吸板;所述吸板或芯軸支板與芯棒支架間設有彈簧,該彈簧的彈力方向也沿芯棒輪盤的徑向;所述芯棒輪盤的主傳動軸上設有電滑環,由該電滑環向吸盤式電磁鐵供電。
進一步,所述吸盤式電磁鐵采用反向電磁鐵。
進一步,所述芯棒支架上固定設有一跳印支架,在該跳印支架朝芯棒輪盤中心的一側設置所述吸盤式電磁鐵,吸盤式電磁鐵的基體與跳印支架相固定;所述彈簧為兩個,它們分設跳印支架的兩側,彈簧的一端抵壓作用于跳印支架上,而另一端抵壓作用于吸板上。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實用新型為單獨跳印形式,印刷廢罐率低,相比現有跳印機構,結構更為簡單、實現成本低,且每個芯棒跳印單獨控制,控制便捷,自動化程度提高,系統穩定,操作維護方便;并且,由于采用電磁鐵驅動跳印執行,響應還迅速。
附圖說明
圖1為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兩片罐印刷機示意圖,該圖中僅畫了一個芯棒組件,而省略的其他芯棒組件;
圖2為圖1的A-A剖視示意圖;
圖3為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芯棒組件立體圖;
圖4為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芯棒組件爆炸分解示意圖;
圖5為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芯棒組件全剖剖視示意圖;
圖6為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
圖7為圖6的B-B在不跳印情況下的狀態示意圖;
圖8為圖6的B-B在跳印情況下的狀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芯棒輪盤;11、主傳動軸;111、配氣盤;112、配氣耐磨片;2、芯棒組件;21、芯棒支架;211、主導軌;212、主滑塊;22、芯軸;221、配氣接頭;23、芯棒;3、主凸輪;31、隨動軸承;32、隨動軸承支架;4、芯軸支板;41、副滑塊;42、副導軌;43、連接臂;5、跳印驅動執行元件;51、吸板;6、彈簧;7、電滑環;71、輸入電線;72、輸出電線;8、跳印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種兩片罐印刷機芯棒跳印機構,參見圖1~圖8所示:
兩片罐印刷機包括芯棒輪盤1、芯棒組件2以及主凸輪3,所述芯棒組件2包括芯棒支架21、芯軸22以及轉動套設于芯軸22上的芯棒23,所述芯棒支架21沿芯棒輪盤1的徑向與芯棒輪盤1滑動連接。具體,芯棒支架21是通過主導軌211和主滑塊212沿芯棒輪盤1的作徑向往復運動,該徑向往復運動由主凸輪3與隨動軸承31的配合來限定,主凸輪3是與印刷機的主支架(圖中未顯示)剛性連接位置固定;同時,主傳動軸11通過鍵、錐套、輪轂帶動芯棒輪盤1做圓周運動,進而保證芯棒支架21做圓周運動軌跡與主凸輪3對應各個工位的軌跡相對應,分別對應套罐工位、印刷工位、罩光工位、下罐工位。
參見圖1~圖8所示,本實施例一種兩片罐印刷機芯棒跳印機構,主要特點在于:所述芯棒組件2設于芯棒輪盤1的一側盤面上,而所述主凸輪3位于芯棒輪盤的另一側,換而言之,是將芯棒輪盤1安裝在芯棒組件2和主凸輪3之間,且芯棒組件2和主凸輪3之間采用隨動軸承支架32橋接以保證芯棒組件2的正常凸輪運動。所述兩片罐印刷機芯棒跳印機構包括芯軸支板4以及跳印驅動執行元件5,所述芯軸支板4沿芯棒輪盤1的徑向與芯棒支架21滑動連接,所述芯軸22固定于芯軸支板4上;所述跳印驅動執行元件5位于芯軸支板4朝芯棒輪盤1中心的一側,且跳印驅動執行元件5的基體相對芯棒支架21固定,而其作用部作用于芯軸支板4,驅動芯軸支板4帶動芯軸22及芯棒23作沿芯棒輪盤1徑向的運動。
較佳是,所述跳印驅動執行元件5為一吸盤式電磁鐵,該吸盤式電磁鐵的吸板51朝向芯棒輪盤1中心設置,且所述芯軸支板4向下延伸有連接臂43以固定連接所述吸板51;所述吸板51或芯軸支板4與芯棒支架21間設有彈簧6,該彈簧6的彈力方向也沿芯棒輪盤1的徑向;所述芯棒輪盤1的主傳動軸上設有電滑環7,由該電滑環7向吸盤式電磁鐵供電。
為了節能,最佳是吸盤式電磁鐵采用反向電磁鐵。
具體,所述芯棒支架21上固定設有一跳印支架8,在該跳印支架8朝芯棒輪盤中心的一側設置所述吸盤式電磁鐵,吸盤式電磁鐵的基體與跳印支架8相固定;所述彈簧6為兩個,它們分設跳印支架8的兩側,彈簧6的一端抵壓作用于跳印支架8上,而另一端抵壓作用于吸板51上。
在主傳動軸11上設一配氣盤111,配氣盤111上設有通氣孔以及氣接頭,對應于配氣盤111設有配氣耐磨片112,該配氣耐磨片112通過配氣盤111上的通氣孔以及氣接頭進行配氣;主傳動軸11通過鍵、錐套帶動配氣盤111、配氣耐磨片112和芯棒輪盤1做同步的圓周運動,并且,所述芯軸22軸心設通氣孔,芯軸22根部上設有配氣接頭221,該配氣接頭221與通氣孔連通,配氣接頭221經管道連接配氣盤111上的氣接頭,以此工作時通過真空氣體以便將罐體牢牢定位在芯棒23上。
所述電滑環7包括輸入電線71和輸出電線72組成,輸出電線72沿著主傳動軸11上的凹槽布置,從而給各個跳印驅動元件供電,而輸入電線71與印刷機的主控制單元連接,能夠更直接更便捷的對每個芯棒組件2的跳印機構進行控制。
具體,所述芯棒23通過彈性擋圈、隔圈、軸承與芯軸22同軸安裝,芯棒23可繞芯軸22做自由的旋轉運動。芯軸22通過定位銷和固定螺栓與芯軸支板4固定安裝,芯軸支板4上剛性連接一副滑塊41,芯棒支架21對應于副滑塊設有副導軌42,芯軸支板4由副滑塊41與副導軌42配合實現自由的直線運動。具體,副導軌42與主導軌211安裝在芯棒支架21的兩側,且兩者的移動軌跡相互重合。
具體,吸盤式電磁鐵的基體是通過兩組調節螺栓、鎖緊螺母安裝在跳印支架8上,吸盤式電磁鐵位置可通過調節螺栓、鎖緊螺母進行調節,電磁鐵不通電時具有很強的磁性,能夠提供足夠大的吸力,保證吸板51穩定在需要的位置,這樣,通過調節電磁鐵位置就可以調節芯棒軸線相對主傳動軸11的徑向距離;在跳印支架8的左右兩邊安裝的兩組彈簧6,彈簧6一端是以彈簧支柱與跳印支架8螺紋連接,彈簧6的壓縮量可由彈簧支柱調節并由鎖緊螺母鎖緊,安裝好之后彈簧6有一定的壓縮張力。
參見圖6-8所示,在不通電時,狀態如圖7所示,電磁鐵以磁性吸住吸板51且保持該狀態,此時芯軸支板4如圖中的上升位置,即保持朝芯棒輪盤1外伸出狀態,當轉至印刷工位時,芯棒23上的罐能夠接觸印刷輥進行印刷。而當檢測到出現套罐不良時,即由控制電路向該套罐不良的罐子所對應的跳印機構的電磁鐵通電,使電磁鐵失去磁性,對吸板51的吸力消失,被壓縮的彈簧6伸長h,使吸板51脫離電磁鐵,此時狀態如圖8所示,芯軸22軸線相對圖7不通電時向下移動距離h,即朝芯棒輪盤1中心縮入距離h,使芯棒23上的罐遠離印刷輥,達到跳印目的。在芯棒組件2經過印刷工位和罩光工位后,通過控制系統將電磁鐵斷電,電磁鐵磁性恢復,吸板51吸回到正常印刷位置。
本實施例為單獨跳印形式,印刷廢罐率低,相比現有跳印機構,結構更為簡單、實現成本低,且每個芯棒跳印單獨控制,控制便捷,自動化程度提高,系統穩定,操作維護方便;并且,由于采用電磁鐵驅動跳印執行,響應還迅速。
上述實施例為舉例說明,驅動執行元件5采用吸盤式反向電磁鐵為較佳例子,實際中還可以采用其他的電磁鐵,或者是氣缸。若采用氣缸,將氣缸的活塞桿沿芯棒輪盤1徑向設置,活塞桿的作用端朝芯棒輪盤1的外側伸出作用于芯軸支板4,以此驅動芯軸支板4的運動即可。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