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特種印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裝置。
背景技術:
人們在制造商品時,經常會在商品上印有商標以及其它文字,以用來介紹產品的信息。傳統打印機雖然體積小,使用靈活,但是使用時對于印刷的材料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在大量印刷時成本較高,傳統印刷機出現故障不易檢修。而且傳統的印刷機使用的印刷物質為油墨或者墨粉,這些物質都對人體有害,像是一些食品以及醫藥行業中的物質或者器材不可以和其直接接觸。這樣使得一些印刷任務無法使用傳統的印刷機來完成。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以印刷刷材料的選用更加靈活,印刷成本低廉便于檢修的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裝置包括兩個以上并列連接的印刷單體,所述印刷單體包括并列放置的進料輥、印刷輥,卷裝的印刷材料通過輸送輥從二者之間壓緊通過,所述印刷輥上貼附有印刷模板,所述印刷輥的側下方裝配有上色輥,所述上色輥的下方裝配有顏料槽,所述顏料槽內裝有待印染的顏料,所述上色輥的周表面在旋轉時下部與顏料槽內顏料相接觸;所述進料輥的上部設計有初步烘干模塊,經過進料輥、印刷輥的印刷材料進入所述初步烘干模塊中,所述初步烘干模塊上設計有正對所述材料的風力模塊,從初步烘干模塊輸出的印刷材料經輸送輥進入下一個印刷單體中。
作為優選,所述印刷單體之間裝配有調節模塊,印刷單體之間的印刷材料水平傳送,所述調節模塊包括水平裝配在印刷材料上下方的調節桿、底輥,所述調節桿上裝配有兩個相對印刷材料對稱的摩擦套,所述摩擦套可旋轉裝配在調節桿上;所述調節桿的端部可上下滑動裝配在安裝塊上,所述調節桿端部上方與氣缸的伸縮端相裝配。當氣缸將調節桿向上拉起時,所述摩擦套與印刷材料有一定間隙,當氣缸將調節桿向下頂出時,所述摩擦套、底輥將印刷材料壓緊。
作為優選,所述印刷單體的上方設計有水平的二次烘干箱,從最后一個印刷單體輸出的印刷材料進入所述二次烘干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裝置主要用來對成卷的印刷材料進行大批量印刷加工;所述印刷輥上的印刷模板上設計有凸起的印刷信息,在具體加工時,所述上色輥通過旋轉粘附上顏料,然后旋轉的上色輥將顏料粘附印刷輥上,當印刷材料從印刷輥以及進料輥之間通過時,顏料被印刷輥上的模板印刷在印刷材料,該裝置使用凸版印刷的原理,對印刷的材料以及顏料限制較少,使用更加穩定,同時出現問題時便于檢修;而且每個印刷單體印刷一種顏色,色彩更加穩定,多個印刷單體同時進行印刷就可以在印刷材料上印刷出多種的顏色,不同的顏色也可以進行疊加,產生更加豐富的色彩。這種裝置的適合大批量的重復印刷,以及一些特殊材料或者原料的批量印刷。
附圖說明
圖1是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裝置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印刷單體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調節模塊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調節模塊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中實施例所示,該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裝置包括兩個以上并列連接的印刷單體1,所述印刷單體1包括并列放置的進料輥11、印刷輥12,卷裝的印刷材料2通過輸送輥從二者之間壓緊通過,所述印刷輥12上貼附有印刷模板,所述印刷輥12的側下方裝配有上色輥13,所述上色輥13的下方裝配有顏料槽14,所述顏料槽14內裝有待印染的顏料,所述上色輥13的周表面在旋轉時下部與顏料槽14內顏料相接觸;所述進料輥11的上部設計有初步烘干模塊15,經過進料輥11、印刷輥12的印刷材料2進入所述初步烘干模塊15中,所述初步烘干模塊15上設計有正對所述材料的風力模塊,從初步烘干模塊15輸出的印刷材料2經輸送輥進入下一個印刷單體1中。
本多色底部涂料印刷裝置主要用來對成卷的印刷材料進行大批量印刷加工;所述印刷輥12上的印刷模板上設計有凸起的印刷信息,在具體加工時,所述上色輥13通過旋轉粘附上顏料,然后旋轉的上色輥131將顏料粘附印刷輥12上,當印刷材料2從印刷輥12以及進料輥11之間通過時,顏料被印刷輥12上的模板印刷在印刷材料2,該裝置使用凸版印刷的原理,對印刷的材料以及顏料限制較少,使用更加穩定,同時出現問題時便于檢修;而且每個印刷單體1印刷一種顏色,色彩更加穩定,多個印刷單體1同時進行印刷就可以在印刷材料上印刷出多種的顏色,不同的顏色也可以進行疊加,產生更加豐富的色彩。這種裝置的適合大批量的重復印刷,以及一些特殊材料或者原料的批量印刷。所述初步烘干模塊15可以對已經進行初步印刷的印刷材料2進行烘干操作,使得顏料可以年粘附在烘干材料上。
在具體設計時,所述印刷單體1之間裝配有調節模塊3,印刷單體1之間的印刷材料2水平傳送,所述調節模塊3包括水平裝配在印刷材料2上下方的調節桿31、底輥32,所述調節桿31上裝配有兩個相對印刷材料對稱的摩擦套33,所述摩擦套33可旋轉裝配在調節桿31上;所述調節桿31的端部可上下滑動裝配在安裝塊34上,所述調節桿31端部上方與氣缸35的伸縮端相裝配。當氣缸35將調節桿31向上拉起時,所述摩擦套33與印刷材料2有一定間隙,當氣缸35將調節桿31向下頂出時,所述摩擦套33、底輥32將印刷材料2壓緊。印刷材料在傳送時,位置會出現偏移,所述調節桿31兩端的安裝塊34上分別對應安裝有所述氣缸35,兩個氣缸35分別通過電氣控制閥連接入高壓氣路,這樣通過控制模塊就可以分別控制各個氣缸35的動作。當兩個氣缸35都將所述調節桿31向上拉動時時,所述摩擦套33與印刷材料并不接觸,這樣印刷材料2可以自由的從下面通過,當有一個氣缸35將調節桿31的一端向下壓時,就會有一個摩擦套33將印刷材料2壓緊在底輥32上,這樣所述摩擦套33連同調節桿31對所述印刷材料2產生一定的阻尼作用,由于所述摩擦套33作用在印刷材料2的一側,這樣就可以對產生偏向印刷材料2起到一定的糾正作用。
另外該裝置在整體布局設計時,如圖1所示,所述印刷單體1的上方設計有水平的二次烘干箱4,從最后一個印刷單體1輸出的印刷材料2進入所述二次烘干箱4。所述二次烘干箱4設計在全體所述印刷單體1的上部,具有較大的烘干長度,可以將全部印刷完的印刷材料2進行徹底的烘干,并且這種烘干結構全部位于印刷單體1上部,使得裝置的整體結構緊湊,空間利用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