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酒盒印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酒盒印刷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因此制作精美、造型典雅的酒盒備受人們的歡迎。酒盒的生產過程中要經過設計、印刷、覆膜、燙金、裱坑等一系列工序,其中印刷對酒盒表面的最終成型十分重要。
現有的印刷機墨斗裝置中,一般將油墨儲存在墨斗和油墨輥之間,通過油墨輥轉動沾上油墨,再通過刮墨刀對油墨輥上的油墨進行刮墨處理。但是,當使用時間長后,墨斗中的油墨容易出現結皮的情況,導致油墨粘度增加,易導致飛墨、粘臟、紙張拉毛、堵版等問題,降低印刷質量;特別是當氣溫較低時,結皮情況更加嚴重,印刷質量較低。而且,現有的印刷機的墨斗裝置由于經常需要調整油墨輥上的油墨量,導致刮墨刀與油墨輥的接觸處存在油墨泄漏現象,造成較大的油墨浪費,增加了印刷成本。因此,現有的印刷機墨斗裝置存在著易結皮、油墨泄漏、印刷質量不理想、印刷成本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酒盒印刷裝置,以解決現有印刷機墨斗內的油墨易結皮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酒盒印刷裝置,包括墨輥、刮刀、墨斗,墨輥連接在墨斗上,刮刀傾斜設置于墨斗內,刮刀的低端與墨輥接觸,墨斗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電機,電機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轉軸,轉軸豎向安裝在墨斗內,轉軸上滑動連接有浮箱,浮箱的底部向下凸起形成安裝臺,安裝臺的中部開有安裝孔,安裝孔內側壁上設有環形的安裝槽,浮箱的下方設有攪拌刀,攪拌刀包括環形的連接座,連接座的側端向外延伸形成多個攪拌葉,連接座上端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連接臺,連接臺的側端設有向外凸起的環形卡臺,卡臺轉動連接在安裝槽內;浮箱為內部中空的箱體,浮箱上端的中部設有貫穿至下端的過孔,過孔的內徑大于轉軸的直徑,轉軸為花鍵軸,連接座的內側壁上設有與轉軸上的花鍵相匹配的花鍵槽。
本方案的原理是:實際應用時,墨斗、墨輥和刮刀圍合成盛裝油墨的空間,墨輥轉動將油墨帶出,刮刀對墨輥上的油墨量進行控制。電機提供攪拌動力,轉軸用于傳遞動力,浮箱用于跟隨墨斗內油墨的量調整攪拌刀的高度,攪拌刀用于對墨斗內的油墨進行攪拌,特別是對表層與空氣接觸的油墨進行攪拌,安裝臺、連接臺用于將浮箱與攪拌刀連接,使攪拌刀在正常轉動的同時能夠跟對浮箱進行高度位置的調節;中空的浮箱浮力效果更好,內徑大于轉軸直徑的過孔方便轉軸安裝的同時不會對轉軸造成干擾;采用花鍵軸和花鍵槽的配合使得轉軸能夠順利的驅動攪拌刀,同時使得攪拌刀可在浮箱的帶動下在轉軸上滑動。
本方案的優點是:通過浮箱、攪拌刀、轉軸能夠對墨斗內的油墨進行攪動,保障墨斗內油墨的流動性,浮箱帶動攪拌刀在墨斗內浮動始終處于油墨與空氣的接觸處,墨斗內的油墨結皮主要就是在與空氣的分界面處,通過浮箱帶動攪拌刀在墨斗內跟隨油墨液面的升降對油墨表層進行持續的攪拌,能有效防止油墨結皮,保障印刷機墨斗內油墨保持較好的流動性,保障酒盒的印刷質量。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一種改進,刮刀上設有滑槽,滑槽內滑動連接有滑臺,滑臺上轉動連接有上端開口的套管,套管的側壁上設有若干溢流孔,轉軸的下端插入套管內。這樣設置通過套管對轉軸的下端進行限位保護,溢流孔使得墨斗內的油墨能夠進入套管內部,在轉軸轉動的過程中能夠帶動套管附近的油墨流動,保證墨斗內的油墨具有較好的流動性,進一步防止油墨結皮。
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一種改進,攪拌葉豎向設置,攪拌葉的頂端低于浮箱的頂端。豎向設置的攪拌葉能夠對浮箱外側的油墨進行攪拌,防止油墨粘附在浮箱表面結皮,攪拌葉的頂端低于浮箱頂端能避免浮箱位于墨斗頂端時攪拌葉與墨斗相互干擾造成損壞的情況,使得對墨斗內油墨的防結皮處理更加穩定全面。
優選方案三,作為優選方案二的一種改進,刮刀的下方設有墨斗座,墨斗座上螺紋連接有調節桿,調節桿一端位于墨斗座外側、另一端與刮刀的底端接觸連接。墨斗座可為墨斗提供支撐,調節桿用于調節刮刀與墨輥之間的接觸間隙,便于控制墨輥上的油墨量。
優選方案四,作為優選方案三的一種改進,調節桿與刮刀接觸連接的一端轉動連接有滾珠。設置滾珠與刮刀之間為滾動接觸,避免長期使用后調節桿的端部對刮刀造成刮傷或導致刮刀變形。
優選方案五,作為優選方案四的一種改進,調節桿下方的墨斗座上固定有漏斗狀的集墨槽,集墨槽位于刮刀與墨輥接觸處的下方。設置集墨槽對刮刀與墨輥之間泄漏的油墨進行收集,便于進行油墨的回收再利用,能夠減少油墨的浪費,有利于降低印刷成本。
優選方案六,作為優選方案五的一種改進,集墨槽的底端連通有回流管,回流管上連通有抽吸泵,抽吸泵位于電機與墨斗之間,電機的輸出端、轉軸與抽吸泵的驅動軸同軸連接,回流管遠離集墨槽的一端連通有回流箱,回流箱與墨斗連通。這樣設置通過回流管、抽吸泵和回流箱能夠將集墨槽中收集的油墨回收至墨斗中進行循環使用,避免了油墨的浪費,降低了印刷成本。
優選方案七,作為優選方案六的一種改進,回流箱的側端與回流管連通,回流箱的頂端設有錐形的排氣孔,回流箱的底端設有錐形的回流孔,排氣孔的尖端朝上設置,回流孔的尖端朝下設置。排氣孔將集墨槽中無油墨時抽吸泵從集墨槽中抽吸的空氣排出,回流孔將集墨槽中有油墨時抽吸到的油墨回收至墨斗中,這樣設置的錐形排氣孔限制氣體從回流箱排出的速度,使回流箱內保有一定的壓力有利于油墨回收至墨斗中,這樣設置的錐形的回流孔對回流箱內的油墨有收集作用,便于將回流箱內的油墨全面徹底的回收至墨斗內。
優選方案八,作為優選方案七的一種改進,調節桿下方的墨斗座內設有加熱道,加熱道的側壁上設有電加熱網,回流管穿過加熱道與集墨槽連通。通過加熱道能夠對回收的油墨進行加熱保溫,使之保留較好的流動性,不易在回流管內結皮造成堵塞,回流至墨斗中更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浮動攪拌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墨輥1、墨斗座2、刮刀3、集墨槽4、加熱道5、調節桿6、回流管7、滑槽8、攪拌葉9、卡臺91、轉軸10、抽吸泵11、電機12、浮箱13、安裝槽131、套管14、回流箱15、滑臺16。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圖2所示:一種酒盒印刷裝置,包括墨輥1、刮刀3、墨斗,墨輥1連接在墨斗上,刮刀3傾斜設置于墨斗內,刮刀3的低端與墨輥1接觸,刮刀3的高端鉸接在墨斗的內側壁上。墨斗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電機12,電機12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轉軸10,轉軸10為花鍵軸,轉軸10豎向安裝在墨斗內,轉軸10上滑動連接有浮箱13,浮箱13的底部向下凸起形成安裝臺,安裝臺的中部開有安裝孔,安裝孔內側壁上設有環形的安裝槽131,浮箱13的下方設有攪拌刀,攪拌刀包括環形的連接座,連接座的側端向外延伸形成四個攪拌葉9,攪拌葉9均豎向設置,攪拌葉9的頂端低于浮箱13的頂端。連接座上端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連接臺,連接臺的側端設有向外凸起的環形卡臺91,卡臺91轉動連接在安裝槽131內;浮箱13為內部中空的箱體,浮箱13上端的中部設有貫穿至下端的過孔,過孔的內徑大于轉軸10的直徑,連接座的內側壁上設有與轉軸10上的花鍵相匹配的花鍵槽。刮刀3上設有滑槽8,滑槽8內滑動連接有滑臺16,滑臺16上鉸接有上端開口的套管14,套管14的側壁上設有若干溢流孔,轉軸10的下端插入套管14內。刮刀3的下方設有墨斗座2,墨斗座2上螺紋連接有調節桿6,調節桿6一端位于墨斗座2外側、另一端與刮刀3的底端接觸連接,調節桿6與刮刀3接觸連接的一端轉動連接有滾珠。調節桿6下方的墨斗座2上固定有漏斗狀的集墨槽4,集墨槽4位于刮刀3與墨輥1接觸處的下方。集墨槽4的底端連通有回流管7,回流管7上連通有抽吸泵11,抽吸泵11位于電機12與墨斗之間,電機12的輸出端、轉軸10與抽吸泵11的驅動軸同軸連接,回流管7遠離集墨槽4的一端連通有回流箱15,回流箱15與墨斗連通。回流箱15的側端與回流管7連通,回流箱15的頂端設有錐形的排氣孔,回流箱15的底端設有錐形的回流孔,排氣孔的尖端朝上設置,回流孔的尖端朝下設置。調節桿6下方的墨斗座2內設有加熱道5,加熱道5的側壁上設有電加熱網,回流管7穿過加熱道5與集墨槽4連通。
本實施例中,實際應用時,墨斗、墨輥1和刮刀3圍合成盛裝油墨的空間,墨輥1轉動將油墨帶出,刮刀3對墨輥1上的油墨量進行控制。電機12提供攪拌動力,轉軸10用于傳遞動力,浮箱13用于跟隨墨斗內油墨的量調整攪拌刀的高度,攪拌刀用于對墨斗內的油墨進行攪拌,特別是對表層與空氣接觸的油墨進行攪拌,安裝臺、連接臺用于將浮箱13與攪拌刀連接,使攪拌刀在正常轉動的同時能夠跟對浮箱13進行高度位置的調節;中空的浮箱13浮力效果更好,內徑大于轉軸10直徑的過孔方便轉軸10安裝的同時不會對轉軸10造成干擾;采用花鍵軸和花鍵槽的配合使得轉軸10能夠順利的驅動攪拌刀,同時使得攪拌刀可在浮箱13的帶動下在轉軸10上滑動。通過套管14對轉軸10的下端進行限位保護,溢流孔使得墨斗內的油墨能夠進入套管14內部,在轉軸10轉動的過程中能夠帶動套管14附近的油墨流動,保證墨斗內的油墨具有較好的流動性,進一步防止油墨結皮。豎向設置的攪拌葉9能夠對浮箱13外側的油墨進行攪拌,防止油墨粘附在浮箱13表面結皮,攪拌葉9的頂端低于浮箱13頂端能避免浮箱13位于墨斗頂端時攪拌葉9與墨斗相互干擾造成損壞的情況,使得對墨斗內油墨的防結皮處理更加穩定全面。墨斗座2可為墨斗提供支撐,調節桿6用于調節刮刀3與墨輥1之間的接觸間隙,便于控制墨輥1上的油墨量。設置滾珠與刮刀3之間為滾動接觸,避免長期使用后調節桿6的端部對刮刀3造成刮傷或導致刮刀3變形。設置集墨槽4對刮刀3與墨輥1之間泄漏的油墨進行收集,便于進行油墨的回收再利用,能夠減少油墨的浪費,有利于降低印刷成本。通過回流管7、抽吸泵11和回流箱15能夠將集墨槽4中收集的油墨回收至墨斗中進行循環使用,避免了油墨的浪費,降低了印刷成本。排氣孔將集墨槽4中無油墨時抽吸泵11從集墨槽4中抽吸的空氣排出,回流孔將集墨槽4中有油墨時抽吸到的油墨回收至墨斗中,這樣設置的錐形排氣孔限制氣體從回流箱15排出的速度,使回流箱15內保有一定的壓力有利于油墨回收至墨斗中,這樣設置的錐形的回流孔對回流箱15內的油墨有收集作用,便于將回流箱15內的油墨全面徹底的回收至墨斗內。通過加熱道5能夠對回收的油墨進行加熱保溫,使之保留較好的流動性,不易在回流管7內結皮造成堵塞,回流至墨斗中更方便。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