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印刷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印刷機上的無存水噴淋冷卻輥。
背景技術:
目前在印刷包裝設備上對薄膜或者紙張在連續印刷過程中需要對印材快速冷卻均是采用輥子內通循環冷卻水的的方法解決。而冷卻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印刷速度的提高和印品的質量。當印品通過冷卻輥油墨不能得到很好冷卻進入下一色組印刷就可能造成粘貼,特別對高速印刷設備色組間的快速冷卻是實現高速印刷功能的基礎條件。傳統冷卻輥由于內部始終有循環水的流動,循環不暢或者存水多就自然而然造成隨動性差,動不平衡造成輥子轉動過程瞬時角速度差異過大,造成色組張力不穩,無法實現準確色間套印,更主要是冷卻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印刷機上的無存水噴淋冷卻輥。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無存水噴淋冷卻輥,包括操作側墻板、傳動側墻板及冷卻輥,所述操作側墻板和傳動側墻板上分別設置有支撐冷卻輥的軸承座,所述冷卻輥的一端封閉,另一端完全敞開,冷卻輥的敞開端設置有回水腔,冷卻輥的敞開端設置在回水腔內,回水腔與傳動側軸承座連接,回水腔的下端設置出水口,冷卻輥內設置有進水管,進水管的管壁上設置有噴水口,進水管通過固定盤固定在回水腔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卻輥的封閉端設置有封閉堵頭,封閉堵頭通過軸承固定在操作側的軸承座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傳動側的軸承座上設置有三個在同一個同心圓上的軸承支撐,所述冷卻輥的敞開端外圓上設置有支撐套支撐在三個支撐軸承之間。
上述方案中,所述進水管伸入冷卻輥內的一端封閉,進水管上的噴水口在管壁上圓周方向和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上述方案中,所述進水管設置在冷卻輥的旋轉中心位置。
本發明一種印刷機上的無存水噴淋冷卻輥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中的冷卻輥的一端完全敞開,冷卻水排出順暢,始終保證運行中冷卻棍體內無存水、低阻尼的轉動,減小了冷卻輥轉動過程瞬時角速度的差異,提高了色組張力的穩定性,實現準確色間套印。
2、該發明結構簡單,實現了冷卻輥的免維護,降低了印刷機的維修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印刷機上的無存水噴淋冷卻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中:1.進水管,2.進水管固定盤,3.回水腔,4.傳動側軸承座,5.支承軸承,6.支撐套,7.冷卻輥,8.封閉堵頭,9.操作側軸承座,10.操作側墻板,11.噴水口,12.傳動側墻板,13.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印刷機上的無存水噴淋冷卻輥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發明一種印刷機上的無存水噴淋冷卻輥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圖中,該無存水噴淋冷卻輥,包括操作側墻板10、傳動側墻板12及冷卻輥7,操作側墻板10上設置操作側軸承座9,傳動側墻板12上,設置傳動側軸承座4,冷卻輥7的右端通過封閉堵頭8將冷卻輥體封閉,封閉堵頭8上設置有支撐軸,支撐軸通過軸承固定在操作側軸承座9上,冷卻輥7的左端完全敞開,傳動側軸承座4上設置有三個在同一個同心圓上的支撐軸承5,冷卻輥7的敞開端外圓上設置有支撐套6支撐在三個支撐軸承5之間,傳動側軸承座4的外側設置有回水腔3,冷卻輥7的敞開端設置在回水腔3內,回水腔3與傳動側軸承座4固定連接,回水腔3的下端設置出水口13。冷卻輥7內的旋轉中心位置設置有進水管1,進水管1通過進水管固定盤2固定在回水腔3上,進水管1伸進冷卻輥內的管壁上設置有噴水口11,進水管1的端頭封閉,進水管1上的噴水口11在管壁圓周方向和長度方向上均勻分布。
具有壓力的軟化水接入進水管1中,通過較細的噴水口11噴淋在冷卻輥7的內表面上,使冷卻輥得到迅速的冷卻,當包裹在輥體上的印刷品帶動輥體轉動時同時被冷卻,噴淋在棍體內的水在沒有任何障礙的情況下也迅速由冷卻輥7的左端排出,始終保證運行中棍體內無存水、低阻尼的轉動。冷卻水排出順暢既保證了冷卻效果有效,同時保證了冷卻輥的隨動性好,不影響色間基材的張力穩定。該發明結構簡單,實現了冷卻輥的免維護,降低了印刷機的維修成本。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術內容作出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