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510088839.x”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原申請的申請日是2015年02月27日、發明創造名稱是“打印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打印裝置。
背景技術:
開具收據等的打印機被廣泛用于商店等的收銀機、銀行等的atm(automatedtellermachine:自動取款機)或cd(cashdispenser:付款機)等用途。對于這種開具收據等的打印機,通常一邊輸送作為記錄紙的熱敏紙,一邊通過熱感頭等在記錄紙上進行打印等,并在輸送記錄紙至預定的長度后,用切刀以預定的長度將記錄紙切斷。這樣的切刀具有固定刀和可動刀,通過使可動刀向設有固定刀的一側移動,從而將被夾持在固定刀與可動刀之間的記錄紙切斷。
作為這種打印裝置,存在一種翻蓋(clamshell)式的打印裝置。所謂的翻蓋式的打印裝置,其具有打印主體部、和以能夠開閉的狀態與打印主體部連接的蓋部,通過在打印主體部的內部設置被纏繞成卷狀的記錄紙之后關閉蓋部,從而變成能夠在記錄紙上進行打印的狀態。在翻蓋式的打印裝置中,安裝有用于切斷記錄紙的切刀,由于記錄紙是被夾持在固定刀與可動刀之間被切斷,因此固定刀或可動刀的任意一個設置在打印主體部上,另外一個設置在蓋部上。因此,在翻蓋式的打印裝置中,由于通過關閉蓋部而將固定刀和可動刀設置在用作切刀的預定位置上,因此變成能夠利用固定刀和可動刀進行記錄紙的切斷的狀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731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214658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然而,由于翻蓋式的打印裝置被用于各種用途,因此其設置形態也多種多樣。例如,當被組裝在其他的電子設備裝置的一部分中時,有時在其他的電子設備裝置的壁面的一部分上開孔,將其設置在該孔的內部。此時,打印裝置的機構等以露出的狀態設置在孔的內部。另外,當將打印裝置作為單體使用時,需要用由金屬等形成的殼體覆蓋打印裝置的機構等。因此,當對應于不同的用途來設計具有同樣功能的打印裝置時,會帶來設計或制造上的成本,打印裝置的價格會升高。
因此,尋求一種具有相同功能的翻蓋式的打印裝置,即使用途不同時,仍能夠以低成本來提供。
<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主體部,其具有在記錄紙上進行打印的打印頭;以及蓋部,其以能夠開閉的狀態與所述打印主體部連接,其中,在所述打印主體部上設置具有固定刀的固定刀單元,在所述蓋部上設置具有可動刀的可動刀單元,通過關閉所述蓋部,利用所述固定刀和所述可動刀來形成用于切斷所述記錄紙的切刀,所述打印主體部及所述蓋部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樹脂材料形成,所述打印主體部能夠被由金屬板形成的底面蓋和背面蓋覆蓋,當利用所述底面蓋及所述背面蓋覆蓋所述打印主體部時,從所述打印主體部上拆下所述蓋部,將由金屬板形成的金屬蓋部以能夠開閉的狀態與所述背面蓋連接。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具有相同功能的翻蓋式的打印裝置,即使用途不同時,仍能夠以低成本來提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蓋部打開狀態的立體圖(1)。
圖2是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蓋部打開狀態的立體圖(2)。
圖3是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蓋部打開狀態的立體圖(3)。
圖4是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蓋部關閉狀態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固定刀單元的說明圖。
圖6是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可動刀單元的說明圖(1)。
圖7是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可動刀單元的說明圖(2)。
圖8是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固定刀單元與可動刀單元被連接狀態的說明圖。
圖9是在蓋部上設置有可動刀單元狀態的立體圖(1)。
圖10是在蓋部上設置有可動刀單元狀態的立體圖(2)。
圖11是在打印裝置上設置有減振彈簧狀態的說明圖(1)。
圖12是在打印裝置上設置有減振彈簧狀態的說明圖(2)。
圖13是減振彈簧的說明圖(1)。
圖14是在打印裝置上設置有減振彈簧狀態的說明圖(3)。
圖15是在打印裝置上設置有減振彈簧狀態的說明圖(4)。
圖16是減振彈簧的說明圖(2)。
圖17是設有金屬蓋部的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立體圖(1)。
圖18是設有金屬蓋部的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立體圖(2)。
圖19是設有金屬蓋部的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立體圖(3)。
圖20是設有金屬蓋部的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立體圖(4)。
圖21是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的說明圖(1)。
圖22是設有金屬蓋部的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立體圖(5)。
圖23是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的說明圖(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對于相同部件等付與相同符號并省略其說明。
(打印裝置)
參照圖1至圖4對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圖1至圖3是從各個不同方向觀察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蓋部打開狀態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蓋部關閉狀態的立體圖。
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是翻蓋(clamshell)式的打印裝置,具有打印主體部10和蓋部20。在打印主體部10上形成有具有空間的記錄紙托架11,該空間用于設置纏繞成卷狀的記錄紙,蓋部20在蓋部20的一個端部20a以能夠開閉的狀態與打印主體部10連接。也即,蓋部20在設在蓋部20的一個端部20a附近的轉動軸與打印主體部10連接,以該轉動軸為中心,通過使蓋部20轉動,從而能夠開閉蓋部20。在本實施方式中,當使用打印裝置時,在打印主體部10中的記錄紙托架11的內側,設置未示出的纏繞成卷狀的記錄紙,如圖4所示,將蓋部20關閉。由此,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變成能夠在記錄紙上進行打印的狀態。
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在打印主體部10上設置作為打印頭的熱感頭30,在蓋部20上設置壓紙輥40。在打印主體部10上設置有固定刀51,在蓋部20上設置有可動刀61。在打印主體部10上,設置有用于為了輸送未示出的記錄紙而使壓紙輥40轉動的輸送用馬達52、及用于驅動可動刀61的可動刀用馬達53。需要說明的是,壓紙輥40及可動刀61設置在蓋部20的另一個端部20b的附近。
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通過關閉蓋部20,從而在熱感頭30與壓紙輥40之間夾持記錄紙,在固定刀51與可動刀61之間夾持記錄紙。這樣一來,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通過關閉蓋部20,從而將固定刀51和可動刀61配置在預定的位置上而形成切刀,變成能夠對記錄紙進行打印及切斷的狀態。需要說明的是,在打印主體部10的外側,設置有用于對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進行控制的控制基板12。
(固定刀單元)
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在打印主體部10上,設置具有圖5所示的固定刀51的固定刀單元50。需要說明的是,圖5(a)是固定刀單元50的立體圖,圖5(b)是側面圖。在固定刀單元50上,除了固定刀51,還設有輸送用馬達52、可動刀用馬達53、輸送用齒輪盒54、及可動刀用齒輪盒55。在輸送用齒輪盒54的內部設有未示出的多個輸送用齒輪,輸送用齒輪盒54覆蓋該多個輸送用齒輪。另外,在可動刀齒輪盒55的內部設有未示出的多個可動刀用齒輪,可動刀用齒輪盒55覆蓋該多個可動刀用齒輪。
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輸送用馬達52轉動,經由輸送用齒輪盒54中的內部的未示出的多個輸送齒輪,從而能夠使壓紙輥40轉動。另外,通過使可動刀用馬達53轉動,經由可動刀用齒輪盒55中的內部的未示出的多個可動刀用齒輪,從而能夠使可動刀61滑動而移動。
輸送用齒輪盒54及可動刀用齒輪盒55通過鋅壓鑄來形成,輸送用齒輪盒54及可動刀用齒輪盒55設在固定刀單元50的各個側面上。換言之,在固定刀單元50的一個側面上,設有輸送用齒輪盒54,在另一個側面上,設有可動刀用齒輪盒55。
(可動刀單元)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在蓋部20的另一個端部20b的附近,設置有圖6及圖7所示的可動刀單元60。該可動刀單元60具有可動刀61。需要說明的是,圖6(a)是可動刀單元60的立體圖,圖6(b)是側面圖。圖7是在設置有壓紙輥40、并拆下常平架板(gimbalplate)70的狀態下的可動刀單元60的立體圖。
可動刀單元60具有通過彎折整體由不銹鋼等構成的金屬板而形成的可動刀單元殼體部62,在可動刀單元殼體部62的內部設置有可動刀61。在可動刀單元60上,在安裝在蓋部20的一側,連接有常平架板70,在常平架板70與可動刀單元60之間,設置有2個卷簧81。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設在常平架板70上的2個安裝孔71插入未示出的螺絲,利用該螺絲,通過將常平架板70螺絲固定在蓋部20上,從而能夠將可動刀單元60安裝在蓋部20上。在本實施方式中,用于利用未示出的螺絲進行安裝的安裝孔71以位于卷簧81的中央部分的空間的方式來形成。
再進一步,參照圖7來更詳細地說明可動刀單元60。常平架板70通過對由不銹鋼等構成的金屬板進行加工而形成,在常平架板70與可動刀單元60之間設置有2個卷簧81。可動刀61安裝在齒條63上,通過使固定刀50上的可動刀用馬達53轉動,從而透過可動刀用齒輪盒55中的未示出的可動刀用齒輪,能夠使可動刀61隨著齒條63滑動并移動。
通過關閉蓋部20,圖5所示的固定刀單元50及圖6所示的可動刀單元60如圖8所示地連接,利用固定刀51和可動刀61形成切刀。需要說明的是,圖8(a)是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蓋部20被關閉狀態下的固定刀單元50和可動刀單元60的立體圖,圖8(b)是側面圖。
(蓋部)
接著,參照圖9及圖10對蓋部20進行說明。圖9及圖10是所拆下的蓋部20的立體圖,是從不同方向來觀察所拆下的蓋部20的圖。如圖9及圖10所示,在蓋部20的一個端部20a上設有轉動軸20c。如圖11及圖12所示,蓋部20在轉動軸20c上以能夠轉動的狀態與打印主體部10連接。蓋部20的全部或一部分由樹脂材料形成,例如由包含pc(polycarbonate)或abs樹脂的材料形成。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打印主體部10的全部或一部分也由樹脂材料形成。
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為了吸收蓋部20被以很大勁頭打開時的沖擊,在打印主體部10上設有減振彈簧21(damperspring)。如圖13所示,減振彈簧21是扭簧的一種,具有螺旋彈簧部21a、從螺旋彈簧部21a向一個端部直線狀延伸的直線部21b、及在另一個端部上形成的鉤部21c。需要說明的是,圖13是圖12的重要部分放大圖,表示出未對減振彈簧21施加力的狀態。鉤部21c形成為u字形,直線部21b進入鉤部21c的u字形的部分。在該狀態下,減振彈簧21沿一個端部與另一個端部展開的方向作用復原力,由于直線部21b被鉤部21c按壓,因此不能展開。減振彈簧21中,減振彈簧21的螺旋彈簧部21a的中心以進入的狀態設置在打印主體部10的減振彈簧設置部13上,減振彈簧21的另一個端部與打印主體部10的第一突起部14接觸。另外,沿減振彈簧21的一個端部延伸的直線部21b與第二突起部15接觸,并且通過關閉蓋部20而與滑動并移動的滑動部16接觸。
接著,對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打開蓋部20的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如圖14所示,在蓋部20被關閉的狀態下,與圖13所示的狀態同樣,未對減振彈簧21施加力。因此,當由此狀態打開蓋部20時,能夠不對蓋部20施加由減振彈簧21帶來的復原力,而自由地將其打開。通過將該蓋部20打開,如圖12所示,蓋部變成打開至途中的狀態,即使在該狀態下,由于未對減振彈簧21施加力,因此仍能夠自由地打開蓋部20。
之后,如圖15及圖16所示,通過進一步打開蓋部20,蓋部20變成完全打開的狀態。需要說明的是,圖16是圖15的重要部分放大圖。在此狀態下,通過使蓋部20以轉動軸20c為中心轉動,設在打印主體部10上的滑動部16被蓋部20的一個端部20a按壓,滑動部16向打印主體部10的內側部滑動并移動。這樣一來,通過滑動部16向打印主體部10的內側部滑動并移動,減振彈簧21的直線部21b被滑動部16按壓。由此,在減振彈簧21上按壓鉤部21c的復原力被施加到滑動部16,沿將滑動部16推回的方向作用力。由于對蓋部20施加了由該減振彈簧21帶來的復原力,因此即使是在猛烈地打開蓋部20時,該沖擊也被減振彈簧21吸收,能夠緩和沖擊。
(金屬殼體部)
接著,對將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作為單體來使用的情況進行說明。該狀態的打印裝置能夠通過用金屬殼體部來覆蓋上述圖1至圖4等所示的打印裝置而得到。
參照圖17至圖20對該狀態下的打印裝置進行說明。該狀態的打印裝置的構造為,在上述圖1至圖4等所示的打印裝置的底面安裝底面蓋211,在側面及上面安裝背面蓋212,將蓋部20更換為金屬蓋部220。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金屬殼體部由底面蓋211、背面蓋212、金屬蓋部220形成。需要說明的是,圖17及圖18是在金屬蓋部220被關閉的狀態下,從不同方向觀察的立體圖,圖19是金屬蓋部220被一部分打開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0是金屬蓋部220完全打開狀態的立體圖。設在圖20所示的打印主體部10上的開口部10a是所拆下的蓋部20的轉動軸20進入的部分。
底面蓋211、背面蓋212、金屬蓋部220通過對由不銹鋼等構成的金屬板進行加工而形成。如圖17及圖19所示,背面蓋212能夠通過利用了螺絲213等螺絲固定在打印主體部10的記錄紙托架11上而安裝在打印主體部10上。另外,當將圖9及圖10所示的蓋部20從打印主體部10上拆下后,將金屬蓋部220安裝在背面蓋212上。具體來說,金屬蓋部220在一個端部220a上,以能夠以轉動軸220c為中心轉動的狀態與背面蓋212連接,在另一個端部220b的附近設置有可動刀單元60及壓紙輥40。需要說明的是,設在金屬蓋部220上的可動刀單元60及壓紙輥40的位置與蓋部20同樣。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金屬蓋部220是由金屬材料形成,因此當將金屬蓋部220直接連接在由樹脂材料所形成的打印主體部10上時,有時會由于金屬蓋部220而導致與打印主體部10的連接部分破損等。然而,在本實施方式中,金屬蓋部220以能夠以轉動軸220c為中心轉動的狀態與同樣是由金屬材料所形成的背面蓋212連接。由此,不會在金屬蓋部220的轉動軸220c上的連接部分發生破損等。
接著,對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中,安裝有金屬殼體部時的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進行說明。在安裝有金屬殼體部的打印裝置中,當將蓋部20更換為金屬蓋部220時,如圖21所示,設置有對金屬蓋部220起作用的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221。需要說明的是,圖21是圖17狀態下的內部的重要部分放大圖,表示出金屬蓋部220被關閉狀態下的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221。
該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221是扭簧,具有螺旋彈簧部221a、在螺旋彈簧部221a的一個端部附近形成的第一連接部221b、及在另一個端部附近形成的第二連接部221c。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221的第一連接部221b及第二連接部221c可以通過對一部分進行彎折而形成。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221的第一連接部221b進入并固定在第一鉤部220d上,該第一鉤部220d形成在金屬蓋部220上。另外,第二連接部221c進入并固定在第二鉤部212a上,該第二鉤部212a設在背面蓋212上。
對于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221,如圖17及圖21所示,在金屬蓋部220被關閉的狀態下,未作用由彈簧帶來的復原力,如圖19所示,會通過打開金屬蓋部220,復原力逐漸變強。通過進一步打開金屬蓋部220,變成圖22及圖23所示的狀態,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221的復原力變強,即使是在以較大勁頭打開金屬蓋部220時,也能夠利用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221來吸收該沖擊。需要說明的是,圖23是圖22的重要部分放大圖。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的構造可以為,在上述圖1至圖4等所示的打印裝置的底面安裝底面蓋211,在側面及上面安裝背面蓋212,保留蓋部20。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的內容并不限定于上述內容。
符號說明
10打印主體部
11記錄紙托架
12控制基板
13減振彈簧設置部
14第一突起部
15第二突起部
16滑動部
20蓋部
20a一個端部
20b另一個端部
20c轉動軸
21減振彈簧
21a螺旋彈簧部
21b直線部
21c鉤部
30熱感頭
40壓紙輥
50固定刀單元
51固定刀
52輸送用馬達
53可動刀用馬達
54輸送用齒輪盒
55可動刀用齒輪盒
60可動刀單元
61可動刀
62可動刀單元殼體部
63齒條
70常平架板(gimbalplate)
71安裝孔
81卷簧
211底面蓋
212背面蓋
212a第二鉤部
220金屬蓋部
220a一個端部
220b另一個端部
220c轉動軸
220d第一鉤部
221金屬蓋部用減振彈簧
221a螺旋彈簧部
221b第一連接部
221c第二連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