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利環保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攔污柵面污物破碎清潔裝置。
背景技術:
發電站攔污柵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水里的垃圾積累在攔污柵處會造成攔污柵阻塞,都要進行污物清理,目前通用方法就是將造成阻塞的垃圾打撈起來,然后通過運輸、填埋、焚燒或者生化處理等方式進行垃圾消化,這些方法都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并且運輸和焚燒等過程還會對陸地環境造成多次反復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因此,如何對電站攔污柵的阻塞垃圾進行合理的清理一直是水利水電工程界的技術難題,實際上,大體積的污物垃圾會對電站的設備正常運行產生影響,但是小體積的破碎垃圾不僅不會對設備造成負面影響,而且流水對小體積垃圾也有相當的自處理能力,因此研發一種攔污柵面污物破碎清潔裝置對解決攔污柵阻塞問題具有實際使用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作穩定的攔污柵面污物破碎清潔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導軌、行車、吊繩、破碎架和破碎刀,所述導軌上設置行車,所述行車下面設置吊繩,所述吊繩下端設置破碎架,所述破碎架上設置破碎刀。
本發明在行車下面通過吊繩連接破碎架和破碎刀,通過軌道與行車的配合,實現破碎架與破碎刀的橫向縱向運動,拉繩的上下調節控制破碎架與破碎刀的豎直方向運動,使破碎機構的執行部分能夠靈活的調節工作位置,破碎刀由橫切刀與豎切刀構成,能夠對橫向和豎向的垃圾污物進行較為徹底的破碎切割,破碎架上固定設置驅動電機帶動轉軸,從而帶動破碎刀轉動,使破碎工作高效快捷,齒輪組傳動不易被污物纏繞,有效提高破碎過程的連續性,破碎架底部加強桿上設置配重孔,可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調節配重。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有效、高效地對攔污柵面的污物進行破碎清理,使攔污柵暢通不阻塞,保證發電站的正常運行。整個裝置的應用不需要人工打撈,破碎完后的污物直接被水流沖走,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達到自清理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破碎刀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左視圖;
圖中:1-導軌,2-行車,3-控制按鈕盒,4-吊環,5-吊繩,6-電機電線,7-破碎架,8-驅動電機,9-加強桿,10-齒輪組,12-轉軸,13-豎切刀,14-橫切刀,15-軸承座,16-配重孔,17-隔套,18-刀心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基于本發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更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3所示,本發明包括導軌1、行車2、吊繩5、破碎架7和破碎刀,所述導軌1上設置行車2,所述行車2下面設置吊繩5,所述吊繩5下端設置破碎架7,所述破碎架7上設置破碎刀。
所述破碎刀13設置在轉軸12上,所述轉軸12連接電機8的輸出端,所述驅動電機8固定設置在破碎架7上。
所述破碎刀包括豎切刀13和橫切刀14,所述豎切刀13上垂直設置橫切刀14。
所述豎切刀13設置為圓盤形鋸片,所述圓盤形鋸片的外沿設置為鋸齒刃口,圓盤形鋸片上垂直設置橫切刀14,所述橫切刀14沿破碎刀13圓周方向均勻設置3~4把。鋸齒刃口向圓盤形鋸片左右兩側切斜設置,防止切割過程中出現夾刀的情況。
所述破碎刀在轉軸12上沿軸向均勻設置5~20把,所述轉軸12上設置隔套17對破碎刀進行間隔,所述轉軸12的兩端通過軸承設置在軸承座15上,所述軸承座15固定設置在破碎架7上。
所述轉軸12上設置傳動齒輪組10,所述傳動齒輪組10連接驅動電機8的輸出端。
所述破碎架7的下部加強桿9上設置配重桿16。
所述吊繩5設置為鋼絲繩,所述鋼絲繩下部設置吊環4。
所述破碎刀的旋轉半徑相對破碎架7的端面內縮5~20mm。
所述行車2上電線連接控制按鈕盒3。
本發明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
本發明在行車下面通過吊繩連接破碎架和破碎刀,通過軌道與行車的配合,實現破碎架與破碎刀的橫向縱向運動,拉繩的上下調節控制破碎架與破碎刀的豎直方向運動,使破碎機構的執行部分能夠靈活的調節工作位置,破碎刀由橫切刀與豎切刀構成,能夠對橫向和豎向的垃圾污物進行較為徹底的破碎切割,破碎架上固定設置驅動電機帶動轉軸,從而帶動破碎刀轉動,使破碎工作高效快捷,齒輪組傳動,傳導力臂大,提高破碎力量,破碎架底部設置配重孔,可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調節配重。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有效、高效地對攔污柵面的污物進行破碎,使攔污柵暢通不阻塞,保證發電站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