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圓周角定理演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圓周角定理演示器,屬于數學教學工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數學教學中,老師講解圓周角的概念、定理及推論時沒有演示教具,老師只能在黑板上畫圖教學,對于剛接觸圓周角定理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全面、準確地演示圓周角定理及其推論內容,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的圓周角定理演示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圓周角定理演示器,包括圓板、第一量角器、第二量角器、第一銷軸、第二銷軸,所述圓板上固定有第一量角器和第二量角器,所述第一量角器與圓板同心設置,所述圓板上以圓板中心到第二量角器圓心距離為半徑的圓上設置有弧形縫隙,所述弧形縫隙中設置有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所述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通過第一橡皮筋與圓板的中心相連接,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通過第二橡皮筋與第二量角器的中心相連接。所述第二量角器固定在第一量角器的正上方,且第二量角器的中心、圓板的中心和第一銷軸在同一直線上,第二銷軸在第一銷軸的右側。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圓周角定理演示器結構簡單,實用性強,能全面、準確地演示圓周角定理及其推論內容,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力口強學生對圓周角定理及其推論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平面幾何能力。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左視圖。圖中1為圓板,2為第一量角器,3為第二量角器,4為第一銷軸,5為第二銷軸,6為弧形縫隙,7為第一橡皮筋,8為第二橡皮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所不,圓周角定理演不器,包括圓板I、第一量角器2、第二量角器3、第一銷軸4、第二銷軸5,所述圓板I上固定有第一量角器2和第二量角器3,所述第一量角器2與圓板I同心設置,所述圓板I上以圓板I中心到第二量角器3圓心距離為半徑的圓 上設置有弧形縫隙6,所述弧形縫隙6中設置有第一銷軸4和第二銷軸5,所述第一銷軸4和第二銷軸5通過第一橡皮筋7與圓板I的中心相連接,第一銷軸4和第二銷軸5通過第二橡皮筋8與第二量角器3的中心相連接。[0012]所述第二量角器3固定在第一量角器2的正上方,且第二量角器3的中心、圓板I的中心和第一銷軸4在同一直線上,第二銷軸5在第一銷軸4的右側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為固定第一銷軸4,使圓板I的中心、第二量角器3的中心和第一銷軸4在同一直線上,滑動第二銷軸5至一定角度,觀察第一橡皮筋7在第一量角器2上所在位置的角度,同時觀察第二橡皮筋8在第二量角器3上所在位置的角度,即可得知,第一橡皮筋7在第一量角器2上讀出的角度數是第二橡皮筋8在第二量角器3上讀出度數的2倍,即同弧所對的圓心角是圓周角的二倍。依次類推,變換第二銷軸5或第一銷軸4的位置,同樣適用。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1.圓周角定理演示器,包括圓板(I)、第一量角器(2)、第二量角器(3)、第一銷軸(4)、第二銷軸(5),其特征在于所述圓板(I)上固定有第一量角器(2)和第二量角器(3),所述第一量角器(2)與圓板(I)同心設置,所述圓板(I)上以圓板(I沖心到第二量角器(3)圓心距離為半徑的圓上設置有弧形縫隙(6),所述弧形縫隙(6)中設置有第一銷軸(4)和第二銷軸(5),所述第一銷軸(4)和第二銷軸(5)通過第一橡皮筋(7)與圓板(I)的中心相連接,第一銷軸(4)和第二銷軸(5)通過第二橡皮筋(8)與第二量角器(3)的中心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圓周角定理演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量角器(3)固定在第一量角器(2)的正上方,且第二量角器(3)的中心、圓板(I)的中心和第一銷軸(4)在同一直線上,第二銷軸(5)在第一銷軸(4)的右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圓周角定理演示器,屬于數學教學工具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全面、準確地演示圓周角定理及其推論內容,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的圓周角定理演示器,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圓板上固定有第一量角器和第二量角器,第一量角器與圓板同心設置,圓板上以圓板中心到第二量角器圓心距離為半徑的圓上設置有弧形縫隙,弧形縫隙中設置有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通過第一橡皮筋與圓板的中心相連接,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通過第二橡皮筋與第二量角器的中心相連接,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演示圓周角定理。
文檔編號G09B23/04GK202373205SQ201120495979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日
發明者張春梅 申請人:張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