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商標,尤其涉及一種金屬樹脂立體商標及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市面上流通的產品上都會帶有商標,一般的商標都是單獨一種材質制成,如有些商標是純金屬的,然后通過膠水粘貼的方式連接在產品上;也有商標是樹脂的,貼在產品上;市面上也有金屬與樹脂組合的商標,先將樹脂部分貼在產品上,然后將金屬部分粘貼在樹脂部分上。這類商標存在以下不足:一、單一材質制成的商標整體沒有立體感,不能吸引人,達不到產品廣告的需求;二、容易自產品上掉落;三、商標與產品的連接方式都是在產品本身做好后再將商標一一貼上去,金屬與樹脂組合的商標還要將金屬部分一一貼在樹脂部分上,因為貼的時候要對位精準,從而非常費時費事,從而使得工作效率低,而且貼上之后還容易脫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金屬樹脂立體商標及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成型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所述產品包括用于與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結合的幅面,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設置于所述幅面前側,且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包括金屬部分、通過納米注塑成型于所述金屬部分后側的樹脂部分,所述幅面設置有與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對應的鏤空通孔,所述鏤空通孔內設置有樹脂中間部,所述幅面于鏤空通孔后側設置有樹脂倒扣部,所述樹脂部分、樹脂中間部、樹脂倒扣部一體成型,且所述樹脂中間部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樹脂部分與樹脂倒扣部,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包括X個元素,該X個元素排列成Y排。。
所述幅面上的鏤空通孔的形狀與所述樹脂倒扣部以及所述金屬樹脂立體
商標的形狀對應,所述鏤空通孔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樹脂部分,所述樹脂倒扣部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等于所述樹脂部分。
所述金屬部分采用金屬鎳片制成,所述樹脂部分采用塑料制成。
一種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制作出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金屬部分
1)、取一金屬片,對該金屬片的后側面做納米注塑(NMT)的T處理工藝,
使該金屬片的后表面形成珊瑚狀微孔(即納米級的凹坑);
2)、針對所述金屬片的前側面,通過PVD鍍層處理,將所述金屬片的前側
面制作成需要的顏色;
3)、對經過前兩個步驟處理后的金屬片進行蝕刻處理,得到所述金屬樹脂
立體商標的金屬部分;
4)、將所述金屬部分的前側面貼在設計好的保護膜上;
第二步、對所述產品的幅面進行加工
對應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形狀,在所述幅面的對應位置采用激光切割
好所述鏤空通孔,所述鏤空通孔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金屬部分;
第三步、進行樹脂的納米注塑
1)、根據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形狀,制作好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動模、頂針組、鑲嵌體、定模,對應所述金屬部分,所述鑲嵌體上設置有對應形狀的鏤空通孔,且所述鏤空通孔的前后厚度大于所述金屬部分的前后厚度;所述定模朝向動模的一側也設置有對應所述金屬部分形狀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幅面鏤空通孔;對應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X個元素,所述定模上設置有X 個流道,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每一個元素對應一條流道;
2)、將所述模具安裝在納米注塑機上,調好注塑參數進行注塑成型,操作流程為:
a、開模;
b、將貼在保護膜上的金屬部分置入所述鑲嵌體的鏤空通孔內,并使得所
述金屬部分的前側面與所述鑲嵌體的前側面平齊,所述保護膜貼合在所述鑲嵌體的前側面;
c、將鑲嵌體定位在動模上;
d、將產品的幅面定位在動模上;
e、合模,所述動模、定模將鑲件體與幅面壓緊密封,所述鑲嵌
件的鏤空通孔、幅面的鏤空通孔以及動模的凹槽位置對應;
f、熔化的樹脂經注塑口與流道射入;
g、冷卻;
h、開模,頂針頂出鑲嵌體與幅面;
i、取下所述鑲嵌體與幅面,并分開所述鑲嵌體與幅面,得到注塑好的金
屬樹脂立體商標以及與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連接在一起的幅面。
對應所述X個元素排列成的Y排,所述定模上設置有Y個注塑口,且該Y個注塑口成Y排排列,即一排一個注塑口,每一排的注塑口與對應排元素對應的流道連通。
對應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X個元素,根據該X個元素的形狀以及排列方
式,所述鑲嵌體設置有X個分別與所述X個元素一一對應的通孔,這些通孔一起組成了鑲嵌體上的鏤空通孔;對應的,所述產品的幅面上也設置有X個分別與所述X個元素一一對應的通孔,該些通孔一起組成了產品幅面上的鏤空通孔;對應的,所述定模朝向動模的一側設置有X個分別與所述X個元素一一對應的凹陷,該些凹陷一起組成了所述凹槽,每一流道的一側連通對應排的注塑口,另一側連通對應的凹陷。
所述動模朝向定模的一側設置有容置槽,所述頂針組包括多根頂針以及固定連接所述多根頂針一側的固定板,所述頂針組可相對前后移動地設置于所容置槽內,且所述頂針朝向定模的一側;合模后,所述頂針頂在鑲嵌體前側面,且所述鑲嵌體后側面與所述動模后側面平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因為本發明金屬樹脂立體商標包括注塑在一起的金屬部分與樹脂部分,兩種材質的組合使得本發明商標更有立體感、設計感,從而能吸引人,達到廣告的目的;注塑形成的連接方式使得金屬部分與樹脂部分形成為一個整體,從而兩者之間不會脫開,且金屬部分與樹脂部分不在存在對位貼合的事,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因為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樹脂部分與產品幅面上的樹脂中間部、樹脂倒扣部一體成型,且所述樹脂中間部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樹脂部分與樹脂倒扣部,所以本發明金屬樹脂立體商標也不會自所述產品幅面上脫離,還無需再如傳統方式將做好的商標對位貼到產品上,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注塑時,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每一個元素都有對應的流道,從而不但做好后的商標更為精致,而且還節省了樹脂的使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所述動模上一排設置一個注塑口,且每一排的注塑口與該排元素對應的流道連通,如此,更能精準控制樹脂的需求量,也更進一步節省了樹脂的使用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金屬樹脂立體商標與產品幅面的組合示意圖;
圖2為根據圖1中A---A方向的立體剖面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金屬樹脂立體商標、樹脂中間部、樹脂倒扣部的放大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納米注塑時的爆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本發明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用于產品上,所述產品包括用于與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結合的幅面2,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設置于所述幅面2前側,且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包括金屬部分11、通過納米注塑成型于所述金屬部分11后側的樹脂部分12,所述幅面2設置有與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對應的鏤空通孔21(如圖4所示),所述鏤空通孔21內設置有樹脂中間部3,所述幅面2于鏤空通孔21后側設置有樹脂倒扣部4,所述樹脂部分12、樹脂中間部3、樹脂倒扣部4一體成型,且所述樹脂中間部3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樹脂部分12與樹脂倒扣部4,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包括X個元素,該X個元素排列成Y排。
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幅面2上的鏤空通孔21的形狀與所述樹脂倒扣部4以及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形狀對應,所述鏤空通孔21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樹脂部分12,所述樹脂倒扣部4分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等于所述樹脂部分12。也就是說,樹脂中間部3、樹脂倒扣部4的形狀可以與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相同,只要尺寸上能滿足所述樹脂中間部3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樹脂部分12與樹脂倒扣部4即可。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樹脂中間部3、樹脂倒扣部4的形狀也可以不與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相同。
在本實施中,較佳的,所述金屬部分11采用金屬鎳片制成,所述樹脂部分12采用塑料制成。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適的金屬材料與樹脂材料,比如硅膠、橡膠等。所述幅面2可以為皮革、布料、纖維等合適的材質制成。
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元素可以為漢字、字母、圖、數字等,也就是說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可以為單獨的漢字、字母、圖、數字等,也可以為這些的不同組合。舉例說,如果該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里有三個漢字、兩個字母、一個圖,就表示該字母包括6個元素。
如圖4所示,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制作出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金屬部分11
1)、取一金屬片,對該金屬片的后側面做納米注塑(NMT)的T處理工藝,使該金屬片的后表面形成珊瑚狀微孔(即納米級的凹坑);
所述納米注塑的T處理工藝為公知技術,故不在此贅述。
2)、針對所述金屬片的前側面,通過PVD鍍層處理,將所述金屬片的前側面制作成需要的顏色;
3)、對經過前兩個步驟處理后的金屬片進行蝕刻處理,得到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金屬部分11;
4)、將所述金屬部分11的前側面貼在設計好的保護膜6上;
第二步、對所述產品的幅面2進行加工
對應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形狀,在所述幅面2的對應位置采用激光切割好所述鏤空通孔21,所述鏤空通孔21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金屬部分11,也即小于所述樹脂部分12;
第三步、進行樹脂的納米注塑
1)、根據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形狀,制作好模具5,所述模具5包括動模51、頂針組52、鑲嵌體53、定模54,對應所述金屬部分11,所述鑲嵌體53上設置有對應形狀的鏤空通孔531,且所述鏤空通孔531的前后厚度大于所述金屬部分11的前后厚度;所述定模54朝向動模51的一側也設置有對應所述金屬部分11形狀的凹槽(圖未示),所述凹槽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幅面鏤空通孔21;對應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X個元素,所述定模54上設置有X 個流道(圖未示),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每一個元素對應一條流道;
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對應所述X個元素排列成的Y排,所述定模54上設置有Y個注塑口541,且該Y個注塑口成Y排排列,即一排一個注塑口,每一排的注塑口541與對應排元素對應的流道連通。
具體的說,對應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X個元素,根據該X個元素的形狀以及排列方式,所述鑲嵌體53設置有X個分別與所述X個元素一一對應的通孔,這些通孔一起組成了鑲嵌體53上的鏤空通孔531;對應的,所述產品的幅面2上也設置有X個分別與所述X個元素一一對應的通孔,該些通孔一起組成了產品幅面2上的鏤空通孔21;對應的,所述定模54朝向動模51的一側設置有X個分別與所述X個元素一一對應的凹陷,該些凹陷一起組成了所述凹槽,每一流道的一側連通對應排的注塑口541,另一側連通對應的凹陷。
2)、將所述模具5安裝在納米注塑機(NMT注塑機)上,調好注塑參數進行注塑成型,操作流程為:
a、開模;
b、將貼在保護膜上的金屬部分11置入所述鑲嵌體53的鏤空通孔21內,并使得所述金屬部分11的前側面與所述鑲嵌體53的前側面平齊,所述保護膜6貼合在所述鑲嵌體53的前側面;
因為所述鑲嵌體53的鏤空通孔531的厚度大于所述金屬部分11,所以鑲嵌體53的鏤空通孔531后側一部分是空的,以用于注塑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樹脂部分12;
c、將鑲嵌體53定位在動模51上;
d、將產品的幅面2定位在動模51上;
e、合模,所述動模51、定模54將鑲件體53與幅面2壓緊密封,所述鑲嵌體53的鏤空通孔531、幅面2的鏤空通孔21以及動模51的凹槽位置對應;
f、熔化的樹脂經注塑口541與流道射入;
具體的說,熔化的樹脂經注塑口與流道射入所述流進動模51的凹槽、幅面2的鏤空通孔21、鑲嵌體53的鏤空通孔531后側空的部分、所述金屬部分11后側的珊瑚狀微孔;
g、冷卻;
動模51凹槽內的樹脂冷卻后即為所述樹脂倒扣部3,所述幅面鏤空通孔21內的樹脂冷卻后即為所述樹脂中間部3,所述鑲嵌體鏤空通孔531后側空的部分與金屬部分11后側的珊瑚狀微孔內的樹脂冷卻后即為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樹脂部分12。
h、開模,頂針頂出鑲嵌體53與幅面2;
i、取下所述鑲嵌體53與幅面2,并分開所述鑲嵌體53與幅面2,得到注塑好的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以及與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連接在一起的幅面2。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動模51朝向定模54的一側設置有容置槽511,所述頂針組52包括多根頂針521以及固定連接所述多根頂針521一側的固定板522,所述頂針組52可相對前后移動地設置于所述容置槽511內,且所述頂針朝向定模54的一側;合模后,所述頂針頂在鑲嵌體53前側面,且所述鑲嵌體53后側面與所述動模51后側面平齊。
使用時,將所述幅面2裁剪成需要的形狀作為產品的一部分與產品其他部分通過合適的方式組裝在一起即可。以箱包為例,可以將該幅面2作為箱包最外層的一層材料,所以只需要將該幅面2裁剪成需要的形狀大小,然后將該幅面2縫合到該箱包其他部件上即可。
綜上所述,因為本發明金屬樹脂立體商標包括注塑在一起的金屬部分11與樹脂部分12,兩種材質的組合使得本發明商標更有立體感、設計感,從而能吸引人,達到廣告的目的;注塑形成的連接方式使得金屬部分11與樹脂部分12形成為一個整體,從而兩者之間不會脫開,且金屬部分11與樹脂部分12不在存在對位貼合的事,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因為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的樹脂部分12與產品幅面2的樹脂中間部3、樹脂倒扣部4一體成型,即相當于本發明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直接注塑成型在產品的幅面1上,且所述樹脂中間部3的上下高度和左右寬度小于所述樹脂部分12與樹脂倒扣部4,所以本發明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也不會自所述產品幅面2上脫離,還無需再如傳統方式將做好的商標對位貼到產品上,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注塑時,所述金屬樹脂立體商標1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對應的流道,從而不但做好后的商標更為精致,而且還節省了樹脂的使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所述動模51上一排設置一個注塑口,且每一排的注塑口與該排元素對應的流道連通,如此,更能精準控制樹脂的需求量,也更進一步節省了樹脂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