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性能測定的新型教學模具,屬于建筑工程類材料測試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建筑工程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通常采用水泥直接按照國標方法進行稠度等水泥性能的測定,讓初學者了解水泥的基本性能,該方法的缺點是耗時長,要24小時以上才可以完成一個實驗,初學者對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的測定難以把握測試項目技術要領和因實驗時間過長而導致實驗難以持續(xù)有效進行,實驗常失敗;且實驗成本較高,不利于在學校的推廣應用。
目前我國建筑工程領域的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經檢索還未發(fā)現相關的實驗模具用于建筑工程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水泥性能測定的教學模具,本裝置是根據實驗項目標準和實驗條件及實驗所需要達到的結果而設計的模具,目的是讓學生在有限的實訓時間內,都能親自操作實驗儀器,通過自己做實驗而全面掌握所需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本實用新型包括實驗臺1,實驗臺1上端面上開有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Ⅰ2、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Ⅱ3、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Ⅲ4、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Ⅰ5、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Ⅱ6、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Ⅲ7;實驗臺1下端面上開有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Ⅰ8、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Ⅱ9、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Ⅲ10、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Ⅳ11、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Ⅴ12;其中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Ⅰ2、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Ⅱ3、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Ⅲ4孔底與實驗臺1底面的距離分別為5mm、6mm、7mm,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Ⅰ5、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Ⅱ6、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Ⅲ7孔底與實驗臺1底面的距離分別為3mm、4mm、5mm;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Ⅰ8、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Ⅱ9、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Ⅲ10、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Ⅳ11、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Ⅴ12的刻痕深度分別為0.5mm、0.1mm、0mm、1mm、2mm。
所述實驗臺1為圓臺。
所述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Ⅰ2、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Ⅱ3、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Ⅲ4的孔徑為1.13±0.05 mm;該3個孔用于測定標準稠度用水量(6±1mm)。
所述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Ⅰ2、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Ⅱ3、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Ⅲ4中分別設置有海綿,保護試針不被損壞。
所述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Ⅰ5、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Ⅱ6、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Ⅲ7的孔徑為10±0.05mm。
所述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Ⅰ8、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Ⅱ9、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Ⅲ10、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Ⅳ11、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Ⅴ12的刻痕直徑為5mm。
本裝置與常規(guī)維卡儀試桿、試針配合使用,通過操作維卡儀試桿、試針對模具進行測試和讀數,模擬測定水泥性能過程。
在踐行建筑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理實一體化教學中,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真正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該實用新型能夠讓學生反復使用,直到掌握實驗全部流程和操作技巧。
本實用新型模具有技術可靠,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制造價格便宜,易于實現模具目的的特點;能夠在各相關建筑專業(yè)類大學、中高等職業(yè)院校廣泛推廣使用,既能縮短實訓時間,又能達到提高實訓質量,降低實訓勞動強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學成本,節(jié)能降耗,有很好的市場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驗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A-A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B-B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實驗臺;2-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Ⅰ;3-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Ⅱ;4-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Ⅲ;5-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Ⅰ;6-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Ⅱ;7-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Ⅲ;8-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Ⅰ;9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Ⅱ;10-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Ⅲ;11-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Ⅳ;12-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Ⅴ。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內容。
實施例1: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實驗臺1,實驗臺1上端面上開有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Ⅰ2、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Ⅱ3、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Ⅲ4、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Ⅰ5、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Ⅱ6、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Ⅲ7;實驗臺1下端面上開有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Ⅰ8、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Ⅱ9、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Ⅲ10、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Ⅳ11、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Ⅴ12;其中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Ⅰ2、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Ⅱ3、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Ⅲ4孔底與實驗臺1底面的距離分別為5mm、6mm、7mm,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Ⅰ5、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Ⅱ6、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Ⅲ7的孔底與實驗臺1底面的距離分別為3mm、4mm、5mm;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Ⅰ8、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Ⅱ9、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Ⅲ10、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Ⅳ11、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Ⅴ12的刻痕深度分別為0.5mm、0.1mm、0mm、1mm、2mm;
其中所述實驗臺1為圓臺,圓臺上端面直徑為65mm,下端面直徑為75mm,高度為40mm,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Ⅰ2、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Ⅱ3、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Ⅲ4的孔徑為1.13mm,且其內分別設置有海綿;距離實驗臺中心距離為10mm;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Ⅰ5、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Ⅱ6、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Ⅲ7的孔徑為10mm,距離實驗臺中心距離為20mm;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Ⅰ8、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Ⅱ9、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Ⅲ10、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Ⅳ11、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Ⅴ12的刻痕直徑為5mm。
上述裝置用于水泥性能測定,方法如下:
1、模擬測試
①將維卡儀調零,將教學模具的實驗臺1放到100×100mm玻板上移入維卡儀試桿下,將試桿輕觸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Ⅱ3,緊固試桿1-2s,突然放下試桿,30s讀數為6mm;同樣操作可以讀得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Ⅰ2、標準稠度用水量試孔Ⅲ4為5mm、7mm。當試樣在5~7mm的用水量就是標準稠度用水量。
②同理,進行水泥的初凝時間測定,將初凝試針輕觸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Ⅱ6,緊固試桿1-2s,突然放下試針,30s讀數為4mm。同樣操作可以讀得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Ⅰ5、水泥初凝時間測試孔Ⅲ7為3mm、5mm;當試樣在5~7mm的凝結時間即為初凝時間。
③同理,將實驗臺轉動180°底面向上,將終凝試針輕觸實驗臺1底面上的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Ⅰ8表面,緊固試桿1-2s,突然放下試針,30s讀數為0.5mm,同樣操作可以讀得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Ⅱ9、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Ⅲ10、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Ⅳ11、水泥終凝時間測定刻痕Ⅴ12為0.1mm、0mm、1mm、2mm。當試樣在0mm的凝結時間即為終凝時間。
2、實際測試:通過以上模擬測定后,按照實驗項目標準,稱500g水泥樣品和適量水,在凈漿攪拌機中攪拌均勻,備用,按照測試步驟,進行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初凝時間測定和終凝時間測定,以得到實訓的目的。